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軍情
目前我國空軍更新換代的裝備越來越多,光三代戰機就達到了一千多架,這直接影響了戰略戰術的變化,比如進行遠海巡航,繞島飛行等訓練都成為了常態化活動。在多次遠洋飛行中,一架看似不顯眼的特種飛機,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就是鮮為人知的高新8電子偵察機。
高新8首次亮相在2014年,其編號只是研發時候給取的,目前尚未取正式的官方名字,自從服役以來活動量非常的大,由於採用的是運9平臺,所以它看起來很普通,但不起眼的外觀下往往隱藏著巨大能量。這款飛機在機頭安裝了一個雷達罩,機頭下方還有一個光電儀器,機身側面裝備了4個長條狀的整流罩,其內部安置了雷達天線,就連垂尾上也佈設了多個柱形整流罩。這種全身都是雷達的裝備,怎麼看都是一款高效的電子偵察機。從披露的一些信息看,高新8不是讓對方雷達出現雪花,就是讓其探測到數百個目標。可見作戰表現非常不俗。
第一軍情
高新8,是國內用運9平臺改裝的電子偵察機,是特種作戰飛機的一種,主要用於對無線電信號進行收集、監聽、截獲和破譯,或進行電子干擾和電子壓制。
電子偵察機在電子對抗、情報監聽、心理干擾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戰術價值,也是空軍實施電子防禦和攻擊的基礎。
如果說預警機是空中指揮所,那麼高新8電偵機,就是空中順風耳和千里眼,可以通過對情報數據的分析確定偵察區域的戰術環境,並將相關信息儘快傳回地面指揮所。
其特徵是機頭及機頭下有兩個巨大的雷達整流罩,機身前後兩側各有1個長條狀電子偵察天線整流罩,加上其機身背部安裝的多個柱狀天線整流罩,具備相當明顯的電子偵察特徵。
高新8電偵機對所經之處對方各種雷達、無線電、通信指揮系統、電子戰系統發出的電磁信號實施探測、接收和定位,且能進行儲存和分析,形成電子信息數據庫。
此外,還具備電子戰能力,向對方的雷達、通信系統實施阻塞式噪聲壓制干擾,致盲對方的預警指揮體系,或迫使對方改換備用頻率。
本世紀初,國內才開始發力研發電子偵察機,但由於沒有合適的空中平臺,只能選擇螺旋槳的運9作為載機,因為不是噴氣式飛機,所以存在速度慢、航程較短、滯空時間短,這是高新8電子偵察機平臺先天的不足所導致。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關於電子偵察機,過去的故事,隨著時間沉澱,只是放大的一架架機型,U-2到今天仍在服役。2001南海撞機,烈士王偉,永留在民族深刻記憶之中,中國記住了EP-3。偵察機這東西,對我危害相當之大,14年後中國一款高新-8現身東海,話說它的性能如何,能否趕上EP-3的技術水平,不知道,採用運-9機體,速度不快,腿短,滯空時間不長,
總是有了,能滿足使用就好,電子設備要穩步發展,高新8正是一位探路者,以待未來先進平臺成熟後,再做分定。軍事鬥爭講究先發制人,首在弄清山背後的情況,可以取得先機致勝,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高新8號飛來,實在是件可喜可賀之事。致說性能怎麼樣,這個當然要保密,下面我們就比照美軍幾款偵察機,且來看看人家的性能如何。
網上的熱鬧。那一年,美軍RQ-4“全球鷹”飛至南海攪渾水,發覺電子干擾後返回,人因說,給它弄下來,不少人可能不知道,這可是美軍手中一款戰略無人偵察機,性能相當先進,有雙套的鏈路,想以電子干擾弄下來非常不容易。說歸說,我們可能尚未弄清其技術參數,怎麼弄?自2000年入役以來,已經參加過多次實戰。最大起重11噸,升限2萬米,最大滯空時間可達40多小時,速度635千米每小時,最大航程2.6萬千米,它攜帶的合成孔徑雷達,能穿雲破霧,獲取的照片可至1米以下,可提供7.4萬平方千米的紅外和光電圖像。能在一天中監視1.347*105平方行米麵積的地區,或對1900多個2千米*2千米的可疑地區進行重點偵察監視,怎麼樣,厲害吧?
“聯合鉚釘”。RC-135,平臺厲害,最大航程1.2萬公里,飛行高在15公里以上,巡航速度860公里/小時,續航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空中加一次油可長達20小時,探測距離在238至370公里以內,距離360公里內可分辨出3.7長的物體,1萬米的高度時可監聽到600至800公里距離內的電臺。這樣的飛機美國空軍現擁有17架之多。美軍偵察種型號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網上搜索一下看看。
俄軍也自有之。俄民航飛機不成,但可改作偵察機,最新的一款圖-214R,即改自圖-204民用客機,2012正式投入現役,據說可以探測200公里內的目標,搭載了多部空基光學相機、3個電視攝像機,1部合成孔徑雷達和1部線掃描紅外探測儀,技術性能完全不輸美軍現役的RC-135。十年磨一劍,圖-214R入役表明,俄羅斯,正式擁有了一款先進的軍用偵察機型。此前所用M-55和米格-25RBT,以及多次升級的伊爾-20M,已經太過老舊。
魂舞大漠
近幾年中國空軍力量飛速發展,先進戰機陸續服役,三代機總數已經突破千架,而二線支援飛機卻還是短板,無論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比較落後。但這一情況很快隨著高新8號的出現而發生很大的改觀,這架飛機到底有什麼神奇的能力,能讓中國空軍在偵察電子對抗等方面脫胎換骨。我們馬上走近這架神秘的戰機,一起來看看高新8到底有哪些能力值得我們讚歎不已。
該型戰機首次亮相於2014年,一露面就被全國軍迷寄予厚望。暫時沒有正式編號,以研發代號作為其武器型號。雖然外形看上去很普通,但運9的身板中可是藏著大秘密。全身安裝各種電子設備和光電設備,身上佈滿各種天線,具有非常全面的偵察能力,除強大的偵察能力外,還賦予其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電子對抗。其在搜索情報的同時還能給敵人制造些麻煩。當年美國兩架EA6戰機就讓我東南沿海的所有雷達失靈,讓我軍誤認為我國遭遇數百架敵機的入侵,而事實上只是兩架EA6在我國東海附近逛了一圈。
由此可見,電子壓制在戰爭中有多少必要,高新8號就具備這個功能,要不就是讓敵人雷達失靈,要不就是讓敵人雷達上面顯示錯誤目標,讓敵人無法做出有效應對手段。而且這型飛機外觀上與普通運輸機差別不大,飛到敵人基地附近,也不會引起敵方的注意警戒,非常便於蒐集情報。高新8號的出現,讓我國偵察對抗水平有了質的飛躍,甚至實現了趕超美國。
楠竹一
很遺憾,您敢問我也不敢說,能告訴你的就是載機不咋滴……
其次,電子偵查機的技術分析是很“專業”的,因為電子偵查機可以說是軍用微電子技術運用最廣泛的飛機,因為它需要獲取敵方大量雷達、通信、光電等電子設備輻射的電磁能量信號,並且為己方提供分析,弄清這些電子設備的工作體制、頻率、脈寬、重複頻率、功率等技術性能的機型。
國內的電子對抗技術起步很早,94年算是一個重要時間點,93-94年開始發力,99年開始進入快車道,2000年後國內電子技術發生了跨越式發展,但具體到“高新機”不好說,因為涉及的層面太廣,技術的分析極其複雜。
天真可以在這裡和大家保證,網絡上任何敢說,瞭解“高新系列”詳情的都是在扯淡,那不是光談器件性能怎樣怎樣就可以的,詳細分析極其複雜,別的不說,僅一個“數據融合”就能逼死一群人,同時裡面還包括大量的算法和優化信息處理能力。
這種問題,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很牛逼,但多牛逼呢?你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