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貿易數據要有大格局

8月和9月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貿易在加速衰退,交易額的下滑從8.6%擴大到9.7%。以及人民幣匯率疲弱和需求低迷的惡性循環,正在衝擊中國的出口。

對此,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表示,我們不希望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這不符合我們結構調整的方向,我們更不願意看到“貨幣戰”在世界發生,中國作為一個和世界高度融合的主要經濟體,如果真的發生了“貨幣戰”對中國只有害、少有利。

對於人民幣匯率和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疲弱,我們看到的都是絕對數字,而忽視了亞太經濟大環境。

就目前已發佈的8月數據顯示,印度8月出口同比下降20.6%,同時韓國出口下降14.9%,印尼下降12.3%。人家都是兩位數的下滑。

英國《金融時報》對107個新興市場國家的研究表明,貨幣貶值沒有導致出口額上升,卻削弱了進口額——平均而言,這些國家的貨幣兌美元每貶值1%,進口就會減少0.5%。

更重要是,我們在分析“中國經濟急劇下行”或者“亞洲陷入深度貿易衰退”的時候,更多是從需求層面來看的,即投資、出口、消費這“三駕馬車”,而忽略了一些供給層面的問題。

國際貿易競爭,需求層面的宏觀博弈,往往會演變成惡性的“貿易戰”。

前幾年,中國的鋼產品以及光伏產品,總被歐美國家拿“特保”“反傾銷”“反補貼”說事,我們國家的出口廠商總是在吃虧。那時,我們更揪心一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帽子,讓我們的貿易戰總是輸在起點。如果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它衡量你中國產品的出口成本,可以拿第三方替代國的成本衡量,比如拿美國、或者泰國的成本來比。那我們肯定成本很低,也因為只有中國成本最低,你拿任何世貿組織成員國來比我們都是“傾銷”的。

最近,中美貿易戰的爭端明顯減少了。為什麼呢?你沒辦法跟人家爭。

比如,美國興起的頁岩氣產業鏈,這不是一種能源產品,而是一條產業鏈,這足以使世界所有產油國充滿危機感的能源產業鏈,這條產業鏈為美國創造了大量投資和消費需求,使美國一下子從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變成出口國。在這方面,它不需要更誰打貿易戰。

再如,波音飛機、蘋果手機,它需要跟你爭嗎?波音和蘋果的供應鏈遍佈世界,產生的相關進出口貿易都是對美國有利的,因為它始終處於產業鏈的制高點。

供給層面的國際競爭,拼的是人力資源、固定資本和勞動生產率。中國在“人口紅利”下降的情況下,尤其需要從供給層面著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尤其是提高以創新為主導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