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這句話對當代人的修養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聿劍培訓師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語出《論語•雍也。意思是: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個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回答這個提問,就先理解兩個關鍵詞:何為君子儒,何為小人儒。

儒:學者之稱。君子:德才兼備。何為君子儒:那就是苦讀聖賢書,做出真學問,擁有一顆仁義之心和崇高的道德品質,將自己的聰明智慧用於在正道的事業上。君子儒是為政以德,以民為本。君子儒是修身齊家,兼濟天下。君子儒是在民族的危急關頭,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大義凜然,浩然正氣。

小人:爭強好勝,唯利是圖,紙醉金迷,貪贓枉法。何為小人儒:有些人很有學問,很有智慧,卻是人面獸心,把自己的才智用在挖空心思,為非作歹的歪門邪道上。小人儒見利忘義,損人利己,見死不救。小人儒置法律於不顧,以身試法,毀了美好的前途,等待的是悔恨的鐵窗淚。

在現實的生活中,君子的行為是把自己在校園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在自己的事業之中。磨練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質。常常反省自己存在的不足,儘快地加以改正。嚴於律己,奉獻社會,造福人民。

小人的行為,不把自己的才智用在正當的事業上,盡幹那些觸犯道德底線的違法之事。斤斤計較,與人為敵

君子儒,是一個人終生追求的目標,也是儒家“仁”的道德標準。《論語》中有關君子的詞語和描述有很多,正人君子,坦蕩君子,君子風範,君子在人們的心目當中是一種高大的形象。

小人儒,小人令人看不起,沒有哪一個願意與他親近,人們只是避而遠之,深痛惡絕。背後對他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都有其一正一反和不斷地變化。世上沒有絕對的君子,也沒有絕對的小人。許多人的初心是善良的是純潔的,後來受環境的影響,抵制不住各就誘惑,由君子變成了小人。許多人的小人之心做出惡毒的事情,後經過嚴厲的教育,他頓時醒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由小人的脫胎換骨,變成了君子。為人立於天地之間,做人要做君子儒。為人在世要留下一世的英名,近君子遠小人。


朱八戒CC


孔子勉勵弟子子夏說:“你要成為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什麼是小人儒呢?

我的理解是,據《孔子家語 • 儒行解》記載,孔子向魯哀公列出了十六種儒者,但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學了知識就積極用世,為國家、為民眾貢獻聰明才智的儒者;另一種是甘於貧賤,不用則藏的隱居儒者。

孔子勉勵自己才華出眾、年輕有為的學生子夏,要做君子儒,不要作小人儒,顯然是鼓勵弟子要積極進取,向社會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而不希望子夏空有滿腹經綸,而歸隱田園。

由此可見,小人儒,應該是指甘於貧賤,不用則藏的隱居儒者;而君子儒,則是指積極用世,為國家、為民眾貢獻聰明才智的儒者。

事實證明,子夏在孔子去世後,繼續招收弟子,教授儒家思想。後來來到魏國,在魏西河開辦學校,弟子三百人,形成著名的西河學派,魏文侯都拜子夏為師,魏相國、改革家李悝、名將吳起都曾向子夏求學;著名的賢者段幹木、田開方、禽滑裡以及公羊高、穀梁赤等都是子夏弟子。可見,子夏是積極用世的,是按照孔子的君子儒要求去做的。

漢朝時期的孔安國也持近似的觀點, 孔安國說:“君子為儒將以明道;小人為儒,則矜其名。”所謂“矜其名”,大概就是顧及名節,隱居不仕的意思吧。

清朝學者劉寶楠進一步說:“君子儒能識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則但務卑近而已。君子小人以廣狹異,不以邪正分。小人儒不必是矜名,注説誤也。” 這裡所說的“務卑近”,大概就是安於做小事情,如樊遲問種地,孔子批評他是小人,就是小人儒的意思。這裡,君子儒,可以理解為胸懷大志的儒者;小人儒,就是志向比較小的儒者。他也不認為小人儒就是壞儒、邪儒。

總之,君子儒和小人儒是務大和務小,志向遠大和志向近小,積極用世和歸隱的關係,而不是好儒和壞儒的分別。

明白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概念,那麼,對我們當代人在修養文化方面的指導意義,就是做人要胸懷大志,要有理想,有抱負;學習好文化、科技知識以後,要積極投身到建設祖國的行列中來,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切不可安於現狀,更不可碌碌無為,消極處世。


南宮外史


此句出自論語,是孔子告誡其弟子子夏的一句話:"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翻譯為:你是做君子式的儒者,還是做小人式的儒者。 

君子是孔子思想體系的重要支撐之一,孔子講“君子”,《論語》中記有數十處,涉及如何做“君子”、“君子”的基本品性等諸多問題,孔子的“有教無類”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平常人都能成為君子,整個社會當然就祥和、穩定。他希望學者不僅成為儒者,更要成為君子;這種具有君子品德的學者,叫做“君子儒”。子夏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孔子希望他能德才雙馨,曾告誡他:“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君子儒與小人儒的區別,不在才藝高下,而在道德品性的有無。以做學問而言,是為提高自己,不是為取悅他人或傲睨他人。

明代著名的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界定了“君子儒”和“小人儒”:“君子儒” “其學道固猶夫人也,但其心專務為己,不求人知,理有未明,便著實去講求,德有未修,便著實去體驗,都只在自己身心上用力,而略無干祿為名之心”,而“小人儒”則是“其學道亦猶夫人也,但其心專是為人,不肯務實,知得一理,便要人稱之以為知,行得一事便要人譽之以為能,都只在外面矯飾而無近裡著己之學”。簡單說,就是“君子儒”專心修己,而“小人儒”則是半桶水晃盪,致力於求名求利。

“君子儒”和“小人儒”之於世事如何?司馬溫公在《資治通鑑》中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 這話什麼意思呢?套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這是左宗棠題臥龍崗諸葛草廬的詩,意思是說,文章寫得最好的要算西漢的司馬遷與司馬相如,而經邦濟世的人才就當首推南陽的諸葛亮了。左宗棠年青時即自稱“亮白”,以諸葛亮自居,自視甚高。可“歷古以來,書生戎馬,而兵鋒所指,東極於海,西盡天山,縱橫軼蕩,未有如宗棠者也”,確也展現了非凡的才能,亦為“君子儒”之所為。

“儒”而有君子小人之分,古今皆然。“君子儒”當然是極少數,不過不管是真成了“君子儒”還是裝作自己是“君子儒”,最起碼這是讀書人應有的追求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