七类题型助你考高分,不妨试试!

高考思想政治选择题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从题干和题支的关系看分为:

干肢关系: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理解说明型(事例型材料,引文型材料,漫画型材料,图表型材料)

七类题型助你考高分,不妨试试!

(一 )因果关系型

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

1、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多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

2、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答。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考查“结果”的,题干中的导语往往是“为此”、“因此”、“所以”等表述;一种是考查“原因”的,即题干是“果”,题肢是“因”,其题干中的导语一般是“因为”、“其根本原因是”、“这主要是因为”等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一要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以避免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二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是,才能选,不是则不能选。三要注意把“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关键因素”等与一般的原因区分开来。

3、根据因果型试题设问连接词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执果索因型,即题干内容是结果,题肢内容是原因。“……是因为……”、“……主要原因是……”、“……根本原因是……”、“……是由于……”、“……取决于……”是其常用连接词。

(2)执因索果型,即题干内容是原因,题肢内容是结果。“……有利于……”、“……是为了……”、“……会导致……”是其常用连接词。

(3)互为因果型,即既可以说题干内容是原因题肢内容是结果,又可以说题肢内容是原因题干内容是结果,二者是互为因果关系。“……关系到……”是其常用连接词。

解题技巧:①首先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②其次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义。

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①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②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③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4、最后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反复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

这一步往往容易为考生所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A答非所问者不选B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C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题肢却答成结果。

例题分析:1、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桔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

A、蚂蚁能够消灭害虫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桔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解题思路: 题目中问材料中蚂蚁有价格的原因,实质是问这里的蚂蚁为什么是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蚂蚁之所以有价格,原因就在于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了价值。答案应选C.交换价值是蚂蚁成为商品后才具有的,显然不能作为题干的原因,排除B。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的形成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即使用价值的,它只与一般人类劳动有关,因此A、D项应排除。点拨:这道题关键是理解劳动形成价值,价值决定价格这一因果关系的链条。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使用价值不是形成价格的原因。

七类题型助你考高分,不妨试试!

(二 ) 比较异同型

1、题型特点: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是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原理、事件、现象、著作、观点、主张、经济成果等置于题干,而四个备选项则是它们的共同点(包括联系)或不同点。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型就是将同一类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对比型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

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常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联系”等词语。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考查目标不单单是再认、再现知识,更主要的是对事实、现象、观点、主张等知识进行理性思考,通过类比、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或鉴别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而且备选项的表述往往是教材中没有表述过的新的结论,判断它的正误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所以要解答好此类选择题,除了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观点、原理外,还要能用理论来进行分析判断。

2、解题技巧:(1)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既考查两者的区别又考查两者的联系;(2)其次要把题肢和题干进行对照,看题肢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肢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才能入选。

在做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时容易失误的地方有:(1)不重视两者关系中的区别,忽视对题肢中偷换概念的辨别;(2)在分析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时,凡是考查二者或三者联系时,只能选二者或三者联系表述正确且齐全的选项

3、例题分析: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股票与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A、风险程度的差异 B、收益权的差异 C、期限长短的差异 D、收益水平的差异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债券是定期收取利息,不承担经营风险;股票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企业经营的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存在收益权差异。点拨:本题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前提,要求考生分析资本的多种形式本质上的不同。要牢牢抓住“本质”一词的限定,A,C,D是现象,不是本质。

七类题型助你考高分,不妨试试!

(三 ) 评价分析型

1、题型特点: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2、解题技巧:对这类型选择题,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因又是什么。

要特别注意:(1)如果题目是考查对引言的理解,那么判断题肢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题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题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2)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这之间是有区别的。

例题分析: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解题思路: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克拉底鲁的错误在于他只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而不承认事物是相对静止的,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否认相对静止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但克拉底鲁并未直接得出这两点结论。他错误的直接点在于否认相对静止。

点拨: 本题的背景材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要求考生运用哲学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七类题型助你考高分,不妨试试!

(四 )理解说明型

1、题型特点:理解说明型选择型是指对材料的含义进行理解和认识的选择题,它的明显特征是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蕴涵了政治、经济、哲学道理。理解说明型选择题在所提供的材料后面的引导语中,常有“表明了”“反映了”“意味着”“说明了”“体现了”蕴涵”等词语。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理解说明型选择题提供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备选项中,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备选项的基础上去选出.这类选择题的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含义的判断和解释,要求学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这里我们主要分析题干材料是事例、引文类的理解说明型选择题.题干材料是漫画、图表的理解说明型选择题有其特定的要求,后面单列出来进行分析。

2、解题技巧:(1)整体性原则;(2)根本性原则;(3)最佳性原则;(4)对应性原则。

例题解析:、“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解题思路:本题题干中俗语很简洁,要明确试题所引古语的寓意。字面意思是“树想静而风却在不停地吹”。他的寓意是强调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B,D都可排除。C是谈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但不合主干为何“风不止”的指向。

点拨:根据深刻性原则,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更为深刻的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或是题干意思的同义重复,该选项不选。本题中如果仅仅看到题干中俗语字面中的“静”和“不止”而选C项就违背了深刻性这一原则。

七类题型助你考高分,不妨试试!

(五 )漫画材料型

1、题型特点:漫画材料型选择题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现实、社会热点、教材重点和教学疑点相结合的命题要求和指导思想,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选择题。漫画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漫画内容反映现实、寓意深刻。试题中的漫画通过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揭露问题、弘扬正气、展示成就等设置情景,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是非观念;通过对漫画和题肢的审读解答,能够较为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多种学科能力,特别是理解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漫画寓意及其政治、经济、哲学启示的理解把握,能够多角度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漫画选择题的题干一般由漫画(包括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性文字和选择要求三个要素构成。

漫画寓意型选择题是利用漫画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和批判,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这类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选项中做出选择。

2、解题技巧:

(1)读懂漫画。读懂漫画的意思,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选择的要求是做漫画型选择题的关键。漫画中的事物是漫画的主体,是表达漫画意图的载体。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形象和各事物的表面特征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褒或贬、或扬或仰的创作意图,同时折射着试题要考查的目标。漫画中的文字对准确理解漫画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漫画的名称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起着直接点化和揭示的作用。在阅读中将漫画中的事物、文字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和意图。对题干中的说明性文字应着重弄清三点:A漫画表意B漫画寓意C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因此在弄清漫画表意和寓意的基础上,必须回归教材,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2)理解题肢。题肢有两种情况:A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倡导,选择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题肢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题肢不选;B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选择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题肢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合选择要求。

(3)要做好漫画型选择题,需做到以下几点:

①碰到这类题不能单纯看题肢是否对错。从这两年的高考试题看,考查二极思维的选择已逐步被淘汰(即要么是正向选择,要么是反向选择的非此即彼的选择方式)。如果仍用此法,势必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②对漫画要仔细揣摩,切忌粗心大意。因为漫画中往往蕴藏着轻易不被发现的题意要求,若忽略了对漫画的认真观察,在文字部分(题干和题肢)中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③看漫画时,必须把漫画的每一环节或每一部分跟整体联系起来。一幅漫画,往往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它的每一部分都是和漫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各个部分和整体联系起来,做认真地分析,才能明确题意的指向促画的意蕴。

④必须将漫画与题的背景材料联系起来分析。一道漫画型的选择题,一般都是漫画和背景材料相互补充说明的。只有将这两方面联系起来分析,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⑤要密切注意这类题中文字部分的关键词。选择题中的关键词,特别是漫画型选择题的题干结尾的关键词一定要认真对待,它往往会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例题解析:读漫画图1-5-2”弯与直”:青蛙与飞鸟的结论差异启示我们(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解题思路:答案为C。漫画所表现的是鸟和青蛙所在的位置各不相同,看到的现象也截然不同。青蛙看到的是半截弯曲的木棒,就认为整根木棒是弯弯曲曲的,而鸟看到的是半截笔直的木棒,认为整根木棒是直的。因此.双方争论不休。该幅漫画的寓意在于.二者的认识都受到所处位置(即具体时空)的制约,因而都不能形成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所以应选C项。A、B、D三项的观点虽然都是正确的但与漫画的寓意不符。

点拨:该题的漫画以青蛙与飞鸟对同一根木棒所产生的认识差异,说明认识论中的认识受客观因素制约的道理.不仅考查了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分析现象的能力,而百也对考生有世界观方面的启示。采用漫画的形式,内容贴近生活,具有科学胜、思想性和迷惑性。广大师生认为该题设计得比较成功,但从评卷结果看,许多考生却未能选出止确选项。

七类题型助你考高分,不妨试试!

(六)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1995年至2006年期间,所有全国卷以及地方卷中(不论单科卷或综合卷),共有此类型题14道,涉及17首古诗词。

综观近年高考政治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题目,其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特点一:从诗词选择看,以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为主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在17首古诗词中,唐诗占11首、宋词1首。所涉及13名作者中,唐代的有8名,即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张九龄、岑参、李约、张若虚;宋代的有3名,即王安石、苏轼、范成大;其他的2名,则分别是南唐的李煜和清代的林则徐。以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作为命题选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同时给沉稳、严谨的政治高考试题平添了一抹文学的亮色。

特点二:从命题范围看,主要集中在哲学常识

经过历史淘洗而遗留下来的古诗词不仅有文学艺术上的自我价值,更包涵了古诗词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在14道试题中,除了1997年全国卷第35题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2002年文综全国卷第34题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分别考查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外,其他的12题都是考查哲学常识的内容。

特点三:从命题意图看,主要考查古诗句直接体现的哲学道理

古诗词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在14道试题中,有11道试题用了“蕴涵”、“启示”、“表明”、“说明”、“反映”、“体现”、“依据”等词直接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包含的哲学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特点四:从命题题型看,主要采用选择题形式

在14道试题中,1997年全国卷第35题“如何看待‘一江春水向东流’经济现象”采用了简答题的形式,其余试题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选择题是一种设题灵活、覆盖面广的多功能题型,具有题小量大、基础、快速的特点。选择题形式的采用更有利于扩大命题视野,加强政治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考查。

特点五:从组题形式看,以古诗句作题干为主

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二部分组成。在14道试题中,2006年文综全国卷第29题以四首古诗句作为题肢,着重考查学生对这些“古诗词”的理解与把握;其它13道试题均以每题一首“古诗句”作为题干,突出了考查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程度。以古诗词为材料的政治试题,既涉及到文学基础知识,也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对新时期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七类题型助你考高分,不妨试试!

(七 )图表材料型

1、题型特点:图表材料型选择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图表用数字的形式代替文字的描述,这就需要首先掌握读图的方法,理解图表涉及的基本事实,并从图表提供的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2、解题技巧:解答图表型选择型关键在于通过分析题干的图表,提取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答案就隐藏在图表中。在此基础上明确这些信息的价值及其内在联系,揭示出它反映的本质和规律。根据题干中引导语的要求,对选项进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