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證據:落石無罪,殺死龐貝無頭殘骸的真兇是?

最新證據:落石無罪,殺死龐貝無頭殘骸的真兇是?

這位受害者死於公元79年的維蘇威火山大爆發,龐貝古城的考古學家剛剛發現其殘骸時,曾推測他是被巨石砸中而亡。

攝影:CIRO FUSCO, ANSA VIA AP

撰文:ERIN BLAKEMORE

他很不幸地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致命的地點。研究人員剛發現他時,以為他是在逃離維蘇威火山大爆發時被巨石擊中頭部,因此導致頭骨碎裂且無處可尋。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屬於火山大爆發的第二階段,很多古羅馬建築在石塊和灰燼的掩埋下保存至今。近日,來自意大利龐貝考古公園的考古學家宣稱,他們找到了這位受害者的頭骨,讓其死因逐漸清晰了起來。

考古學家在受害者的軀幹殘骸附近找到了他的頭骨,但毫無碾壓的跡象,因此完全推翻了先前的推測。

“現在我們知道他不是被巨石砸死,很可能是因火山碎屑流窒息而亡。”龐貝考古公園官方在Facebook上寫道。

火山噴發不一定都會出現岩漿,近兩千年前,維蘇威火山噴發的大多是岩石和灰燼。而就在第二天,火山碎屑流從山頂狂奔而下,向周圍掃蕩開來,所到之處灰飛煙滅,無數生命就此終結。

“你可以把火山碎屑流想象成攜帶著灰燼和岩石的過熱颶風,它幾乎可以毀滅所經之處的一切物質。”史密森學會全球火山活動計劃的負責人Benjamin Andrews說道。火山碎屑流一般出現在火山爆炸式噴發或熔岩穹丘崩塌之時,它就像慘雜著氣體、灰燼和岩石的死亡河流,在重力和氣流的助推下從火山側面疾馳而下。Andrews還將火山碎屑流比喻成過熱的噴砂工藝,偶爾會射出棒球大小的巖塊。

“人類在火山碎屑流中的存活率幾乎為零。”Andrews說道。這名來自龐貝的受害者很可能因為骨骼感染,而不得不蹣跚著逃跑,但始終無法抵禦迅猛火勢和碎屑流;他的肺也無法承受來自火山的氣浪,後者不但有毒,而且高溫多達500多度。

頭骨的出土位置比軀幹要低,考古學家認為這可能與18世紀40年代龐貝古城的第一次挖掘有關,當時有一處考古隧道坍塌,可能就此把該頭骨帶至了更深處。

相比於第一次探索古城遺址,如今的考古技術飛躍發展。近期,考古學家已開始挖掘第五區域。據該區域的考古總負責人向意大利某媒體介紹,這片位於龐貝古城北部的區域曾經歷過較為完整的挖掘探索,現如今將引入激光、無人機和虛擬現實可視化等技術進行再次發掘。

憑藉目前的技術,我們無法準確重現維蘇威火山大爆發時的種種現象。儘管如此,科學家還是能大致描繪出這名遇難者一邊逃跑一邊回望的恐怖畫面。就像Andrews所說,“那就像是鋪天蓋地的黑雲從山頂衝過來。”而這就是遇難者最後見到的畫面。

(譯者:清泉石上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