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火捻拿起弹壳,1945年徐圩子村的血雨自卫战

放下火捻拿起弹壳,1945年徐圩子村的血雨自卫战

这个制作鞭炮的村子,为抗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这是一个不知道屈服为何的村子。

这是一个让日寇心境胆寒的村子。

这是一个忠魂永远在守护的村子。

它的名字叫做徐圩子村,位于临沂市郯城县,是一个如果你不仔细找,很难在地图上找到的村落。

可是,它曾经确是日本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放下火捻拿起弹壳,1945年徐圩子村的血雨自卫战

因为,这里是八路军的弹药库。徐圩子村的人都会造火药,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徐圩子村的人放下了手中制作鞭炮的火捻,拿起了坚硬无比的弹壳。

村民坚信,他们手中的火药,盛世的时候是和平的注脚,战争的时候是复仇的火焰。

日本人非常痛恨徐圩子村,恨不得荡平这个小小的村落,让这里寸草不生。

终于,在1945年的春天,他们等到了这个机会。

3月21日,恰逢春分,这天一大早,日军一个小队从江苏省邳州市官湖出发去郯城县马头镇据点,途经郯城县重坊镇南面的宋庄村时,遭到该村自卫队员的袭击,死伤50多人。

驻守马头镇的日军闻讯后,纠集500余人,携带钢炮、迫击炮各1门,轻重机枪20余挺,自郯城前往宋庄实施报复。

上午十时半,增援日军行至徐圩子东村时,当即遭到村里的自卫队员的伏击,射杀日军三人。

当日军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心剿灭徐圩子村,于是派重兵布成扇形阵势,将村子包围,一霎时,满村浓烟四起。

由于事发突然,驻守徐圩子村的二连连长王银宝听到报告后,果断指挥县、区两支武装进行阻击。战斗打得很激烈,但是我方武器装备太差,交火1个多小时后,王银宝率领队伍转移,同时命令一排长董福华负责掩护村中的炊事班和村民自卫队突围转移。

由于敌人封锁严密,董福华突围失败,军民遂抱定决心与家乡共存亡,于是将圩门紧闭,男女老少,拿起一切可用的武器,涌上圩墙,誓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

放下火捻拿起弹壳,1945年徐圩子村的血雨自卫战

敌人依仗大炮机枪,频频发动攻击。我方仅凭土炮、长枪、大刀等器械据守。扼守圩西南的二连新兵王玉山一炮打死5个敌人;扼守圩北和西北的区中队战士顾成美连毙3敌。年过花甲的炮手刘永章,连发数炮,将敌人的大炮摧毁,打倒了敌人的炮手……当时全村皆兵,村民纷纷回家,将鏊子、耙齿砸碎,填装土炮当子弹。

由于顽强抵抗,直到黄昏,我方弹尽无援,才被敌人轰破东门攻入。敌人进入徐圩子后,采取了惨无人道的报复行动,他们见人就杀,两三岁的小孩也不能幸免。有5个女孩藏于一地窖中,被日军发现,他们朝地窖扔了3个手榴弹,炸死4人。另有三人被敌人抓住绑在树上用刺刀剖开肚子,肠流满地而亡。

面对敌人的淫威,我方军民拿起砍刀、铡刀、抓钩与敌人展开巷战。自卫队队员徐贞连手拿砍刀与敌人肉搏,最后壮烈牺牲。第二天,他的尸体被发现时仍手握大刀,怒目圆睁。村民想把他手中的砍刀取下,结果怎么也取不下。

战斗结束后,日军拉着49具尸体和几十个伤兵回到了县城,徐圩子村也到处是残垣断壁、弹痕累累。

徐圩子全村不足400人,面对装备精良的500余日伪军,硬是坚持了八九个小时,而且取得了歼敌49人、伤敌40余人的战果。这次自卫战,我方军民有118人壮烈殉国,其中徐圩子村村民50人,另有9名村民被抓往济南,后有2人逃回,其余7人至今杳无音信。

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让后人知道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徐圩子村决定立碑纪念,一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壹点号 沂蒙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