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以前缺糧食的年代都是純糧食酒,而現在糧食過剩反而沒有純糧食酒了?

路見不平一聲吼777

主要原因有3點吧【請一定注意:純糧酒“酒和酒的勾兌”,非純糧酒是“酒精與香精的勾兌”

(就是“含化學原料的配製酒”)】。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酒裡面,加沒加“化學的東西”!】

【白酒GB/T 26760-2011】對白酒中食品添加劑做了明確規定,即不允許添加非發酵生產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質,因此香精、色素等各類食品添加劑都被禁止添加。

2012年12月24日《中國經營報》刊發了《白酒添加劑灰色產業鏈調查》

【見圖1】在河南尉氏縣甚至形成了一個為酒廠複合添加劑的香精香料產業,年產值幾十億元,銷售額佔全國的70%!

尉氏縣香料廠的產品目錄顯示,該廠生產的塑化劑共計23種酯類、22種酸類,22種醛類,33種香精類以及11種劑類添加劑。香精類含有大麴香精、茅臺香精、五糧香精、比力香精等等;劑類物質含有調酸劑、去苦劑、增厚劑,增辣劑、A型添加劑等。

首先,咱們大家區別一下【純糧食釀造的酒】與【酒精加香精的酒】的區別:

用酒精加香精配製的酒,成本低,利潤高啊!

現在,很多酒廠根本沒有發酵後的“酒糟”,沒有酒糟的酒廠,能有純糧釀造的酒嗎?!

1,【酒精加香精的酒】——GB/T20821【液態法白酒的執行標準】,以食用酒精為酒基,添加“香精”而成。——不排除,採用該法生產的酒,冒用“純糧酒”。

2,【添加一定比例“純糧酒”的配製酒】

純糧食釀造的酒:

特指純糧釀造的好酒,固態法白酒的執行標準有4個【但是,小心一些不法廠家的“虛標問題”】:

第一,醬香型白酒“茅臺”和“郎酒”,原料就是【水,高粱,小麥】

GB/T 26760(醬香型),可以用存放多年的“老酒”和“新酒”相互添加,也增強氣味和口感。

第二,老白乾香型的“老白乾酒”,原料就是【水,高粱,小麥】。GB/T 20825-2007(老白乾香型):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為主體複合香氣的白酒。 可以用初釀高度“頭酒”與“二道酒”相互添加,也增強氣味和口感。

第三,GB/T10781.1(濃香型)。

第四,GB/T 10781.2(清香型)。


十星科技

問:為什麼以前缺糧食的年代都是純糧食酒,而現在糧食過剩反而沒有純糧食酒了?

以前回答過這類問題,本來不想答,但卻是有一些回答實在是讓人無語!

1.酒精和酒的關係。

酒精按照按照用途不同,一般分為工業用和食用兩個類別,其中食用酒精是利用薯類、穀物類、糖類作為原料經過蒸煮、糖化、發酵等處理而得的供食品工業使用含水酒精。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飲用的酒水,其最核心的物質就是食用酒精,並利用其中的酒精(乙醇)含量將酒水劃分為高度酒和低度酒。

相對來講,食用酒精的成本要比工業酒精高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工業酒精中雖然主體也是乙醇,但由於工業提純問題,裡面經常會還有1-5%左右的甲醇,如果長期或過量飲用宜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顯示生活中,可能一些小作坊會用工業酒精釀酒,正規企業除非是腦袋中風了,誰也不會為一點小利去冒這麼大的風險。

同樣,並不是所有糧食釀造的酒精就好,知道我們現在推廣的燃料乙醇嗎?它就是用玉米釀造的工業酒精。

所以,正規企業出來的酒,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糧食酒。

2.酒和勾兌的關係。

其實,勾兌只是釀酒中的一道工藝,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所有的酒都是勾兌酒。任何一種酒水從酒精釀造到成品出廠,都要經過一個勾兌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酒的品質統一,從口感到香味的純正,否則的話,誰也不能保證這一次糧食發酵出的酒精和下一次發酵出來的酒是一個味——當然,這也是確保自己釀造的酒和別家不一樣的關鍵。

現在我們將的勾兌酒,之所以成為貶義詞,這要從我們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說起,當時為了擴大白酒生產規模,我們一些專家提出了食用酒精直接兌水、加香精的工藝,從此,再沒人企業敢承認自己生產的酒是勾兌酒。

3.制酒工藝是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

同樣都是糧食釀造,為何酒水的口感質量都不一樣,這裡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勾兌工藝不一樣——注意,此處的勾兌不是指酒精兌水那種勾兌。

所謂術業有專攻,一個以醬香型白酒為主的企業一般很難做出來高品質的濃香型酒水,因此才有了不用酒品之間的品牌和價格差異。

4.最後糧食釀造的酒精真的很貴嗎?

其實,從上面第三條大家也基本明白了,同樣是糧食釀造,茅臺出的價格絕對是小酒廠的幾十甚至幾百倍,可以說,酒精——也就是原料在酒水中的成本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大,說句不中聽話,一瓶幾百元的白酒,其酒精成本可能也就是幾塊錢,更多的成本實在研發、包裝、營銷、物流等領域。


每日糧油


酒精酒和傳統白酒的巨大價差是最大的動力

酒精勾兌酒(仿白酒)的優勢在於“成本優勢”和“縮短儲存時間”。

對於酒精勾兌酒而言,一噸最好的優級的酒精不過5000元,如果稀釋成50度左右的白酒,一噸酒精就成為1.9噸白酒,等於3800瓶,每瓶成本不過1.3--1.5元。

再看看包裝,目前市場包裝物品單價基本如下:瓶子1.25元/個,瓶蓋0.25元/個,膠帽0.08元/個,絲帶0.1元/條,瓶標(瓶子上的商標紙)1.5元。總計3.2元左右。

酒精勾兌酒每瓶總成本4.5--4.7元。

再看看傳統白酒:

麩曲清香型白酒大致在8000元一噸(65度),摺合一斤(65度)4元,(50度)3元。

大麴清香型白酒10000元左右(65度),摺合一斤(65度)5元,(50度)3.80元。

濃香型白酒普通級在16000元左右(65度),摺合一斤(65度)8元,(50度)6.10元。

成本最高的大麴坤沙醬香酒(茅臺酒)的價格構成

按一斤酒成本算如下:

1)2×3.30=6.60 (小紅粱)

(2)2×1.70=3.40 (曲藥)

(3) 1×1.20=1.20 (人工工資)

(4) 1×0.20=0.20 (管理工資)

(5) 1×0.30=0.30 (大煤)

(6) 1×0.20=0.20 (水電)

(7) 1×0.10=0.10 (工具磨損)

注:不包括其它輔助器具的費用。

注: 一個甑子需要經8次發酵,取七次酒,才算完成一個生產週期。

剛釀出來的的白酒(簡稱:基酒)市場價最低以18元/斤來出售,每年按5~7元的價格上浮。

如: (18元的初價+5年份×6元的上浮價 =48元) 既就是五年後白酒價格. 這只是按標準的低值來計算。

但在實際中是根據基酒的年份及品質來定的價位。

像三年的可以賣到40~50元/斤;五年的可以賣80~100元/斤。


以醬香型白酒為例

從制曲到成酒,歷時近一年,之後還要窖藏3年以上才上市。

勾兌酒直接用食用酒精兌水,半個月就能夠批量完成生產。

糧食酒投入產出比相對固定,投入多少原料,釀出多少白酒,比例基本都是固定的。

勾兌酒通過工業流水線生產,只要酒精足夠,基本相當於無限量產出。這是市場上勾兌酒氾濫的另一重要原因。

你一定認為大牌子酒,就是傳統發酵的好酒。可惜,你知道嗎?大牌子的酒企,往往都會採購巨量的酒精。

你恐怕很難想像,你購買的價格,究竟是酒的實際成本的多少倍。昂貴的包裝加上冗長的營銷環節、層層加價,咱老百姓購買的價格往往是酒實際成本的好幾倍、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國家為了所謂的“糧食安全”,放鬆了對白酒的監管,默許,甚至鼓勵酒精勾兌白酒,上市。

拋棄傳統的白酒發酵方式,只用最廉價的酒精+香精+其它添加劑,就可以“創造”出替代傳統白酒的酒了。

特點是:不用糧食發酵、成本很低、可無限量生產。

缺點是:沒有傳統白酒的獨特風味,需要加入各種化學添加劑模擬傳統白酒的香味和口感,而很多添加劑對身體傷害很大。

而且,“大品牌”酒企,發現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只要廣告打得好,酒精勾兌酒,更能賺大錢。久而久之,不用酒精勾兌,根本就沒辦法應對市場競爭了。

利益最大化、市場份額才是酒企唯一關心的,既然酒精勾兌更賺錢,那當然選它!

如果說如今酒精勾兌酒真存在問題,那就是誠信問題了。

按照GBT 10781.1-2006 濃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

GBT 26760-2011 醬香型白酒等白酒標準

凡是產品保障上標註了這些標準的白酒都不得采用食用酒精勾兌法生產,而事實往往與此大相徑庭。

更有甚至,產品上標註純糧固態、甚至多少年陳釀的白酒也採用食用酒精勾兌生產。

市場上的酒大都在原料表上標明,酒是貨真價實用高粱、小麥等糧食釀造而成,沒添加其他東西,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不少酒是由酒精、香精勾兌而成。這雖然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但由於企業不在原料表中標明添加成分,卻按純糧釀造的酒來賣,涉嫌欺騙消費者。

有人說食用酒精也是糧食,其實不是的,食用酒精主要是利用糧食類的玉米、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作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精製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

那麼市場上有多少酒精勾兌酒呢?

我們看看據權威人士,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怎麼說的:真正規範的中國傳統白酒,採用傳統工藝、手工操作,從原料到釀造,到蒸餾,到貯存,到調製,參與釀造的釀酒大師,全程可追溯的中國白酒是稀有資源。這類酒由於受到產區,工藝的複雜,生產週期長,貯存週期長,在釀酒過程中的比例很小等等因素的影響。這類酒約佔整個白酒產量的10%以下。

10%以下,就是10瓶酒裡才有一瓶傳統白酒!

這是什麼概念呢,2016年全國白酒總產量1358.36萬千升,那麼10%也就是135.8萬千升以下了,這數量還不及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的白酒產量,1978年的白酒產量是143.74萬千升,為什麼用1978年做對比?是因為那時基本上沒有酒精勾兌的新工藝白酒。

一口酒喝了幾十種酒類添加劑——這就是當今酒精勾兌酒的現狀。

有些白酒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會在白酒中添加調節口感的除苦劑、調酒劑和香精,追求掛杯的食用甘油和追求口感柔和的檸檬酸等,而廠家因擔心影響銷售,卻不對添加劑進行標註。

這些添加劑在一定劑量範圍內雖說是允許的,但有一點消費者很清楚,那就是,添加劑對人體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可無論什麼時候,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杆秤,也知曉真正的傳統白酒的純糧酒,是不用添加各種添加劑的。

從不少消費者對傳統白酒純糧酒情有獨鍾看來,我們相信,酒精勾兌酒可以不如實標明各種添加劑的“好日子”也快走到頭了。


中國酒劍客

看了很多回答,靠譜的真不多。好多自詡是自己造酒的或者愛酒人士,結果都是亂答一氣。首先說一下,無論是純糧釀造還是非糧食酒,都需要勾兌的流程,這裡說的勾兌白酒就是指食用酒精調配的酒。

以前缺糧食的年代為啥是用糧食釀酒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當時的工藝水平,缺乏優質的酒精作為勾兌酒的原料,雜質很多,如果工藝水平不夠硬,有害物質很多,要喝死人的。二是糧食都短缺的年代,吃飯都是問題,有多少人能夠喝得上酒。酒是顯貴人家的飲料,普通人一般逢年過節才能喝頓酒,僅僅依靠糧食釀造,足以滿足當時的消費需求。

那為啥現在純糧食酒比例下降呢,據調查,現在真正糧食發酵釀造的白酒只佔一小部分,大部分是食用酒精的勾兌白酒。主要原因就是現在對酒的需求量太大了,純糧食釀造,耗費糧食不說,關鍵是週期太長,產量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白酒日益增長的需求。所以現在除了一些高檔白酒,大部分中低檔白酒都是勾兌白酒。

勾兌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食用酒精,食用酒精是用甘薯、某些糧食、糖類發酵而成的。間接來說,也是從糧食出來的。像有一陣說的乙醇汽油,玉米造汽油啥的,有一部分食用酒精就是玉米釀造的。食用酒精除了對純度有要求,比如要達到95%以上,更多的是有害雜質的含量要低。最主要的是甲醇,那個多了是會要喝死人的。所以國家對食用酒精的要求很嚴格,衛生質量都是過關的。

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好處是快速、安全、產量高。其實所有白酒的主要組成成分就是水和乙醇,這兩種物質都是沒有香味的。而決定白酒品質的就是那極其微量的雜質,包含了其他醇類、酯類、醛類等等。勾兌白酒就是在食用酒精和水的基礎上加各種微量雜質,一些好的勾兌白酒口感品質都不輸於純糧食釀造酒,而且,合格的勾兌白酒都是嚴格按照化學配方來勾兌,基本不含有害雜質,喝了也不會上頭。

為啥很多人對勾兌白酒心存疑慮呢?主要是很多人覺得人工加工出來的東西不如純天然的東西好。其實不是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也不過是一些化學原料勾兌出來的,而它旗下各種果味汽水,什麼蘋果、橙子啥的,也都是香精調味出來的。如果是嚴格按照國家執行標準做出來的白酒,質量啥的都沒問題的,口感是因人而異的,安全性上面應該遠遠高於一些小作坊產的糧食酒。而且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也喝不出糧食酒和非純糧白酒的區別。

其實酒這種東西,少量飲用對人體無害,過度飲用,就算是最頂級的茅臺也是傷身的。對於一般人來說,只要喝的口感好,價格適中,是不是糧食釀造並不重要。



張三鳴

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學術問題,看了多個回答,都是師傅的師傅了。真正要奌無一說中。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時代的侷限性和科學發展技術的沿展性及人們生活當中的利益驅動性促使的結果。古代人們造酒無一奌雜假,絕對純糧,並不兌水,說古代造酒兌水是不懂歷史的想象說法。自然的,原汁原味的糧食酒,是用糧食煮熟加大麴發酵而成的原料,經過曬制,發酵,再上蒸籠蒸發出來的蒸流水即是成品酒,不添加任何物質與水。頭道度數在七十度以上可做酒精用,二道五十度上下,飲之最好,三道在三十度上下品味下降。四道尚可閒飲,五道就不行了。純糧酒純香味甘美。後勁大。但無大負作用,刺激神經的可能性極小。

其二是古代無科學發展,無機器之造法,純為手工操作。可以說這是時代造就結果。其三是步入近代及新社會,一切均在變改與進化之中,科學隨之興起,機器代替了人工,省人省時省力省工。速度快效益高,慢慢改變了人們的老舊認識與傳統手工作紡。其四時採用高度酒精勾兌清水與化學添加劑。成本低來的快,收益大。其五是人們的社會能動與金錢利益的不道德行為驅使。能簡就簡,能省就省,能少就少,甚之偷工簡料者也層出不窮,有以上這些高效利益的撥動,一本萬利的生意何樂而不為呢。我想除此以外還有何理不用純糧製造呢?

只是談論,不涉及任可企業,也望莫噴。

謝謝。


福自福地來wjf

很多人就問了,既然現在不缺糧食了,為什麼還要用這種方法來製作酒精酒?酒精勾兌酒的成本低,出酒快,而且市需求量也大。很多喝酒的人壓根不知道糧食酒是什麼樣的,他們認為酒就應該是酒精酒這樣的,喝了之後頭疼、難受,這是喝酒的正常現象。

其實喝真正的糧食酒是不會出現這些症狀的,喝真正的糧食酒不僅不上頭,而且醒酒還特別快,就算當天喝醉了,到第二天一點事沒有。所以,我也希望每個愛酒之人,都能喝到真正的糧食酒,喝真正的放心酒。

我的回答就是這些了,想要了解真正的糧食酒,可以在下面留下你的評論哦,我會給大家回覆的。


遊說醬酒

首先說下,正規的食用酒精,也是用糧食製作的,只不過工藝不一樣。口感比較差,裡面的一些關鍵物質含量沒有固態發酵的高,所以除了對食用酒精簡單的降度數(加水),還要調味(加入香精,酸類,脂類,還有其他的)。

另外就是食用酒精勾兌酒,除了簡單的添加“三精一水”也就是:香精酒精糖精和水(液態法),當然,他也不只是加這三種。這裡我們不作討論。那麼酒精勾兌酒。也就是國家說的液態法,還有的是將糧食酒+酒精+其他物質勾兌(固液結合)。其實勾兌也不只是這兩種說法。還有很多種工藝,比如將食用酒精和固態發酵的糧食酒糟。一起,串蒸一下,食用酒精就帶上了糧食酒的味道。。

那麼很多人都談酒精色變。比如有的是新聞報道喝酒精勾兌酒喝死人。一方面是有可能是酒量喝得過大。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懂的人,錯誤的以為食用酒精和工業酒精是一種東西。加入了工業酒精勾兌。也或者購買了劣質的假冒的食用酒精。裡面的甲醇等超標所致。

其實真正食用酒精勾兌酒,和固態法釀的酒。表面看來是生產工藝不同。但是如果我們用儀器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它們的成分都是:食用酒精+水+酸類+脂類+醛類……等等物質,可以那樣說,喝酒,本質就是喝的酒精和水,固態法釀造的酒和食用酒精酒的區別。只在兩個方面:

一,固態法白酒口感更好,更香。因為它裡面含的酸類之類的物質更多,也就是產生香氣的天然物質更多。

二,食用酒精酒裡面的一些呈香物質,除了本身自帶的,其他一些香精之類,還有酸類,脂類,醛類,都是化學工業提煉,而化學工業提煉的物質,目前我們也沒有辦法證明它有害。但是也不能證明他有益。但是事關健康方面的東西。儘量要謹慎。

雖然喝酒本身是有害的,但是我們儘量還是避免更多的害處發生,所以還是儘量喝純糧食釀造的酒。也就是固態法釀造的糧食酒。

那麼我們再來說一下勾兌。勾兌本身有兩方面意思,一是把不同度數。不同批次,不同年份的酒,進行勾兌,調味。另一個方面才是對酒做檢測,發現什麼不達標,或者為了使酒更香,而再人為加入一些原料。也就是說,大廠除了生產有食用酒精勾兌酒,那麼它本身的高端一點的純糧食酒。為了達到口味統一,或者更香,還是多多少少添加了一些其他物質。


其實我和這個世界不熟

這個問題,看了好多頭條大咖的回答,好不熱鬧。確實也有專業知識在我之上的,自當佩服不已,但更多的回答者對如今的酒精酒來龍去脈都說不清楚,還危言聳聽小酒廠、小作坊釀造的純糧酒喝死人,標榜酒精添加幾十種添加劑和化學類香料物質的酒精酒為上品,這話實在看不下去了,咱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個問題吧。

酒精勾兌技術的出現其實是有可以理解的歷史原因的。在五六十年代我國的農業技術相對落後,糧食產量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的基本需求,正是在這一特殊背景下,國務院指示當時的輕工業部成立了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技術的專家組。經過多年的技術專研,在八十年代早期這一技術已經完全成熟,這一技術相比傳統工藝釀造的純糧酒具有成本低廉、生產週期大大縮短、見效快等特點。但不足之處是由於酒體裡不含有傳統工藝純糧酒裡的乙酸乙酯以及幾百上千種天然的香味物質(這些物質恰恰是對人體有益並且具有對人體吸收乙醇後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而對人體大腦神經具有一定的刺激危害,所以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專家們的研究成果一直未能被放開用於生產。直到後來的一些所謂的專家的鼓吹以及一些為了儘快出效益的企業的鼓動,最終傳統工藝派落敗,酒精派勝出。而我國的糧食產量剛好在九六年達到自給自足,偏偏在這一時期國家出臺了液態法白酒標準。

由於酒精勾兌成本低、見效快,所以一些急功近利的企業紛紛引進了這一技術,並且大規模生產。一直以來,為了他們的利益,不停地汙衊傳統工藝有雜質呀、甲醛呀這些東西。我敢保證這些專家、代言人平時都喝咱們傳統工藝派的純糧酒,因為他們最清楚他們是在搞輿論導向,為了一點利益自己什麼沒有底線的話都敢說、昧著良心說。今天還看見有一個大咖說傳統工藝純糧酒含有大量甲醇的,我真不明白甲醇是工業酒精主要成分,乙醇是純糧酒、食用酒精才具有的,怎麼跑到純糧酒裡來了,怎麼可以胡言亂語到如此程度。真的是為了利益什麼話都敢編呀,我佩服你說謊的勇氣,更佩服你的厚顏無恥!

我是傳統工藝純糧酒釀酒人一壺佳釀喜相逢,今天的回答有些受情緒影響所以有點過激,望理解!喜歡我的回答的可以關注我,咱們一起探討什麼才叫美酒佳釀!如果要噴我的也請想好了,最好繞道。


一壺佳釀喜相逢

從前的酒想造假就是參水,沒有別的辦法,而且喝的一喝就知道,小時候去小賣店打酒,總會有三不同價格的酒,那是以參水多少分的。感覺那時的假很直接,大夥都知道。在更遠的宋代喝的是純米酒,沒有現在的蒸餾工藝,酒度也很低,所以有水滸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情,武二郎連幹十八碗的壯舉!那時喝酒是人生的極樂,於是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名詩句流傳,甚至以醉生夢死來形容超級腐敗!可見酒在過去是一種文化,一種美好,而到現在有多人在冒險飲之?明知是穿腸的毒藥,毀你健康的,毀你前途的,毀你駕照的!

現在科技發達了,假酒業也發達,市面上裝瓶的白酒有哪瓶酒是完全用糧食燒製的呢?我想十有八九不是,因為用乙醇加料成本更低,而且更能迷糊人!於是產生了大量飲酒陣亡的鬥士!也喝出了超大量小官型糖尿病群體!

一方面農業糧食價低不好賣,另一方酒價高不用糧食;一方面水果爛地裡,另一方面果酒,果汁廠的產品不去用。這是一種文明發展的斷貨!我們老去埋怨痛罵去日本的遊客,卻也阻擋不了他們購物的腳步!為什麼?那裡確實有吸引他們的,真實的東西。拋開民族仇恨不說,日本有很多方面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做為對手,我們一定要學習他的優點,來補充我們的缺點才能戰勝他!總是把自己埋在抗日神劇中是永久不會發展的!任何一箇中國人都希望自己強大,國家強大!而不是互相欺騙強大!


用戶106316655裴立國

我覺的我作為九隊酒坊第四代釀酒人,我比較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我先介紹下九隊酒坊的歷史,九隊酒坊前身是湯店酒坊,清朝末年太爺爺開始釀酒,歷經民國。後來釀的酒不夠兵閥,土匪禍禍的,太爺爺就不幹這一行了,緊接著日本侵華戰爭開始,直至戰爭結束。1958年生產隊組成,我們湯店村分為四個聯隊,每個聯隊又分八個小生產隊,我爺爺因為是共產黨員,打過仗,又念過幾年私塾,那時是第四聯隊的聯隊長。後來經黨號召,開荒種地,主動帶領社員到一片荒草地,開懇土地,搭建房屋。只要你願意拉一車糞來開墾荒地,我爺爺就願意帶領社員為你搭建房屋,後來看人數挺多,就成立了第九生產隊,我爺爺自願從聯隊長降為九隊的小隊長,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九隊村。

那時每個小隊主業是種地,掙工分。農閒時也會發展個副業以增加生活質量,別的小隊有做豆腐的,有榨油的,有磨麵粉的等等。我爺爺領導的小九隊也不甘落後,撿起太爺爺的釀酒手藝。那時人心齊,九隊人農忙時忙地裡,農閒時忙酒坊,生活過的滋潤。六幾年,自然災害,國家為保護糧食,不允許用糧食釀酒,但小九隊人要吃飯,要生存,我爺爺毅然帶領社員們偷偷的在廣袤的高粱地中心位置,砍伐一片高粱,架上土鍋,就在那裡面釀酒了,原材料都是現成的,高粱釀酒,秸稈燒火。別的村餓死人,甚至傳言人吃人,但我們九隊人還好,雖然吃不飽,但不至於餓死人。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生產隊解散,土地分到戶,九隊酒坊也被分解,九隊人家家釀酒,在本地很是出名。好景不長,九十年代後,酒精勾兌酒盛行,因成本低廉,價格賣的特別低,那時人很無知,不知勾兌酒對人體危害,只認準便宜,導致九隊酒坊高成本的純糧酒無人問津。因此很多釀酒人紛紛失業,選擇出門打工討生活。熬過了最黑暗的那幾年,現在九隊酒坊只有我一家還在堅持著,堅持使用傳統地鍋,熟料工藝釀酒。

至於題主提問的為什麼現代糧食充足還要做勾兌酒,勾兌其實分很多種,酒精加水加香精加人工脂屬於最低端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最傷身體,長時間飲用,輕則手不斷髮抖,重則眼睛看東西模糊,那是酒精刺激神經所致。其次就是生料酒,糧食不經蒸煮,直接粉碎髮酵,食用酒精就是這種工藝做出來的,出酒率高。酒廠最常用的就是把原漿酒做基酒,兌水降度,兌水的酒渾,要過濾,兌水的酒香度不夠,或掛杯效果不好,再加香精,人工脂。不管怎麼樣目的,人們唯一目的就是想把成本降到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某些品牌說是八年原漿,或20年原漿,基本全是胡扯,一瓶酒裡能加上一兩都是良心企業。老酒是陳出來的,不是生產出來的,他們一年要銷售多少酒,他們需要多大的儲備量?

最後祝大家元旦快樂

附上幾張九隊酒坊生產現場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