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 一切为高考让路,给考生特殊“关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高考已变成了全民“盛宴”,来自社会的各种“关注”或“关爱”也接踵而来,什么高考期间工地停工、娱乐停止、商贩歇业等一股脑都出台了,好像高考就是如临大敌一般,“一考定终身”的“暗示”不断得到强化。不但政府部门和学校兴师动众,媒体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不断炒作,考生父母也变成最操劳的人。为了让孩子吃得可口,有的母亲干脆请假在家专门买菜做饭;为了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有的提前在考场附近租下宾馆,为给孩子减压,有的家长刻意制造宽松气氛,有的家里不开电视了,甚至不敢大声讲话。如此热情高涨的高考气氛,整个城市的温度仿佛也跟着高考烧了起来,其实对考生也是一种负担。

该不该 一切为高考让路,给考生特殊“关爱”?

有时候,考生自己倒还坐得住,反倒是社会舆论先开始紧张地吆喝起来、浮躁起来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生的紧张和焦虑,有时候并不一定来自考生本身,而恰恰来自外部。除了官方、舆论、大众的推波助澜,还有家长的焦虑担忧。

该不该 一切为高考让路,给考生特殊“关爱”?

一个考生最不希望的就是高考不要被过度关注,无论是高考前后,还是录取前后。特别是在高考期间,如果影响到心情吃不好也睡不好,又怎能考出真实水平呢?当父母围着孩子转之日,也是孩子担心之时:如果考砸了怎么办?压力随之倍增。什么封路禁止噪音、考场倒计时、师生加油、伙食高度被关注、反复叮嘱的注意事项……所有这一切,都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该不该 一切为高考让路,给考生特殊“关爱”?

当然,给考生们创造一个宁静、安定、适宜的高考空间,从一定程度上的确能缓解考生的压力,以让其集中精力、心无杂念地投入到高考中。但是,如果社会各界总是兴师轰动、大肆炒作高考,喋喋不休地说这说那,甚至刻意营造高考的紧张气氛,就非常不可取了。其实,就是高考期间禁止施工的工地、暂停的文化娱乐活动等,只要没有噪音,影响不到考生备考的环境,就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禁止,因为这也许能使考生静心,却也耽误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依我看,就是适当有那么一点点声音,或者有那么一点点喧闹,只要不是噪音又如何?平时学生们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和备考的吗?而如果连这么一点点“逆境”都无法克服,那么将来这些考生还有哪怕是那么一点点抗压能力吗?

该不该 一切为高考让路,给考生特殊“关爱”?

■ 众说

过度关注不应提倡

@好奇的小L:真不提倡过度关注高考。交警开道,爱心车队,交通管制……已经够了。若干年前没这些过度保护,不也高考了吗?

@清汤挂面乀_:这个社会过度关注高考了,其实它只是一次小小的考试,对我们来说这和许多模拟考是一样的。我不需要对这个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对自己负责就好。高考完真正的人生舞台才会拉开帷幕,一个山头有一个山头的风景。

@gong小涛:过度关注高考,只能说是社会人才培养,人才选拔渠道单一。如果,高考仅仅是人才培养后的人才选拔、评价途径中的普通一条,还会有这么多的关注,这么夸张的护驾吗?化解独木桥现象,最好的办法,不是维护独木桥的排队秩序,而且增加桥的数量和质量,保障通畅。

@独立行走天地间: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又看到了考生家长在考英语时与马路上车辆司机冲突的画面。这类画面近几年在全国各地上演。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是欠妥当的。不要因了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就要整个世界都围绕孩子转。在过度保护下培养不出独立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