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爲什麼結石病頻發?

感覺是尿結石,這些疾病其實還是非常的常見的,患上結石病,一旦發作,患者會感覺疼痛難忍,即使是再堅強的人也是難以忍受的,所以對於這種疾病,大家也應該引起一定的重視,從生活當中積極的去加以預防,那麼到底人為什麼會患結石病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和哪些因素有關。

人之所以會患結石病,是因為在內、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下導致人體內外環境失調、體內代謝產物異常積聚或沉澱,在人體內發生異常礦化而形成結石。儘管結石病的發病原因多樣,但目前已知與以下諸多因素有關:

1、飲食油膩,喜吃甜食。長期嗜吃油膩食物等高脂肪飲食者,會使體內血脂增高,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呈高飽和狀態,而易形成結石;甜食過多會促進胰島素分泌,加速膽固醇沉積,形成結石。

2、不吃早餐,常吃夜宵。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酸含量減少、膽汁濃縮,極易形成膽結石。而夜生活頻繁、長期吃了夜宵睡覺,餐後產生的尿液就會全部儲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尿路中尿液的鈣含量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泌尿結石。

3、缺少運動,身體過胖。缺少運動易導致膽囊功能和膽囊肌收縮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造成膽汁滯留淤積等,導致膽固醇沉積成石。而缺少運動和常食油膩極易導致肥胖,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以上的人,膽結石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4、飲水過少,飲水不潔。飲水過少使尿量減少,易致尿液濃縮、尿液渾濁和尿鹽沉澱增加、尿鹽結晶形成增多等,促使結石形成。平時喝不潔水也極易誘發泌尿結石。

5、長期酗酒,飲食不健康。經常大量喝酒、喝濃茶等會導致尿鈣、尿酸水平增加,提高泌尿結石發病率。同時,經常吃海鮮時喝啤酒等不良飲食習慣會使人體血液中尿酸的含量增加,失去平衡,導致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以鈉鹽形式沉積起來,從而形成結石。

6、盲目補鈣,精神不暢。當人體肝腎膽等臟器的代謝功能失調或是性激素下降時,會導致假缺鈣,此時如果盲目補鈣,極易導致結石病;如果一個人長期精神緊張、抑鬱,可使內臟機能紊亂,影響肝膽的舒洩功能,造成膽汁流通不暢,膽囊內膽汁淤積,膽汁成分之間比例失調,促使結石生成。

7、其他疾病影響。

部分疾病導致的代謝紊亂也會引發結石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皮質醇、骨髓病等疾病可使骨質脫鈣而致高血鈣和高鈣尿結石;腸大部切除、腸吻合短路及慢性消化道疾病可使草酸吸收過多而致高草酸尿結石;痛風患者的嘌呤代謝形成痛風性結石;惡性腫瘤、白血病患者由於細胞無限惡性增殖和破壞,使嘌呤代謝增強,尿中尿酸顯著增高而易形成結石;腸道蛔蟲進入膽管,使膽管發炎,發生潰瘍,最終結疤而造成膽道狹窄,膽汁因而流通不暢,甚至滯留,逐漸形成膽管內結石。

如何減少得結石的機率?

多飲水、不憋尿每日飲水量要在3000~3500ml,飲水要分多次,並在全天中平均分配。國外有人發現結石成分的排洩多在夜間和清晨出現高峰,而此時尿也有過分濃縮,易於形成結石。因此,在這個時間飲水最好。為保持夜間尿量,除睡前飲水外,夜間起床排尿後宜再飲水。

少喝啤酒有人認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結石的發生。其實,釀啤酒的麥芽汁中含有鈣、草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質,他們相互作用,可使人體內的尿酸增加,成為形成腎結石的重要誘因。

现在为什么结石病频发?

少吃肉類、動物內臟因為肉類代謝產生尿酸,動物內臟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謝也會產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結石的主要成分。日常飲食應以素食為主,要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少吃鹽太鹹的飲食會加重腎臟負擔,而鹽和鈣在體內具有協同作用,且會干擾防治腎結石藥物的代謝過程,食鹽每天的攝入量應小於5克。

少吃糖食糖後尿中的鈣離子濃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會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鈣、草酸鈣易於沉澱,促使結石的形成。

要想更好的遠離結石病,避免遭受痛苦的話,那麼在平時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很多的生活細節,千萬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同時多喝水,而且要適量的運動,不要不吃早餐同時不要吃太過鹹的食物,對於肉類的攝取也應該有一定的節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預防結石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