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向《皇极》觅玄机——解开《推背图》推算之谜

《皇极》是老翁对《皇极经世》的简称,《皇极经世》是北宋邵雍写的,这个邵雍可是个厉害人物,一千年出一个,其字尧夫,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这“五子”中的周敦颐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 程颢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张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大家熟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横渠四句”就出自其口。邵雍还和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司马光、著名诗词家吕公著相往来,可见他的“朋友圈”十分了得。讲这么多就是要让大家有个印象,邵雍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写的《皇极经世》是本了不起的书。

且向《皇极》觅玄机——解开《推背图》推算之谜

再来看《推背图》,从目前流行的版本看,《推背图》每个图包括四个部分,即卦、谶、图和颂,其它版本至少有图和诗。很多人解《推背图》是通过谶、图和颂来附会已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是解《推背图》的第一个层次。那么,《推背图》的谶、图和颂是怎么来的呢?是从卦象推出来的,从老翁在头条之前发表过的第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象来看,《推背图》的卦象和谶、图和颂皆吻合。由于汉代以后,人们对易经的研究集中在义理上,象数少有人涉及,出现了断层,直到清代才有学者拂去易象的封尘,把易象逐步挖掘出来,而集汉象数之大成者当是汉焦赣的《焦氏易林》,首先揭示这汉代易象的是尚秉和所著的《焦代易林注》,熟知这汉代易象就能从《推背图》上的卦来推出谶、图和颂了,这一点也不神秘,这是解《推背图》的第二个层次。那么,卦又是如何推出来的呢?《推背图》上的卦基本上是按京房易的八宫次序排的,有人认为,《推背图》本来的卦象就应该这样排,老翁认为,稍知易者都知道京房八宫,如这样就能推出《推背图》,那《推背图》也太简单了。其实,在老翁看来,这或许正是当时赵匡胤安排人把《推背图》改成的这个顺序,用以迷惑稍知易的人,看,这卦序符合京房易的八宫顺序,是真的!那么,这《推背图》真正的卦序是什么?这卦到底是如何推出来的,这就是老翁要琢磨的问题。我们知道,《皇极经世书》推历史大事是用时间配卦的,《推背图》也是用卦来推测历史大事的,那就来看看《推背图》的推算和《皇极经世书》中“元会运世”配先天圆图有着怎样的渊源。下面介绍一下《皇极经世书》中“元会运世”配先天圆图的基本方法,看不明白的可就此略过,知道大概怎么一回事就行了,主要看老翁如何解卦,暂时看不明白的多看看《皇极经世书》。

关于天地的化生演变,邵雍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即阴阳,有阴阳始有天地,有动静,有刚柔,在天有日月星辰四象,地有水火地石四物,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星为少阳,辰为少阴,火为太刚,水为太柔,石为少刚,土为少柔。阴阳、刚柔、动静的生克制化开成了天地万物的变化。依时间而论,小的变化是四时节候,大的变化则是在“元会运世”之中。一元为十二会,一会为三十运,一运为十二世,一世为三十年,即一元为十二会为三百六十运为四千三百二十世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满一元天地将发生一次大的变化,而后又化生变化,生生不已。这是大家要明白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邵子对时间的划分。

且向《皇极》觅玄机——解开《推背图》推算之谜

先天圆图六十四卦,邵雍取乾、坤、坎、离闰,用其它六十卦值一元的十二个会,每一个会用五卦,这五个卦叫大运卦,一个卦从初爻开始变,变到上爻,分成六个卦,值一个会的五个大运卦就变成了三十个卦,一会有三十个运,正好一卦值一运,这叫运卦。一运又分为十二个世,将值这个运的运卦再从初爻变到上爻,又变为六个卦,这六个卦分值十二个世,这样,一个卦值二个世,这些卦叫世卦。一个世三十年,二个世六十年,也就是说一个世卦值二世六十年,六十年正好一个“花甲子”。再将这个世卦从初爻变到上爻,又变为六个卦,一个卦值十年,这个叫旬卦。好了,再回到刚刚说的值六十年的世卦,将这个世卦放在这个“花甲子”第一年甲子年上,从先天圆图六十卦(乾、坤、坎、离四卦不用)中的这个世卦开始,顺时针挨乙丑年、丙寅年、丁卯年……一直到癸亥年,正好每年对应一个卦,这个就叫年卦。

且向《皇极》觅玄机——解开《推背图》推算之谜

下面具体谈如何配卦,邵子用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的节气的变化来考察和对应宇宙天地一元的变化,他用一阳始生的复卦对应冬至,作为十二个月第一个月子月的开始,并由此对应一元十二会的第一会子会。从复卦开始,顺时针用颐、屯、益、震五个大运卦值子会,噬嗑、随、无妄、明夷、贲五个大运卦值丑会,这样,一直顺挨下去,用六十卦值十二个会。前面已说过,值每个会的五个卦从初爻开始变,变到上爻,六个爻变成六个卦,五个卦变成三十个卦,一会等于三十运,一卦值一运。如子会五卦,复变六卦为坤、临、明夷、震、屯、颐;颐变六卦为剥、损、贲、噬嗑、益、复;屯变六卦为比、节、既济、随、复、益;益变六卦为观、中孚、家人、无妄、颐、屯;震变六卦为豫、归妹、丰、复、随、噬嗑。这三十个运卦值子会中的三十个运,其它会的运卦按此类推,六十个卦的三百六十爻对应这十二会的三百六十运。

且向《皇极》觅玄机——解开《推背图》推算之谜

且向《皇极》觅玄机——解开《推背图》推算之谜

再拿子会复卦变出的第一个运卦坤卦说事,这个坤卦从初爻变到上爻,变为六个卦即复、师、谦、豫、比、剥,这六个世卦,分值坤运中的十二世,一卦值二个世一个“花甲子”。

再如这世卦复,从初爻变到上爻,变六个卦为坤、临、明夷、震、屯、颐,这六个卦值六十年,每卦值十年,这值十年的卦就是旬卦。

还说这世卦复,刚才说了它值二世六十年一个“花甲子”,将复卦放到甲子年,从先天圆图中复卦开始,顺时针颐卦对应乙丑年、屯卦对应丙寅年、益卦对应丁卯年……一直到剥卦对应癸亥年,这样就产生了年卦。上面介绍的是元会运世年是如何配卦的。

且向《皇极》觅玄机——解开《推背图》推算之谜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邵子认为物开于寅会丰之明夷运中,放在一年之中,丰之明夷进入惊蛰节气中,这时,“鬯辟草昧,物象以开”,天地洪荒,一直到巳会第三十运即巳会夬之乾运时,人类才有初步文明,邵子谓“典物明备之世,治乱兴衰,有迹可睹”。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进入龙山文化时期,邵子认为巳会乾运小畜世值唐帝尧即位时所在的那个“花甲子”,即公元前2397年至公元前2338年。小畜世卦之乾、大畜、需三个旬卦值该“花甲子”甲午旬、甲辰旬和甲寅旬,《易》首乾,《书》首尧,就是《易经》第一卦说的是乾,《尚书》第一篇是《尧典》,乾与尧对应,那么,小畜之旬卦乾就对应尧即帝位这个“花甲子”中的甲午旬。这样就确定了元会运世所对应的具体时间,确定了每一个“花甲子”是哪一个卦所值,“花甲子”中哪一旬是哪一卦所值,哪一年是哪一卦所值。

上面是《皇极经世书》中“元会运世”配先天圆图的基本方法,您可以一眼带过,下面漫谈一下《皇极经世书》和《推背图》的一些渊源。

《皇极经世书》的作者邵雍是北宋人,而大多数人认为《推背图》是李淳风、袁天罡二人所作,他二人是唐朝人,唐朝人怎么能用到宋朝人的研究成果呢?我们来这么说,“元会运世”配先天圆图确是出自宋人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但时间配卦不是邵雍首创,而是出于历法,先天图是邵雍从他老师那里传来的。据《宋史》和《汉上易传》讲,邵雍的老师是李之才,李之才老师是穆修,穆修的老师是种放,种放的老师是陈抟,朱熹也说:“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这个陈抟就是那个华山的陈抟老祖,宋太宗赵光义赐其号为“希夷先生”,陈抟生于公元871年(唐咸通十二年)卒于公元989年(宋瑞拱二年),亨年118岁,见证晚唐、五代和宋三个历史时期。他传下来的先天图,正是邵雍配“元会运世”所用到的。而这先天图自古就有,流传于师生之间,只是传到了陈抟这儿始为世人所知,那么,和陈抟同为唐或五代的《推背图》作者如李淳风者知道先天图也不奇怪。

且向《皇极》觅玄机——解开《推背图》推算之谜

《皇极经世书》是用“元会运世”来界定时间的。唐朝有一本书叫《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它收在《新唐书艺文志天文类》。“太白”就是太白金星,《易》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所谓“逆兆”就是未来之兆象,这本书译成现代汉语的名字就是《太白推算未来会运各个朝代兆象的图示》,它是一部天文著作,也应该是一部关于星占方面的书,过去有的天文著作往往都有占星术,比如《开元占经》。而依《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是李淳风、袁天罡所集,可见李淳风是用“会运”来界定时间。

“皇极”一词出于《尚书洪范》,为“九畴”之一,意为君王法则。《皇极经世》之“皇极”当出于隋代刘焯的《皇极历》,《皇极历》的时辰不是以前历法从夜半子时起,而是自子半开始,到了唐代李淳风所编《麟德历》延续皇极历这种用法,《皇极经世》也采用这种用法,子月节气为大雪、冬至,而邵雍是从子半冬至开始配卦,以冬至一阳初生配复卦。既然李淳风也将时辰从子半始,如果他来以月配卦必定也是从子半冬至开始。时间配卦出自于汉灵帝熹平年间刘洪所编的《乾象历》,除了北齐的《天保历》之外,自《乾象历》以后的古代历法都用时间配卦,当然,李淳风的《麟德历》也用此法。可见,如果是《推背图》李淳风所作,他必定用时间配卦,而且必定从子半开始配卦。

通过上面的分析,《皇极经世》所用到的“会运”(亦见于李淳风、袁天罡所集《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时间配卦(亦见于李淳风的《麟德历》)、从子半开始配卦(亦见于李淳风的《麟德历》)、先天图(自古就有)这几个关键要素,李淳风都掌握。如果《推背图》的作者是李淳风,那么,他用类似于《皇极经世》的方法来推算就是很正常的。

说《推背图》的推算和《皇极经世书》中“元会运世”配卦原理有关系可不是老翁首先发现的,南怀瑾先生在其《易经杂说》里就提过了,先生不想把这些东西搞透,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搞透要动头脑子,他不想象邵雍那样短寿。这一点,老翁我倒没烦这个神,就老翁这点智商,想搞也搞不透,仅够玩玩易象,活络活络脑子。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推背图》版本虽有缺页(也许是人上传时漏掉的)其中有“……洪武十六年癸亥止,第十一运起于洪武十七年甲子至万历六年戊寅得一百五十九年”。依“皇极经世”会运来推,宋仁宗天圣二年甲子至明太祖洪武十六年癸亥止为午会第十运,洪武十七年甲子至清乾隆八年癸亥止正是午会第十一运,和该版《推背图》所言一致,可见,明朝时就有人用《皇极经世书》“元会运世”的方法来研究《推背图》了。

且向《皇极》觅玄机——解开《推背图》推算之谜

上面介绍了《皇极经世书》中时间配卦的方法,以及《皇极经世书》和《推背图》的一些渊源。到底《皇极经世书》和《推背图》是个怎样的关系,要看用《皇极经世书》“以运经世”的方法能否解开《推背图》的具体卦象,下面,本翁将具体揭示《推背图》每个卦象的产生,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