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你割肉刮骨,你却要逼死我和老母

我为你割肉刮骨,你却要逼死我和老母

晋文公乃是春秋时期显赫一时的五霸之一,不但给晋国带来了国泰民安,还让其他诸国俯首听命,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但是一代霸王晋文公重耳的人生经历也是多灾多难,曾经颠沛流离逃亡在外19年之久。不过好在晋文公的德才兼备是被他的拥护者们所看重的,所以众多大臣们宁可流离失所也要跟随着他。介子推便是众多不离不弃的追随者之一。

重耳在未成为君王还是公子之时,曾在翟国避难。突然有一天从晋国传来消息,说晋惠公也就是重耳的兄弟怕他发生政变,已经派人来追杀他。重耳得到消息马上和众随臣们跑路,出逃之时贴身侍从却夹带私逃,重耳与大臣们落个身无分文疲于奔命的下场。在逃往齐国的路上重耳和大臣们饥不能行,大臣们尚且能挖点野菜充饥,可是重耳养尊处优惯了,对于野菜真的是食不下咽。

我为你割肉刮骨,你却要逼死我和老母

就在几乎要被饿晕之时,介子推竟然端着一碗肉汤来了。重耳狼吞虎咽的享用了这碗美味佳肴,吃完之后才想起来问介子推:“这是从哪里得来的肉啊?”介子推说:“这是臣子我大腿上的肉。我听说 ‘孝顺的孩子在饥荒时会自杀,让父母亲吃自己的肉,忠诚的大臣在遇到危难时会不惜牺牲自己来报效君王。’现在公子缺乏食物,作为臣子的我当然要割大腿肉来让公子吃饱了。”重耳听完泪流满面的说:“我这个逃亡的人连累你太多了!将来该如何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只希望公子早日回到晋国为王,实现我们对你支持的意义,我怎么会有期望得到报答的想法。”介子推在重耳饿的奄奄一息的时候,不惜牺牲自己的肉体来保证自己支持者的生存,这就是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同时它也是寒食节由来的原因。

重耳历经波折终于回到了晋国做了晋文公。为了表彰支持他成就事业的众多臣子,晋文公把大臣分级奖赏。由于要奖励的人太多了,怕有遗漏,还特意发了个告示写着“倘有遗下功劳未叙者,许其自言。” 而此时的介子推就是那被遗落之人。他在成就了晋文公重返晋国担当君王之后,便专心回家侍奉老母,过着每日靠做鞋、卖鞋为生的贫苦生活。听闻晋文公要奖励尚未在名单上的有功之臣,介子推不但不去晋文公那为自己寻求封赏,反而决定背上行动不便的老妈妈,隐居于深山之中拒不受赏。介子推的老妈妈觉得生活太艰辛了,就问他为什么不去领封赏过好日子。介子推的回答却很简单,他觉得重耳能当上晋国的君王,完全是上天的安排。这些臣子虽然当时曾经为重耳登上君王之位做了贡献,但是现在却如同小偷一样,盗取天命的成果。他坚决不跟这些只求一己私利的小人为伍,因为他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才去支持晋文公的。

知道介子推所想所做的人们,纷纷为他抱打不平,还作了一首《龙蛇歌》隐喻此事。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晋文公听到这首歌谣后恍然大悟,这讲的不就是自己和介子推的故事么?晋文公于是下令寻找隐居山林的介子推,然而绵山太大,找了好多天都没找到。急于求成的晋文公,此时接受了奸佞之臣的建议,让人从三面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当时正值春天,熊熊大火借着春风之势烧了三天三夜,整个山都被烧得面目全非,介子推却还是没有下山。等火熄灭了之后众人再次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与老母亲已经死在了一棵枯萎的大柳树下。晋文公此时悔恨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效忠君王却不图回报的精神,于是为他立祠供奉,并把介子推隐居的绵山改名为介山。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把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冬至后第105日作为寒食节。以后家家户户寒食节寒食禁火、祭祀忠臣介子推、折柳插门、文人咏诗,流传至今。

更因为寒食节的关系,众多文人骚客也留下了许多与之有关的绝美诗篇。比如杨万里的《寒食上冢》“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王建的《寒食》“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苏轼的《和子由寒食》“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我为你割肉刮骨,你却要逼死我和老母

介子推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虽然过分相信天命所归,但他在人才济济的晋国有功而拒不受赏,足以让当时争相邀功的大臣们汗颜。他以死明志的精神更让后人世代纪念他、敬仰他,可以说介子推是历史上少有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忠贞之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