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大臣自称才能仅次于诸葛亮,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惨遭后者流放

东汉末年,朝政崩坏,群雄割据,争霸天下。曹操兼并北方,孙权坐镇江东,自成一方霸主,而刘备自起事以来,先后归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过着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生活。刘备尽管穷困潦倒,但雄心壮志不减,他礼贤下士,广施仁义,得到了众人的追随和拥护。

荆州牧刘表去世后,继任者刘琮投降了曹操。在荆州做客的刘备被迫南逃,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接着攻占荆州南部数郡,自称荆州牧。实际上刘备只占领了荆州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余部分分别被曹操和孙权占领。

刘备当荆州牧时,征召了武陵郡临沅县人廖立为官,其后又任命他为长沙太守。益州牧刘璋想结交刘备,迎接刘备入蜀,而刘备趁机攻打刘璋,夺取了益州。

蜀汉大臣自称才能仅次于诸葛亮,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惨遭后者流放

刘备经营蜀地,担心荆州被夺,于是派诸葛亮前去镇守。孙权派使者与诸葛亮通信交好,又问诸葛亮荆州有哪些人才。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是荆楚之地的良才,能辅佐明主成就霸业。”

后来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南部三郡,长沙太守廖立只身逃走,独自去见刘备。刘备向来厚待廖立,没有怎么责备他,便任命他为巴郡太守。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为廖立为侍中。侍中是皇帝亲近的官员,跟随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参与朝政,由此可见廖立深受刘备器重和信任。

蜀汉大臣自称才能仅次于诸葛亮,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惨遭后者流放

刘备临终前召见了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嘱托二人辅助后主刘禅。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和李严官居要职,李严掌管内外兵权,诸葛亮辅政,李严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一朝天子一朝臣,廖立不像诸葛亮和李严那样是托孤大臣,于是他被排挤出朝廷中枢,当了一个小小的长水校尉。

廖立在蜀汉没有什么建树,但他又颇为自负,自称他的才能和名气应该仅次于诸葛亮,但现在他的地位和名望反而在李严等人的下面,所以他为此怏怏不乐。

后来丞相诸葛亮的属官李邵、蒋琬等人拜访廖立。廖立想让诸葛亮看到他的才能,期待得到诸葛亮的重用,于是提出意见说:“大军应该远征,诸位又喜欢谋划军事。过去先主不取汉中,而与东吴争夺荆州南方三郡,结果三郡还是被吴人夺去。后来失掉汉中,使曹魏大军深入巴郡,险些失去整个州。后来又到汉中,使关羽死无葬身之地。关羽仗着自己的威名,带兵无方,刚愎自用,所以多次战败。向朗、文恭等人都是平庸之辈。向朗担任长史,一向善于和稀泥;文恭担任治中,毫无纲纪;侍中郭演长,没有主见,随波逐流,不可与他共谋大事;王连是个俗人,贪财害民,百姓苦不堪言。任用这几个人,是不恰当的。”

李邵、蒋琬将廖立的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写了奏折弹劾廖立说:“长水校尉廖立,妄自尊大,议论群臣,他说国家不用贤良之士而用庸俗之辈,又诽谤先帝,诋毁群臣。像这样的情况不可胜数。一只羊扰乱羊群,都能造成祸害,更何况廖立身处高位,下面的人怎么能分辨他话中的真假呢?”

蜀汉大臣自称才能仅次于诸葛亮,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惨遭后者流放

于是廖立被废为平民,流放到偏远的汶山郡。廖立亲自率家人耕田养殖,自给自足。后来廖立听说诸葛亮病逝,他流泪叹息道:“吾终为左衽矣!”廖立最终老死在流放之地,家人回到了蜀地。

廖立听说诸葛亮病逝后,他说的“吾终为左衽矣”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左衽是古代异族衣襟向左掩的穿衣方式。廖立的流放之地正是异族的聚集地。廖立自认为他的才能仅次于诸葛亮,但是刘备死后,他认为当今蜀汉只有丞相诸葛亮可以发现他的才能,所以当初他向诸葛亮的属官提出意见,就是想让诸葛亮看到他的才能。现在他虽然被流放,但是还有被诸葛亮起用的机会。而现在诸葛亮又死了,自己的才能将被埋没,永无出头之日,不能复出做官,只能老死在异族之地,流放之地了。所以他那句感叹可以理解为:“我最终还是被抛弃,老死在这流放之地了!”

当初诸葛亮弹劾李严,贬李严为民,流放到不毛之地。李严却常常盼望诸葛亮能再次起用他,后来李严听说诸葛亮死了,他感到复出的希望破灭了,情绪激愤,突然就发病死了。

参考史书《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