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花了時間理財,財反而不「理」你?

何為理財,很多人都自認為很懂,單純從字義上理解就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的群體上到公司、機構,下到個人和家庭。

“理財”往往與“投資”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投資。

把錢單純的放在股票賬戶上炒股,很多人認為這是理財,我們都知道股票風險很高,贏少虧多,所以僅僅是投資股票不能叫做理財,理財一定要有合適的資產配置。在資產配置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你自己,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抱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理財?你有多少資金可以拿來理財?你的風險偏好是什麼?想清楚自己這幾個問題,然後我們在考慮下一步具體的投資。

很多人都是看別人做了某種投資賺了錢,自己盲目跟風,沒有詳細瞭解所投資項目本身的特點,適不適合自己的風險偏好、滿不滿足自己的收益預期、能不能抗的住機會成本、能不能滿足得了資金週轉等等,一旦有一項滿足不了自己的預期,就有可能會導致損失。從長週期來看,任何投資都可以取得正向收益,傳統的投資渠道如股票、基金、債券等等從長週期來看都是可以達到自己的預期的,關鍵是你進入時的成本高低以及達到的預期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你能不能承受的住這些隱性成本。所有的投資都是此消彼長,你投資的項目可能在這個週期是調整階段,這時候另一項品種是上升階段,賺錢的心裡預期與現實的情況會打亂你的投資步伐,刺激你的腎上腺激素,擾亂你的投資計劃,從而否決掉之前的投資,踏入跟風大軍,賺不賺錢可想而知。

投資先投自己,投給自己的不僅僅是專業的知識,更是一種心境的投資,定心、定性、定神,能做到這“三定”你才具備投資的基本能力。

有人也許要說,買買銀行理財,什麼也不用管,簡單又掙錢。其實我想說,今年新的政策出來,以後銀行所有的理財產品均不保證保本保息,收益不達預期也是很正常的。目前市場上唯一的保本保收益的產品就是券商的收益憑證,對於追求絕對收益的投資者可以瞭解一下,還有一種就是之前給大家介紹過的國債逆回購。這是一種很簡答的投資,但真正想做好投資沒有這麼簡單,如何讓財“理”你,首先你要跟自己談“戀愛”,跟財談感情,感情到位了,財自然就會“理”你,不僅會“理”你,還會愛上你。

今天這裡沒有講太多關於具體投資的案例,主要還是想從最基礎的方面去講述一下投資的本質,市面上有很多文章都在講怎麼樣做資產配置,這是方法,但最基礎也是最實用的方式就是人性,一定要把控人性,認清自己,認清投資的本質,才能做好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