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補償心理」成腐敗誘因

警惕“補償心理”成腐敗誘因

“我打拼幾十年,貢獻也不少,多吃一點、多拿一點,算什麼”“我能力、學歷都比他們強,憑什麼賺得比他們少”……縱觀公開通報的案例,因覺得自己“吃虧”而萌生“補償心理”,最終走上貪腐道路的黨員幹部絕非個例。

幹一點工作就要求回報,比別人多付出一些就覺得自己吃虧。這種錯誤心態,背離了黨的宗旨,不僅是一些黨員幹部腐敗墮落的誘因,更是侵害黨內風氣的思想“毒素”。

警惕“補償心理”成腐敗誘因

“總覺得自己吃了虧”實則是心態失衡

認真履行職責,幹好本職工作,本是黨員幹部應盡的義務。但有的黨員幹部卻將此當作索取個人利益的砝碼,一旦回報與自己的欲求不相符,就會心態失衡,產生消極情緒,甚至為了彌補所謂的“損失”而不惜踐踏紀律底線。

湖南省常德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長盧武福就是一個典型。盧武福曾作為援藏幹部在西藏南部地區、海拔近4000米的隆子縣擔任過縣委書記。雪域高原艱苦環境的鍛鍊,本應成為盧武福的一筆精神財富,但盧武福卻覺得自己吃了苦,應該要補償回來。尤其是回湖南任職後,他看到一些老闆豪車闊宅,揮金如土,感到自己付出不比他們少,能力不比他們低,心裡更加不平衡,因而放縱自己,大搞權錢交易,追求奢靡享受,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另一種“補償心理”的典型出現在個別未得到提拔或臨退休的黨員幹部身上。有的黨員幹部覺得自己取得了成績,理應得到提拔重用,一旦升遷受阻,就心生埋怨,產生“政治上無望,經濟上彌補”的錯誤心理。“自己在縣委書記的位子上坐久了,感覺工作幹得不錯,但一直沒有得到提拔,心態開始失衡,從第二任縣委書記開始,就只想著怎麼多掙錢了。”河北省大名縣委原書記邊飛在因貪腐落馬後這樣表示。

有的黨員幹部認為自己即將退休,一旦離開了崗位便是“人走茶涼”“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不如乘機補償一下。“我想利用退休之前最後的機會多撈一些。”今年3月,湖北省赤壁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蒲圻師範學校原校長簡明鳳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面對執紀審查人員,她這樣陳述自己貪汙受賄時的想法。

還有的黨員幹部認為自己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家庭,“親情損失金錢補”是理所應當。寧夏回族自治區經信委原副主任高重瞳便認為:只有為丈夫提供更多的財富,才能彌補對家庭的虧欠。最終,她因受賄134萬餘元而鋃鐺入獄,更給家庭帶來悲劇。

“補償心理”背後是個人貪慾的膨脹

“知足者常樂、貪婪者常悲。”“補償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一些黨員幹部的盲目攀比:看不透“名”的誘惑,就會計較職務的高低;看不透“利”的誘惑,就會在物質上與老闆商人看齊,越比差距越大,越比心態越不平衡。2016年6月,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建設局原副局長楊基料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案發前,楊基料的仕途一直走得順風順水,剛任領導職務時,他兢兢業業,盡心盡責為分管領域和包片的村居解決了不少難題。可當他發現自己掏出7元一包的香菸,沒人願意接,甚至自掏腰包買了40元一包的“硬中華”也無法融入當地“朋友圈”時,思想便發生了轉變。之後,他對管理服務對象和合作單位人員的請託事宜幾乎來者不拒,事成之後心安理得收下“感謝費”,逐步由工作能人淪為替老闆辦事的“能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員幹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但個別黨員幹部對權力缺乏敬畏之心,把權力當成自己謀私的手段,忘記了黨的教誨、組織的培養、人民的囑託。河南省焦作市園林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李天雄,在該市園林系統連任23年的一把手。在園林系統工作久了,他深感不如別人提拔得快,便開始將手中的權力變成補償自己“虧欠”的工具,完全忘記了自己手中的權力源於黨和人民。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補償虧欠”其實只是這些貪官自欺欺人的藉口罷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黨性弱化、信仰缺失,漠視紀律規矩,把個人利益凌駕於黨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眼裡總看到自己所缺少的,總覺得生活對不起自己,這是一種病態的思維方式。黨員幹部為黨和人民工作不是‘等價交換’,不能斤斤計較職務、報酬、待遇。總認為自己‘吃了虧’,總覺得別人得到的多,慾望永遠都得不到滿足。”河南省封丘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劉志勇表示,對於黨員幹部而言,如果不能把人民的利益和黨的事業擺在首要位置,不能從正確的角度看待問題,心態就會失衡,軌道就會偏離。

一心為民就不會患得患失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鬥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痛並快樂著’,再怎麼艱苦也是美的、再怎麼付出也是甜的,就不會患得患失。”防止“補償心理”滋生,廣大黨員幹部應當牢記宗旨意識,增強紀律意識,秉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違反紀律的原則;要清醒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為群眾做貢獻是自己身為黨員幹部的義務和職責。

“金盃銀盃不如群眾的口碑。”浙江省諸暨市紀委幹部壽玉萍表示,在工作中,應多向先進看齊,發現自己與先進之間的差距;在一時失意時,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提升自我的道德修養和能力水平,做到在名利待遇上不計較、不攀比、不失衡,在能力水平上不自滿、不懈怠、不停滯。

消除黨員幹部補償心理,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嚴格組織生活,加強紀律規矩教育。要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制度、談心談話制度,突出政治學習和教育,加強黨性鍛鍊,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增強宗旨意識,不忘初心,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黨員,在面對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和種種誘惑時,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當官。”這不僅提醒廣大黨員幹部要堅守自己的職責本分,也提醒各地各部門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把那些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乾部用起來,讓那些向黨伸手要職務、要名譽、要待遇,讓那些和組織討價還價的幹部沒有“市場”,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紀檢監察機關要緊盯關鍵人群、關鍵節點,及時發現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河南省鄢陵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田培新建議,“對那些出現思想鬆動、負面情緒的黨員幹部,要通過談話等方式,把‘補償心理’遏制在萌芽狀態;對那些在‘補償心理’驅使下頂風而上、觸犯紀律的黨員幹部,加大查處曝光力度,讓黨員幹部吸取教訓。”(劉濤 尹如恆 龔洋浩)轉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警惕“補償心理”成腐敗誘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