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神藥——茯苓

四時神藥——茯苓

高陽負回答:有一味神藥四季都可以服用,叫做茯苓。根據四時季節和病情的不同可加減藥物配合使用,若是寒證就加熱藥,若是熱證就用寒藥,若是風病就加祛風之屬,並參合病人色脈調整處方。

比如春三月用更生丸,夏三月用補腎茯苓丸,秋三月用另一配方的補腎茯苓丸,冬三月用垂命丸(這裡的“垂”是延綿之意)。高陽負接著又補充說道:不論寒暑,一年四季皆可服用茯苓散、茯苓蘇方,以及茯苓膏等。

四時神藥——茯苓

抱松而生的茯苓

茯苓是寄生在松樹根上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一年四季都可生長,也是春夏秋冬四時可用的良藥。 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溼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

茯苓又名茯靈、松腴、松薯等,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載述:“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根據使用部位的不同,又可分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木等。茯苓皮是茯苓菌核的外皮,有利水消腫之效;赤茯苓是削去外皮後的淡紅色部分,有滲利溼熱之效;白茯苓是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亦稱茯苓塊,炮製常切成小方塊,有滲溼健脾之效;茯神木又簡稱茯神,是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的部分,炮製常切成方形薄片,有寧心安神之效。

四時神藥——茯苓

祛溼健脾治發禿

金元時期名醫張元素總括茯苓功效說:“其用有五:利小便也,開腠理也,生津液也,除虛熱也,止瀉也。”《本草綱目》認為: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四時神藥——茯苓

入饌敷面均有效

除了藥用之外,歷來人們日常生活中,茯苓還常被作為補益性的食物入饌使用。比如把茯苓研末製成糕點,或與米合煮成茯苓粥,或與糧食釀製成茯苓酒等。

古代文人就常喜將茯苓與芝麻同食,如宋代大文豪蘇軾曾寫到:“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為餅食之,令氣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訣。”(注:胡麻即芝麻)我們日常生活在家也可以自制茯苓芝麻粉,具體做法:取茯苓、芝麻(以黑芝麻為佳)各 500 克。先將茯苓研成細末。芝麻炒熟,冷卻後研成細粉。將二者混勻,貯於瓷罐內。每天早晚各取 20 克~ 30 克,用白開水(或蜂蜜水)沖服。茯苓芝麻粉有健脾益智、防老抗衰的功效,常服對人體有補益作用。

茯苓沒什麼藥味,加在食物裡不影響口感,可以在藥店買上好的茯苓,讓其幫忙打成粉,平日裡入饌食用。

比如北方人喜麵食,每次做饅頭時可加入 30 克茯苓粉在面中,加溫水和成比蒸饅頭的面更軟的程度,再加入泡打粉,醒 20分鐘,就可以上鍋蒸成茯苓饅頭。

南方人愛吃各式糕點,可以製作蓮子茯苓糕。將蓮子和茯苓按 1:1 的比例磨成粉;把蓮子茯苓粉和糯米粉按 2:1 的比例倒入盆中,按個人喜好加入適量白砂糖,慢慢倒入溫水和麵,揉成麵糰,放入餅模中,壓成漂亮的餅狀 ;冷水上鍋中火蒸20分鐘後,熱騰騰的糕點就可出鍋食用了。蓮子茯苓糕有寧心健脾之功,適宜於心陰不足、脾氣虛弱引起的乾渴、心悸、食少、神疲者食用。

據《本草品彙精要》記載,茯苓還可以去除婦女產後臉上的黑斑,故也可以拿蜜和茯苓末做成面膜調敷使用。

四時神藥——茯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