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北大學霸送給准高三文科學生政史地第一輪科學複習方法

「收藏」北大學霸送給準高三文科學生政史地第一輪科學複習方法

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見面!我是北京大學的張小明,在校業餘時間兼職家教,並用過來人的經驗,陸續幫助了許許多多名高中生,走出迷茫。其實,很多同學成績差的原因,無外乎就是上課聽不懂,下課學不會,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等等,師兄每日都會分享學習技巧、經驗方法、勵志故事等!希望能夠幫助那些渴望提高成績的同學。

「收藏」北大學霸送給準高三文科學生政史地第一輪科學複習方法

政治考試主要以大量的熱點問題為載體進行命題,但一些次熱點問題也同時會出現在試卷中。因此,在一輪複習中,兩者要兼顧。

在考查能力上,主要是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識以多樣性、現實性和綜合性呈現出來,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均採用組合式設計,即用“一材多題”的形式來考查學生。它需要考生用學科內外的知識,滲透交叉分析。試卷在綜合考查的力度逐漸加大,在評分標準上也更加體現了多樣性和靈活性。

在高考政治試題中,綜合測試部分只佔到整個試卷分值的20%,單科知識仍佔考試的主體。因此,對單科政治課的學習,必須紮紮實實做好第一輪複習工作,對課本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與要點要進行準確地記憶和理解,並能靈活運用。任何死記硬背、一知半解所得到的知識,在綜合考試中都是無效的。另外,在第一輪複習中,還要注重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繫,尋找貫穿知識點的線,通過比較、列表、畫圖等方法構築知識體系,從而形成對知識的系統化把握。

此外政治考試多以現實生活立意命題,注重對事物的認識和分析理解。所強調的能力,主要是學習能力,即選擇、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考生在第一輪複習中必須加強對知識的整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視挖掘知識,特別是主幹知識的內在聯繫,必須在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掌握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打破章節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識網絡。然後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科內跨教材的知識滲透,把不同內容的政治知識融合起來,加以歸類,並使之網絡化、序列化和專題化,提高自己從變化中找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另外,要提高政治學科的分析能力,必須把政治放到綜合學科的大環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僅要研究科內知識的內在聯繫,更要加強與史、地、語、數等學科的聯繫,使自己的學習逐步適應綜合考試。

為此,同學們要注意平時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和手段獲取大量的社會信息。

在第一輪複習中以掌握知識為主,但也要根據教材知識結合熱點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既可以對熱點問題及時瞭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證熱點問題的覆蓋面。同時,試題往往利用一些小切口,抓住一個主題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試題,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考生在第一輪複習中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規範的答題模式和清晰的答題思路。這一點在綜合考試複習中顯得尤為重要。

「收藏」北大學霸送給準高三文科學生政史地第一輪科學複習方法

近幾年來,歷史考試的趨勢主要有以下幾點:1、題型固定。2、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內容兼顧,政治史內容比例最高,次為經濟史,再為文化史。3.記憶要求降低,能力考察突出。4.由圖入史、因文入圖,圖文聯繫緊密。5.現實熱點穿插在題中。

針對歷史考試的趨勢,我們在第一輪複習的時候要注意:

1.必須全面複習。考試內容覆蓋考綱範圍的每一時段,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等。由於政治史內容分值高,應作為複習的重點。

2.在具備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加強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通過剪報、閱讀、摘記、寫概要等方法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開闊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聯繫時政熱點,提煉分析。以歷史知識、觀點為基礎,使熱點和歷史知識之間做到有機的聯繫。

4.在歷史高考中,命題者有意地創造與我們平時訓練不同的語境,這是考察我們的適應能力,同學們對試卷的閱讀有異樣、不適應的感覺是很正常的。要減少這種感覺,平時應進行大量的閱讀,同時要注意提高閱讀速度。

此外,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中,選擇題、簡釋題、問答題和材料分析論證題成為基本的考試題型。這些題型的考察功能、特點和要求各有不同,認識各種題型的功能、特點,掌握它們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對於提高成績是十分必要的。

「收藏」北大學霸送給準高三文科學生政史地第一輪科學複習方法

高三地理學習與複習的內容多而雜,而且很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學習與複習,是同學們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第一、是要狠抓基礎、提高能力。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複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密聯繫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圍繞一箇中心打好基礎。中心就是主幹。從近幾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包括: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佈、氣候特徵和氣候類型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佈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循環,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佈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佈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

對於這些主幹知識,學生們要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範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係和縱向聯繫,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第三、是要形成兩個習慣。一個是儘早訓練,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另一個是形成關注熱點、拓寬視野的習慣。

第四、抓住三種圖表,提高識別地理特徵的能力。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考試也經常以圖表為載體考察地理知識。

圖表可分為三種:一是等值線圖,如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二是統計圖表;三是區域地圖。

通過一輪複習,學生應能做到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識別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

第五、要走出六個誤區提高複習效率。同學們在複習的過程中,除了要隨時注意適度調整自己的複習計劃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學習的誤區:1、對自己沒有準確定位,好高騖遠。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3、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4、零敲碎打,死記硬背。5、題海戰術,追求數量。6、審題粗心,解題方法僵化。

地理是文科中相對偏向理科的學科,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備較強的數字處理能力。因此,不少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感到十分困惑,甚至頭疼。應該說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礎,在複習的地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多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勤於分析、多加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