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開發商、調控這些表象,我感覺到,樓市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透過開發商、調控這些表象,我隱隱感覺到,樓市已經進入了慢週期。

單邊上漲的時代過去了,對於我們,投資紅利期已過。

透過開發商、調控這些表象,我感覺到,樓市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一、

上週五,萬科召開股東大會,董事會主席鬱亮說:

十年後萬科還是房地產公司的話,那真的很慘。我現在在琢磨,我們各地的公司把“地產”這幾個字都拿掉。

萬科未來是美好生活的服務商,未來想到萬科,想到的應該是美好生活,不是幾棟房子。

看來,萬科是要“拋棄房地產”。

不僅僅是萬科,識時務的還有碧桂園、綠城地產、恆大、融創等。

碧桂園甚至放棄了三四線的陣地,叫停了“全覆蓋”戰略——三四五線城市所有的縣城、甚至鎮區的項目。

綠城也要求員工加快銷售,採取“早銷,多銷、快銷”策略,快速出貨。

原本2019年供貨的房源,提到了今年開盤銷售。

其他開發商也在壓縮工期,想盡把房賣出去。

還有前不久的許家印,砸67.46億港元入股賈躍亭的新能源汽車。

從這些開發商回籠資金,高調或低調轉型,也是暗示一件事情:賣房這個生意走下坡路了。

賺錢和大環境有關,更多看的是週期。

不管是貨幣層面,城市化進程,還是供需上,樓市慢週期已來。

透過開發商、調控這些表象,我感覺到,樓市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二、

我們的樓市,一直不是市場化的,不是供需決定價格。

房價的短期走勢還是看政策。

如今貨幣偏緊縮,樓市也在降溫,調控政策也是層層加碼。

一線城市橫盤(不漲),二線城市限價,三四線去庫存的也走了大半。

一線城市一直是房價標杆,目前還是嚴調控的狀態。

房價基本橫盤甚至下跌,自上一波調控後,北京有些樓盤,房價已跌了將近20%。

這還沒完,六月末監管再次出手整頓房地產亂象。

打擊重點包括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虛假房地產廣告等四個方面。

對剩下的大部分城市,目前是在繼續嚴調控。

五月份以來,海南限購,西安對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限購;

杭州對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限購,長沙“反炒房”殲滅戰......

從住建部對十二城的約談,再到前段時間棚改審批的全面收縮。

哪怕國開行後面連忙說是謠言,但政策這塊,今天是謠言,明天可能又會實錘。

外部是人民幣和美元的較量,內部是主動去槓桿防風險,調控跟上了節奏,炒房的門檻也升高。

很多炒房者,要麼事先就被拒之門外,只能觀望不能買。

要麼買了也被“關門打狗”,捂在手裡不能套現——禁售、限售。

另外前兩天,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並召開會議。

會議主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整個週期是三年,或者更久。

換句話說,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去槓桿的決心、防風險的力度不會改變。

透過開發商、調控這些表象,我感覺到,樓市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三、

房價如果漲了,剛需會憤怒。但如果跌了,恐怕更多人會罵街。

前幾天北京發生了件事。

通州區的一售樓中心,十幾個業主身穿印著"退房"的T恤,集體圍堵售樓處要求退房。

退房的理由是這個——買的房子跌價了。

所以業主們組織起來,要求售樓處退房。

如果換成是你,4萬多的房子買到手,價格卻腰斬到2.2萬,恐怕也是慌的一比了。

最近股市跌成狗,股民是不是也可以要求退股?

其實這種鬧劇,也側面說明炒房的紅利期已經結束了。

很多人也清楚發現,房價短期內已經很難反彈了。

投資都是要順應週期,不管是房價永遠漲,還是房價崩盤的論調,目前來看都有點扯。

不管資產如何波動,我們要做的還是眼光長遠,學會順勢而為,才能賺到長期收益。

比如上一波買入了騰訊股票的人,前十年買入北上深房子的人。

其實這種投資意識,和眼下錢多錢少無關。

我們自己的人生,也都是一場投資。

你選擇進入什麼行業,做什麼樣的事情,獲取什麼樣的知識,這些都算。

選擇什麼樣的朋友,什麼樣的人生伴侶,什麼樣的生活態度,也都是投資。

投資和生活都不止是眼前,它還取決你的投入,你的姿態和開始的每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