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潤洪智慧財產權:淺談專利統計信息

摘要:專利是發明創造活動的產出成果,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創新方向和綜合實力,而專利數據則是技術產出的重要指標。

(1) 專利總量發展情況

D84年《專利法》的通過,標誌著我國專利制度的正式誕生。從那時至今的26年間,專利制度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幾度變遷,在經歷了092年、2000年以及2008年的3次較 大的調整後,如今已日臻完善和成熟。從1987年至今,我國專利的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逐年 增加(見表1),專利申請受理量由1987年的26077件增加到2009年的976686件,增長了37. 5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7.9%。專利授權量在1987年僅有681l件,而2009年增長至581992 件,同比增長了41.2%,與1987年相比增加了85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3.2l%。從表1也可以看出,自我國專利制度建立後,我國專利發展呈不斷上升趨勢,其發展大致呈現三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第一階段:1987—1992年。這一時期我國專利制度剛剛建立,我國專利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均不高。1987年我國專利申請受理量僅26007件,授權量僅為6811件;1992年申請受理量67135件,授權31475件,攀升速度快,申請受理量平均增長率20.82%,授權量平均增長率35.82%,但總量上仍處於較低水平。

百潤洪知識產權:淺談專利統計信息

第二階段:1993—1999年。1992年,我國專利法進行第一次修訂,擴大了專利保護範圍和提高了保護水平,適應了深化改革的需要,通過的修正法案擴大了專利保護的技術領域,延長了三種專利的保護期限。但之後專利發展速度有所減緩,並且專利受理授權水平均不高。1993年我國專利申請受理量77276件,授權62127件;1999年我國專利申請受理量134239件,授權100156件。申請受理量平均增長率8.91%,授權量平均增長率17.98%。第三階段:2000年至今。這一階段,我國專利發展速度加快,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在國際上的位次也有了很大的提升。2000年,我國專利法第二次修訂,修正涉及了專利法的半數條款,其核心在於充分發揮專利制度的作用,適應加入7曠I'0、保護知識產權的新形勢要求,修正後的專利法進一步加大了專利保護力度,簡化了專利審批程序,並按TRIPS進一步調整完善了我國專利法的有關規定。2000年我國專利申請受理量170682件,授權量105345件。2008年我國專利申請受理量828328件,授權量411982件。申請受理量平均增長度21.83%,授權量平均增長速度18.59%。

(2) 專利構成發展情況

我國專利按照申請類型可以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三種不同專利的比較見表2。一般來說,發明專利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衡量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技術領域有限,覆蓋面較發明專利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但可以反應社會技術創新活動的積極性。

在我國的專利申請受理中,1994年之前,實用新型專利的比重一直較高,發明專利與外觀設計的比重較低。但隨著我國近年科技水平的提高,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比重開始下降,發明專利的申請於2004年開始超過實用新型專利,2009年發明專利的申請增至314573件,佔專利申請總量的32.2%,成為專利受理的重要構成部分。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比重也呈逐年增大的趨勢,2007年和2008年已經超越了發明專利,成為三種專利申請量中比重最大的部分,2009年外觀專利的申請已達到312904件,佔專利申請總量的36%。

百潤洪知識產權:淺談專利統計信息

(3) 我國專利按國內國外分的發展情況

通過比較我國專利國內及國外的申請和授權情況,從總量及發展速度來看,國內專利的申請與授權都佔有絕對的優勢,2009年國內專利申請受理量及授權量的總量佔比分別達到了 89.9%和86.2%。但在構成比例方面國內外相差甚大,國外發明專利申請與授權的比例均遠高於其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而國內則是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佔比更高。這說明我國國內專利質量較低,而其他國家在我國申請專利的技術含量更高,更加重視體現一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發明專利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