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国史、国手、国嘴、国使,盘点西大史上的“国字号”人物

考究西北大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至今已有116年的历史。在百年历史长廊中,西北大学诞生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堪称“国”字号人物,我们在此追溯他们的事迹,或许能带给我们某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国师”黎锦熙

“国师”其实是一个古旧的称谓,这里姑且用之。黎锦熙是湖南湘潭人,仅比毛泽东年长三岁多。他早年在长沙第一师范担任历史教员时,毛泽东是他的学生。后来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主席,不忘旧缘,仍尊黎锦熙为“我的老师”。因此,我们称黎锦熙为“国师”。

先生一生从事文史教育和国语统一事业,著述甚丰。1931年任北师大文学院院长,抗战爆发后随北师大迁来西安,后至陕南城固,执教于西安临大、西北联大、西大,曾任国文系主任。

国师、国史、国手、国嘴、国使,盘点西大史上的“国字号”人物

黎锦熙曾为西北联大撰写过校歌歌词,保留至今,他还以歌词为纲,写了一部简明的西大校史,最先把西大校史溯源至晚清。

国师、国史、国手、国嘴、国使,盘点西大史上的“国字号”人物

“国史”侯外庐

“国史”一词是指一国之史、一朝之史,或指古代的史官。现在不设史官之职,却有研究历史的专家。侯外庐作为史学泰斗、中国思想史方面的绝对权威,称他为“国史”似乎并不为过。

解放之初,侯外庐主持西大校政,大刀阔斧,高屋建瓴,有口皆碑,无须赘言。这里单从“国史”的角度,略述他的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侯校长在史学领域耕耘半个多世纪,他对上下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都有系统的研究,著作宏富,见解独到,自成体系。

40年代后至60年代初,他联络杜国庠、赵纪彬、邱汉生等老专家和一些青年学者,主持完成了一项“大工程”——260万言的五卷本巨著《中国思想通史》,这标志着“侯外庐学派”的形成,表明他在史学研究领域登上了一个无人比肩的高峰。后来,他和邱汉生、张岂之合著的130万言的《宋明理学史》(上下卷),填补了解放以来我国史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国师、国史、国手、国嘴、国使,盘点西大史上的“国字号”人物

“国手”王耀东

在体育界,我们把国家队选手称为“国手”,而足球国家队成员又被称为“国脚”。

1921年,二十刚出头的王耀东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国家篮球队,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第五届远东运动会,赢得了篮球比赛的金牌。他是名副其实的老“国手”。

王耀东早年执教于北平大学,抗战之初来西安,历经西安临大、西北联大、西大各个时期,直到2007年以107岁高龄辞世,在西大整整工作了70个年头,为西大的体育教学倾注了毕生的精力。生前学校曾破例决定他为永不退休的终身教授。

1999年9月,西大为这位中国体坛世纪老人举行了百岁华诞暨执教80周年庆贺大会,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等亲临西大向王老祝贺,同时还宣布设立了“王耀东奖学基金”。

国师、国史、国手、国嘴、国使,盘点西大史上的“国字号”人物

“国嘴”齐越

国家大事,重大新闻,通过他的嘴、他的声音传播出去,故曰“国嘴”,齐越当之无愧。齐越原名齐斌濡,是河北高阳人。1942年来到城固,就读于西大外文系,学习俄文专业。他学习刻苦勤奋,专业成绩优异,在课外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朗诵和讲演的才能。

齐越播音生涯中最可圈可点的经历,就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担任开国大典的播音员。从此,他长期坚守中央广播电台主播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嘴”,播音界同行则称他为“老头子”。他的一系列经典播音,人们记忆犹新。

国师、国史、国手、国嘴、国使,盘点西大史上的“国字号”人物

“国使”申健

“国使”者,国家派出的使节也。申健早在中印建交之初就担任首任驻印度临时代办,随后又担任首任驻古巴大使,1980年又出任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是一位资深的“国使”。

申健,原名申振民,1937年至1939年在西大法商学院学习,1938年在校入党。他在西大虽只有短短三年,却经历了西大三变其名(临大、联大、西大)的全过程。

申健入党后,曾要求去延安,组织上决定他留校从事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凭着大智大勇,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多次嘉奖,被周恩来副主席誉为我党隐蔽战线“后三杰”(前三杰为李克农、钱壮飞、胡底)。

申健除多年担任驻外使节,还做过中联部副部长,一度主持中联部工作,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外交家。他作为“国使”,头一个使命是出使印度,过了30年,他的最后一个外交使命,还是出使印度。人所共知,中印关系十分敏感,也十分棘手,一是达赖问题,二是边界问题,都是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难题。申健坚持原则,掌握政策,注意策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表现出精湛的斗争艺术,可谓不辱使命。

这些英雄人物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更是西北大学的骄傲。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成为人们心中那股坚韧力量的重要来源。

部分素材来自西北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