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01

当明朝为了钱而焦头烂额的时候,海岸线突然出现了一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的手里居然拿着白花花的银子!这真是大明王朝的福音啊!

这帮洋人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他们手中的白银也不是自己那狭小的国土上出产的。那么,他们从哪里搞到了大明王朝垂涎的白银呢?

新大陆!自从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起,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逐渐征服了美洲的印第安人,并开始掠夺那里的财富。这群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征服者的首要目标是金子。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这里我们要交代一下,当时在欧洲通行的货币,与大明王朝境内的货币略有不同。欧洲大额交易使用金币,而小额交易使用银币,这是因为许多欧洲国家都依托漫长的海岸线开展国际大宗贸易。

所以欧洲对黄金的需求很大,对白银的需求则没有那么迫切。而当时的欧洲,自耕农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如大明王朝自耕农的比例庞大,因此用白银做交易的活动也少了许多。

哥伦布如此执着地向西航行,正是希望能找到欧洲人向往的一块黄金产地,只是他发现的一些中美洲岛屿上并不出产黄金,哥伦布因此受到了资助其航行的西班牙王室的冷落,郁郁而死。不过当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深入美洲大陆后,终于发现并控制了大量的金矿。两个国家立刻富甲欧洲,甚至连当时欧洲的精神主宰——罗马教廷都受到两国的操控。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好事还在后面。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航行到东亚,他们惊讶地发现,东方的大明王朝对白银有着巨大的需求,而那里出产的精美陶瓷、丝绸,都是欧洲人的最爱。这下美洲的银矿也派上了用场,一条跨越几个大洋的国际贸易航线出现了,那就是欧洲人从美洲开采并冶炼出白银,然后带着白银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到东亚购买大明王朝的陶瓷和丝绸。

大明王朝境内莫名其妙地涌现出大量的白银,真是久旱逢甘露,在美洲白银的刺激下,明朝的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尤其是陶瓷制造业和丝绸纺织业,因为这两个行业不仅满足本国人的需要,还大量出口海外,直接换回来白花花的银子。

明朝中后期,中国南方涌现出许多繁荣的大城市,比如今天的南京、苏州、松江、宁波、漳州、广州等地,在白银的强烈刺激下,当地的手工业者们赚了大钱,然后他们又改进技术,提高专业水准,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更优质的陶瓷和丝绸供出口,换回更多的白银。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不期而至的繁荣让北京城里的皇帝龙颜大悦,也让明朝的税务官员们松了一口气。在永乐年间,由于北方连年主动御敌,南方郑和连下西洋,明朝财政压力很大,基本上民间能交什么,官府就收什么,铜钱、白银和粮食一概全收。不过当时闹钱荒,所以能收上来的往往就是粮食。粮食虽然是天字第一号战略物资,但毕竟储存、调运十分不便,损耗也多,因此当时明朝的财政往往捉襟见肘。

等到美洲白银滚滚而来,大明王朝的财政终于有了振作的机遇。明万历九年(1581年),在首辅张居正的主持下,施行新政“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即民众每年只交一次税,而且只上交货币就可以了,货币当然主要是白银。

新的税收政策手续简单,而且也很经济,当然前提是,老百姓手中得有白银上缴,或者有能兑换足够白银的物品。美洲白银进入明朝的市场,白银增多了,白银就变得不值钱了,因此同样一两白银能兑换的其他商品就减少了。这其实是一种通货膨胀。对于大量生产粮食的自耕农来说,他们的粮食能兑换的白银增加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02

大明王朝从皇帝到官员,从商人到农民,都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可惜,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

1570年,金发碧眼的西班牙人攻入了吕宋岛,也就是今天的菲律宾境内。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最开始,西班牙与大明王朝的关系还不错,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盘踞在吕宋岛上的福建海盗。福建巡抚曾经联手西班牙人,共同围剿了那批海盗,作为回报,大明王朝允许西班牙人与中国人做生意,当然了,西班牙人手里白花花的银子本来就是明朝所需要的,正所谓见钱眼开。

十六世纪70年代,每年驶往吕宋岛的中国商船约有十几艘,到了80年代,每年约有20艘,90年代增加到每年30艘,十七世纪初更是达到了每年40、50艘,最多达60艘。中国商人把能够想到的商品都运到了马尼拉,生丝、棉布、麻织品、瓷器、铁、铜、锡、铅、糖、面粉,东南亚其他岛屿出产的胡椒、肉桂、丁香,甚至牛马骡驴鸡鸭鹅也都跨海运了过去。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这些商品除了供当地人消费外,西班牙人把大量的中国丝绸、陶瓷装上大帆船,横跨太平洋,运送到美洲的墨西哥出售,那里当时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这就是当时世界贸易中赫赫有名的“大帆船贸易”。通过这条海路,中国人获得了美洲白银,而西班牙殖民者获得了中国商品。

不想此后,两国的外交关系急转直下。西班牙人曾派了一批传教士到达福州,提出通商和传教的要求。对于明朝的地方官来说,通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勉强可以,传教?那是什么玩意?

天朝上国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佛朗机”的古怪要求。“佛朗机”这个称呼原本是阿拉伯人对欧洲基督徒们的叫法,后来葡萄牙人抵达东方后,古代中国人也照方抓药,如此称呼葡萄牙人。后来西班牙人也来了,中国人根本分不清这两种牙到底有什么区别,往往都用“佛朗机”这个名字指代他们,其实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了抢夺贸易权经常大打出手,根本就不是同一路。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由于大量的中国商人前往吕宋岛做生意,人数远远超过了西班牙殖民者,这进一步引发了西班牙人的担忧。

1603年,吕宋岛上突然出现了三名明朝官员,按照官方说法,他们是来寻找被中国海盗藏匿的财宝充公的,顺便也勘探一下吕宋岛上是否有传说中的金山和银山。在明朝皇帝看来,这是很正常的调查活动,但是在西班牙殖民者看来,却是危险来临的信号。

“这三个人莫非是联络当地华人里应外合的先遣队,随后明朝大军就会杀过来?”

那一年的10月初,西班牙殖民者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当地土著的支援下,对当地华人展开大屠杀。两万多华人在大屠杀中遇难。这次事件严重影响了大帆船贸易,对于明朝来说,意味着白银的输入减少了。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03

钱荒再次降临到大明王朝的头上,比起明初的钱荒,这一次更加致命。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明朝正在与东北崛起的“后金”殊死搏杀,急需大量的军费;另一方面是税收依然沿袭了万历年间施行的“一条鞭法”,让民众用货币纳税。可是原本白银滚滚而来的温和通货膨胀局面已经改变了,现在是白银输入大幅度减少,国内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的局面,再施行一条鞭法就酿成了大祸。

前面已经谈到,明朝的自耕农生产的是粮食,他们往往把粮食兑换为铜钱,用铜钱来纳税,官府则把铜钱折算为相应数目的白银。在吕宋岛的白银供应锐减后,明朝境内的铜钱对白银的比率也剧烈波动起来。1630年一贯铜钱可以兑换0.57两白银,到了1640年,一贯铜钱就只能换0.28两白银。

而且,铜银比率在全国各地也不一样。在白银直接输入的沿海地区,白银量大,一两白银兑换的铜钱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对于大明王朝的西北地方,白银要流通到那里,得翻越千山万水,那里的一两白银能兑换的铜钱相对较多。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当白银输入锐减后,全国普遍缺少白银,而西北地方尤其严重,农民手中的相同量的粮食兑换铜钱,再折合出的白银量下降很快,而官府还按照过去的纳税额来催缴税费,甚至还因战事需要而增加民众的纳税额,民众立刻苦不堪言。

一个叫李自成的米脂农民点燃了西北的火药桶,农民起义的熊熊大火烧毁了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看看李自成造反前后的一些遭遇,我们就更清楚地理解,白银锐减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

李自成早年是驿站的一名公务员,1628年崇祯皇帝为了削减政府开支,裁减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很不幸,李自成在这次“减员增效行动”中下岗了,这可算是政府缺银子惹的祸。李自成是个有为青年,不能就这么闲待着,于是离家从军,很快崭露头角,当上了把总(明朝基层军官)。没想到军队里居然也会欠饷,他和许多士兵长期领不到生活费,还是缺银子给闹的。为了生计,李自成率众杀了军官,发动兵变,并投靠了另外一支农民军。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当时明朝尚有余力对付这些农民军,在多次围剿之下,李自成的武装几经沉浮,数次濒临绝境。但民间大量的自耕农已经破产了,他们不仅没有铜钱和白银交给官府,甚至有些地区发生了灾害,民众生存都成了问题。这些破产的农民成了李自成无限的兵源和强大的后盾,李自成的残部逃入河南后,竟然东山再起,在短时间内集结了百万部卒。后面的局势就众所周知了,李闯王一路闯关,最后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

明朝亡了,关于白银的事儿却还是不明不白的。一些当时的人后来说,李自成从崇祯皇帝的小金库也就是内库中搜出了3700多万两白银,另有说法是这么多的白银单位不是两,而是锭,每锭50两。

关于这笔白银最大数目的说法是每锭500两,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记载成为后人批评崇祯皇帝的证据,说他整天向着大臣们哭穷,让大臣们搜刮民脂民膏,而自己却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一毛不拔。甚至在李自成就要打到北京,崇祯准备调山海关的吴三桂部队救驾,需要100万两军费时,也不肯自掏腰包

,而是希望大臣们集资,结果没有筹集到军费,致使北京城防空虚。果真如此的话,崇祯的确死不足惜,不值得同情。

百万两白银“逼死”崇祯皇帝,用经济替明朝算笔明白帐

但这些野史的记述并不足为信,那些记述人基本上都是道听途说,有些是根据李自成撤离北京时运送的大批金银的数量来推断的。实际上,这些金银基本上是李自成纵容部下从明朝官员家中搜刮来的,并非崇祯的私房钱

。而且崇祯并不是傻瓜,他固然犯下过杀死明末栋梁袁崇焕的错事,那也是因为袁崇焕飞扬跋扈,犯下杀死辽东明将的过错,事出有因。

在兵临城下的关头,只要手头还有银子,任何一个有基本常识的人做皇帝,都会拿出来犒劳三军,鼓舞士气以御敌。崇祯也不会例外,他是真的没钱了。在明朝寿终正寝的那一年,拖欠的军饷累积起来,已经高达几百万两银子,而当时能从南方运来的税款,只有区区几万两。

崇祯绝不是一个吝啬的皇帝,他执政期间励精图治,连生病了都不敢随便休假。可惜,他管得了大明王朝境内的事情,却管不了世界经济局势。美洲白银无法输入中国,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望洋兴叹,坐看着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因通货紧缩和产品滞销而衰落,西北地方因交不起税款而暴动,东北地区“后金”铁骑厉兵秣马、频频叩关。

崇祯临死前,痛心疾首地说自己是个“好皇帝”,但手下的大臣却不是好大臣。其实,他还该怪罪西班牙人,怪罪白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