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十八大以来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和2018年脱贫攻坚情况的报告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2018年7月4日,陕西省扶贫办总规划师杨向岭就十八大以来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和2018年脱贫攻坚情况作了介绍。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

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775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83.2万人,脱贫591.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8.02%下降到7.54%,下降20.47个百分点。4个贫困县可望摘帽,贫困县数量将实现首次减少。相继制定出台了十年扶贫纲要《实施意见》、创新机制《实施意见》、贯彻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实施意见》及督查、考核、评估等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行业扶贫政策措施。2012~2017年累计实施贫困群众搬迁188万人、危房改造60.3万户,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有效实施。累计投入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8.2亿元,其中中央156.2亿元、省级72亿元。投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68亿元。

◢◢◢主要做法 ◣◣◣

在设立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同时,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日常工作指挥部,下设产业、健康等八个行业扶贫办公室和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协调组,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一部八办三组”指挥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党政领导干部培训2万人次、扶贫系统干部2.6万人次、行业部门干部25万人次、帮扶干部10.6万人次、贫困村干部11.37万人次。

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确定剩余贫困人口中产业扶持对象57.9万户,就业创业扶持对象43.1万户,生态补偿对象38.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8.4万户,危房改造对象0.4万户,医疗救助对象44.2万户,教育资助对象23.9万户,兜底保障对象29.4万户。开展脱贫攻坚三年滚动规划和建档立卡信息“两完善”工作,对问题信息再次核实。

全省挖掘推广符合有影响、有教化的传世家训家规8.33万条,评选乡贤3.59万余名,开设道德讲堂3.65万场次,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影响人、教育人;2.49万个村设立了红黑榜,纠正恶意分户、把负担甩给政府等问题;各村普遍成立红白理事会,1.34万个村规范红白喜事节约9000余万元;9024个村建立了爱心超市9526个,全省所有贫困村全部建有爱心超市。全省累计开展集中宣讲3.67万场,直接受众290多万人;搭建技术服务平台518个,对贫困群众进行针对性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2650多期、54万人次。

编制了11个深度贫困县、482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规划,将中省财政对深度贫困县的专项扶贫资金,每年在正常增幅基础上再提高20%,切块下达的专项资金年度增幅不低于10%,攻坚期内每个深度贫困村投入不低于500万元。2017年,11个深度贫困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9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64.87亿元,启动产业建设项目600多个。

我省56个贫困县与江苏51个县市区结对,11个深度贫困县全部与江苏经济强县结对,234对镇和101对村签署了合作协议。去年江苏支援我省扶贫协作资金4.5亿,重点支持559个协作项目建设,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17亿,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万。我省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395人次赴江苏培训,两省549名党政干部交流挂职,举办苏陕就业扶贫招聘会,241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江苏。

牢固树立“作风硬、脱贫赢”导向,有力保障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一是狠抓信访举报台账和综合分析。二是严格督查考核。三是交办督办违纪问题。四是从严查处腐败问题。对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2018年脱贫攻坚情况

全年计划实现23个贫困县摘帽、3303个贫困村退出、101.7万贫困人口脱贫。

先后召开全省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全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整改部署视频会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抓脱贫攻坚的政治站位。及时召开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完善省市县三级“一部八办三组”指挥体系。坚持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化教育培训,制定印发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全力打造一支懂扶贫、善攻坚、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截至目前,全省脱贫摘帽工作有序进行,部分县已达到或接近退出标准。在全面落实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和特殊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规划等27项政策文件,2018年,中省投入84.3亿元,其中中央54.3亿元,省级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和30.4%。

始终坚持质量标准。坚决落实中央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随意提高标准、吊高胃口的要求,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多次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制定通村道路建设、安全饮水等八项工作标准并及时印发基层。截至目前,通村公路项目全部开工,完成45个建制村200.4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开工1964处、开工率73.8%,完工率17.7%;农村动力电提升工程开工73处。

深化脱贫治本之策。产业扶贫方面,苹果、猕猴桃、茶园、设施蔬果等产业全面完成春季发展计划,光伏产业稳步建设,林特产业持续推进,新建和改造经济林35.3万亩,产业脱贫渠道不断拓展。指导西安等3个市、合阳等12个县整建制推进“三变”改革。就业扶贫方面,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暨苏陕劳务协作,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开发林业系统公益岗位1800个,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4000万元;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4000多人,累计实现劳动力多元转移就业7.6万人。目前,全省免费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4.84万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7.51万人,自主创业2817人。

深化作风建设。紧扣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开展问题线索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对查摆出的问题表现进行梳理归纳,建立问题台账,做到不漏一起、不少一条。坚持最严格的考核督查,建立“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考核”的督查考核机制,围绕贫困县摘帽、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等方面开展明察暗访,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以常态化督查推动作风转变。

◢◢◢亮点经验◣◣◣

一是实行省市县三级“一部八办三组”指挥体系。把各级各部门纳入其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正做到举全省之力抓脱贫攻坚。除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决策的重大事项外,指挥部随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矛盾和问题。

二是建立“3+X”帮扶体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着力打造以国企帮扶“合力团”、校地帮扶“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主要内容的“3+X”帮扶体系,在破解产业扶贫、智力支持、健康扶贫等脱贫攻坚难点问题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是构建以公益专岗为牵引的多元就业扶贫体系。动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新增或补充的服务性、辅助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特别是因病因残“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特殊贫困家庭,同时综合运用国企聘用、民企吸纳、劳务输出等措施,着力推动贫困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四是推行健康扶贫“两手抓”。一手抓精准施治减存量,认真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确保贫困群众有病能医治;一手抓综合防控抑增量,大力实施健康教育提升等“八大行动”,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少生病。两手齐抓、共同发力,最大程度降低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几率。

五是大力发展社区工厂。坚持“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突出能人带动、基地孵化、连锁推进,切实发挥社区工厂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造血”功能,有效破解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难题。

六是作风建设贯穿始终。切实从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汲取奋进力量,坚持用最硬的人干最硬的事,用最硬的作风打最硬的仗,“十条铁规”开路、“八种作风”紧随,坚决克服浮漂症、虚假症、懒惰症、扯皮症,初步形成了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陕西脱贫攻坚精神,有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