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战期间部分日本驱逐舰不注重防空呢?

新史往今来

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海军战术以及驱逐舰在联合舰队当中所承担的任务,共同决定它的驱逐舰发展模式严重忽视了“防空”、“反潜”作战能力。日本的驱逐舰组成“水雷战队”使用大口径舰炮和93式氧动力鱼雷玩命打击敌人的主力舰队,争取在战列决战之前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30%,这样就可以拉平联合舰队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差距。

因此日本的驱逐舰都非常强调对舰攻击的火力,阳炎级驱逐舰是联合舰队挺过太平洋战争的主力驱逐舰,其主要火力是十分强悍的127mm/50倍径舰炮,这几乎快赶上了战列舰副炮的火炮口径(大和级战列舰的副炮是155mm/60倍径、衣阿华级战列舰副炮是127mm/38倍径、俾斯麦级战列舰是105mm/55倍径),光是主炮的炮塔就重达31吨,在18400m的极限射程下几乎可以比巡洋舰还要早的开火。可见日本的驱逐舰是偏向于攻击能力的。

当然了所谓的“水雷战队”就是以“鱼雷”为攻击手段,日本给每一种驱逐舰都配备了2座610mm口径的93式氧动力鱼雷发射架,这种鱼累射程达到惊人的21000千米,几乎比一般舰炮的射程还要远了,他提倡的就是提前发现目标、提前开火命中、尽可能在自己战沉之前多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鱼雷和舰炮是他重点强化的两部分武器。当然它也安装有深水炸弹发射架、20mm防空炮和少量的防空机枪,但是这些武器都不在平常训练的科目内,属于被轻视的装备。

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也意识到舰载机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于是上马开始研发专用于防空作战的防空驱逐舰“秋月”级,这种所谓的防空专用驱逐舰有点名不副实。满载3700吨的排水量看上去就像是一艘小型巡洋舰, 四座九八式双联装3.9英寸防空炮确实火力惊人,曾经发生同时击落两架美军战机的案例,这种可以垂直设计的舰炮在相应火控指引下确实是战斗机的克星。此外战争后期的秋月级还加装了50多门25mm机关炮,是联合舰队最好的防空驱逐舰。


利刃军事

旧日本海军驱逐舰大量装备鱼雷不注重防空,这是因为日本准备在未来与美国爆发的战争中,用鱼雷这种武器来削弱美国舰队的实力,为后来的战列舰决战做铺垫。

旧日本海军天津风号驱逐舰

日俄战争后,打败俄国的日本,将美国和德国列为未来的假想敌。而对于美国人来说,旧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的表现,也让其大吃一惊,感到有了新的威胁。

旧日本海军野分号驱逐舰

但是在1922年,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日本的“八八舰队”计划被终结了。在这次会议上,美、英、法、意、日五国决定了各国舰队的吨位比率(比率为5:5:3:1.75:1.75),这样算下来,旧日本海军的兵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美国海军对抗。

《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日美之间的对立情况。旧日本海军后来也就制定了所谓的“渐减迎击作战”,来应对未来与美国爆发的战争。“渐减迎击作战”的构想是,一但与美国开战,就立刻占领菲律宾或者关岛,然后使用航空母舰、驱逐舰、潜艇等舰只,在美国海军赶来支援的途中,反复攻击削弱其实力,最后,投入主力舰与美国海军决战,最后将其击败(当时美国的橙色战争计划,也准备在日本攻陷菲律宾或者关岛后,派出一支力量十分强大的舰队去与旧日本海军进行决战)。

旧日本海军夕立号驱逐舰

而日本在“渐减迎击作战”中,用来削弱美国舰队实力的中小型舰艇/潜艇,因为仅凭主炮是无法与美国海军战列舰想抗衡的,所以日本就大力发展鱼雷这种可以对大型舰艇产生威胁的武器,并为驱逐舰配备了大量的鱼雷发射器,准备在未来与美国爆发的战争中,大规模采用“雷击战”战术,来削弱美军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旧日本海军驱逐舰,大量装备鱼雷而不注重防空的原因。


历史救生圈

应该说二战之前设计的驱逐舰,都不是很注重防空,而不是独日本一家。

一战后到二战前,世界海军公认的驱逐舰设计思路有两个原则:

一、能够对付假想敌的驱逐舰,所以需要更快的航速,更强的火力。于是英国的“部族”、德国的Z系列、法国的“空想”、美国的“波特”、日本的“阳炎”,都普遍有超过35节的航速,拥有6门以上、口径在120毫米以上的舰炮。



美国的波特级装备8门127毫米炮,射速奇快,能达到15~20发/分,堪称炮驱之王

二、能够削弱假想敌的大型军舰,所以需要更强的鱼雷武器。于是上述这些新式驱逐舰普遍都有6具以上、口径533毫米以上的鱼雷发射管。



装备发射管数量最多的驱逐舰,是美国海军的巴格利级和贝纳姆级驱逐舰。这两级驱逐舰装备了4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总计16具,这方面连日本都要甘拜下风

这样下来的结果是什么?

没错,驱逐舰的排水量被分配得差不多了!更快的航速需要更多的汽轮机和锅炉,更强的火力需要更多更重的武备,作为2000多吨的驱逐舰,装了这么多动力系统和武器装备,能够留给防空武器的空间和重量已经很少了。

英国驱逐舰主力高炮40毫米“呯呯”炮,性能也勉勉强强,但“部族”级还只装了一座,因为实在没啥空间来装啊

更何况当时在没有实战来检验的情况下,设计师们又怎么会想到飞机能给速度那么快、转舵那么灵活的驱逐舰造成多大的威胁呢?

美国28高炮,射速100发,和日本25高炮半斤八两,珍珠港事变时美国的主要舰载高炮



以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设计的“弗莱彻”级驱逐舰为例,虽然之前的欧洲战场已经显示了航空兵对舰艇的巨大威胁,设计时近距离防空武器仅有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直到1940年初最后定案前夕才追加了一座四联装28毫米机关炮,作为近距离防空火力的补充。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才意识到“弗莱彻”级的防空武器难以满足防空作战需要,因此着手进行改进,更新武器,决定用两种舶来品 -- 瑞典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和瑞士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 -- 取代落后的28毫米机关炮和12.7毫米机枪。

美国28高炮不行可以换博福斯,日本25高炮不行就只能干瞪眼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日本自己的技术水平不足所致了。日本驱逐舰的主力防空武器是20年代日本引进法国哈奇开斯机关炮的日本山寨版。法国防空武器水平也是比较弱的,即使装置在电动三联装架上,它的转动和升降还是太迟钝。此外,射击时的振动也太过剧烈。因使用15发固定弹药架供弹,每次换弹药时必须停止射击,射击速度仅能达到其理论值(每分钟260发)的一半。日本海军因为大量装备了这种低劣的防空火炮,在战争后期吃够了美军空袭的苦头。

再加上高平两用主炮、防空雷达和射击指挥仪、无线电近炸弹等等各种先进技术装备之间的巨大差距。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差距级就拉大到天壤之别的程度了。其实二战中也只有美国驱逐舰的防空是一枝独秀,排在第二名的英国的差距都比较大,至于德、法、日、意的驱逐舰防空,则统统只能以渣渣来形容了。


海军史研究会员

其实旧日本海军在1935年了解到英国开始围绕C级轻巡洋舰进行防空巡洋舰改装之后,就开始动心眼装备相关的舰艇。在此之前各国海军的舰队派都足够强大,为了自身派系的利益有意识的无视或者压制对防空能力的提升。旧日本海军自己是最明显的,条约时代琢磨着小舰上大炮上重雷装去打舰队决战呢,航母和舰载机算啥?

英国皇家海军在舰载航空兵方面发展还是不错的,后面在塔兰托算是扬眉吐气。旧日本海军在珍珠港之前,舰队派的实力相当强大。不过,终归英国海军是日本人的老师,老师突然要搞防空舰,旧日本海军总要跟一下,到1936年英国人又开始大搞迪多级巡洋舰,好像又是重防空版本,接着美国海军也设计搞亚特兰大级预研,这一下旧日本海军有点慌了。琢磨着拿天龙级轻巡洋舰改装一款防空巡洋舰。但是舰队派不干,说轻巡洋舰都要加强雷装作为鱼雷编队的旗舰啊, 搞什么防空巡洋舰?最后还是决定搞防空驱逐舰,也就是乙驱,作为战列舰的护卫使用。

拖来拖去,一直弄到1938年,旧日本海军才在第四次海军军备计划中确定要求,2200吨舰体上安装8门100毫米的九八式高射炮。相比于此前旧日本海军的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九八式高射炮的射速和初速都相当出色,大约是127毫米炮的1.4倍左右。但是代价是炮管寿命降至127毫米炮的1/3,弹药补充问题研究,后来太平洋战争期间据说有累晕过水兵的情况。1942年9月“秋月”在所罗门群岛遭遇两架B-17,在防空指挥系统不全的情况下击落一架,看来作战能力还是很强的。


强武堂

谁说日本驱逐舰不注重防空?日本驱逐舰的防空炮以及防空技术的确适弱于美军,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日本不重视驱逐舰防空。甚至还专门搞出来一级专门用于防空的驱逐舰——秋月级驱逐舰。
日本九六式25毫米防空炮


我们以日本建造最多的驱逐舰阳炎级为代表。它装备了3门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防空炮,10门单联装13毫米93防空机枪。而美国最具代表性的驱逐舰为弗莱彻级驱逐舰。它也装备了3门双联装mk16型40毫米防空炮。8门20毫米防空机炮。从这些数据上看近程防空他们相差都不大。但是在实战中,他们表现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美国mk16型40毫米防空炮

答案就在中程防空。要知道美国驱逐舰上的MK12/13型127毫米主炮都是可以对防空射击的,因为这是一款高平两用舰炮,再加上后期使用vt引信的防空炮弹,美国中程防空的体系变得更为强大,对付来袭的日本飞机,127毫米的防空炮将大部分敌机击落和击伤,而漏网受伤的飞机进入近程,就用40毫米炮和20毫米炮来解决。所以美国的军舰就建立了以中近程的防空体系。



而反观日本。日本驱逐舰装的是3年式50倍径127炮,只能进行对海射击,不能对空射击。所以,日本驱逐舰上的防空武器就只能依赖25毫米炮和13毫米机枪。这样近程的防空体系几乎不能拦截来袭飞机。所以日本的防空效果就显得很弱。日本为了弥补中程防空的弱点就研发了秋月级防空驱逐舰。它采用的是98式65倍径100毫米高平两用炮,并且25毫米炮比阳炎级多了两门,13毫米防空机枪多了四门,并且在实战效果中表现不俗,但是很美军相比差那个vt引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