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信用成本高 大數據助力解決貸款難貸款貴

小微企業信用成本高 大數據助力解決貸款難貸款貴

“小微的服務成本非常高,每一筆貸款也需要和大企業一樣進行盡調、跟蹤等等,可能給小企業貸 10 萬元的服務成本和大企業貸 1 個億所需要的成本是一樣的,甚至更高。”一位農商行負責人表示。

徵信覆蓋群體遠遠不足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存在已久,雖然扶持小微企業的口號、措施、辦法一直不斷湧出,但實際情況的落實並不容易。廣東省中小企業局、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副局長程有根在第七屆金交會上透露,2017年廣東省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民營經濟的單位數量接近1000萬個,居全國首位,完成增加值4.83萬億元,佔廣東省經濟比重達53.8%,對廣東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5%。但即便貢獻如此巨大,小微企業融資不暢的難題依舊存在。他表示,融資難、融資貴是企業反映最強烈,對企業發展影響最大的問題之一。

“以我們為例,我們是農商行,理論上來說客戶應該主要集中在小微,不過實際業務中,我們對小微的扶持只能說點到為止,並不是我們不想服務這些企業,而是服務不起。一是小微的服務成本非常高,每一筆貸款也需要和大企業一樣進行盡調、跟蹤等等,可能給小企業貸10萬元的服務成本和大企業貸1個億所需要的成本是一樣的,甚至更高;其次小微企業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弱,一旦市場出現風吹草動,首先出現問題的可能就是這些小微企業,這造成大量的壞賬,最終成為銀行的不良。所以對於小微企業來說,現在更多是抵押貸,信用貸的規模屈指可數。”上述農商行負責人表示。

北京大學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新海博士在第七屆金交會上也表示, 中國徵信體系還是遠遠沒有成熟,從覆蓋的人群來講,三分之二的消費者沒有被覆蓋,企業則更是鳳毛麟角。銀行信貸機構使用的徵信產品非常初級,這和金融發展的水平等有關係。“現在市場經濟非常活躍,市場上傳統的徵信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比如銀行現在還提供的是紙質版的徵信評估,沒有任何分析、任何加工,這和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經濟差距實在太遠。新興徵信業態提供了新的機遇,有豐富的互聯網數據,電商數據,各種各樣的社保、公積金數據,這些數據都可以做新的徵信系統原材料。有了徵信的材料,金融機構才能有的放矢地對小微企業進行扶持和貸款,大數據時代通過創新也有很多的機遇。”

大數據或可破解徵信難題

雖然徵信起步較晚,不過得到越來越多機構的重視。第七屆金交會上,中信銀行廣州分行、榮邦科技(中國銀聯下專門服務供應鏈企業的子公司)和廣清中心舉行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儀式。

“銀行有時候難辨真假,而辨別的成本又太高,導致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一棍子打死,出現貸款難、貸款貴的窘況,因此造成目前這個局面也不能完全讓銀行‘背鍋’。”

上述這些問題,加劇了銀行對中小微企業進行貸款的成本。“不過現在有了各種大數據,企業造假的難度大幅增加,比如我們打通和稅務部門的數據,通過分享企業的稅務數據,幫助銀行判斷是否需要給企業提供貸款。現在我們公司覆蓋了28個省一級的國稅部門,已經對接了90家銀行的總行,總共向中小企業發放了1000億貸款,不良率只有千分之四。”

諾華誠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蘇誠信認為,以後不僅是企業自身的數據可用於信用評估,加入供應鏈的視角後,該企業上下游的其他企業的經營數據,也將成為評估該企業信用的一個數據維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