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血性」抗戰老兵:我在盧溝橋與日軍拼刺刀

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隊奮起反擊,商丘睢縣的王德修,正是盧溝橋上的一名守軍。

「軍人血性」抗戰老兵:我在盧溝橋與日軍拼刺刀

老人早已聽不清,需要女兒在他耳邊說,但他對那段往事的記憶卻清晰可辨

「軍人血性」抗戰老兵:我在盧溝橋與日軍拼刺刀

肋下被刺中,傷口現在仍清晰可見

他肩背大刀,手持鋼槍與日軍血戰,手指被打斷一截,右胸被日軍刺刀刺中。7月5日,大河報記者專程趕往睢縣,聽這位96歲老人講述當年的那些血與火的事。

“我死了,能不能埋在盧溝橋?”

王德修的耳朵早已聽不清了,是當年在盧溝橋和日本鬼子打仗時震壞的,但他思維清楚,他說:“我死了,能不能把我埋到盧溝橋?我要去找我的老營長啊。”

小時候,王德修家是睢縣縣城的大戶,他能讀私塾。12歲那年,伴隨著父親的去世,王德修的家境開始破敗,他被迫棄學打工。

不滿20歲,新婚不久的王德修辭別老母和身懷六甲的妻子,毅然踏上從軍路。那一年,正是1937年。

對射、拼刺刀……新兵第一戰“不知道啥是害怕”

王德修加入的是國民黨29軍37師3營12連,“就在河北的宛平縣城,我是新兵,天天跑步,練刺刀,我們軍長宋哲元,師長馮治安,團長吉星文,營長金振中”,對於幾十年前的新兵生涯,王德修記憶深刻。訓練結束,王德修所在的連隊被派往盧溝橋站崗。

戰前,王德修他們所在的加強營,被集中起來聽營長金振中訓話,“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王德修對大河報記者說,“這些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忘”。

後來,“我們12連接到命令,上橋!11連的人打死完了”,上橋就開打,日軍的增兵也不斷地往橋上湧,營長金振中親自在橋上指揮,“我們上去的時候,橋上的屍體都堆滿了,血流成河,剛開始用槍與日本兵對射,到中午12點多的時候,日本兵開始大批往橋上湧,肉搏戰開始了,“我的左手無名指被日軍刺刀刺斷一截,右肋下被日軍刺刀捅傷,你看,就在這兒,現在還有這麼長個疤……咋到的醫院,我都不太知道”。提起當年,老人大著嗓門說,“我當時不知道啥是害怕,戰鬥打響了,死就死了,死也不當亡國奴!”

大女兒喊了他一輩子大爺

由於這一戰,王德修所在的29軍更名為77軍。傷愈歸隊後,王德修被分到77軍37師110團2營4連,任機槍手。因為作戰英勇,後來又當了師長警衛。

說著話,王德修78歲的大女兒王正華上前大聲說,“大爺,喝口麵湯吧,過會兒再和記者說”。

“他就比我大18歲,他當兵走前俺娘懷的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我已經8歲了,他那時候戴著軍帽,穿著軍裝,腰裡還彆著槍,我害怕,不敢喊他爸,所以一直喊他大爺,到現在都改不了口,我弟弟、妹妹都喊他爸”,王正華說,她8歲那年,一直杳無音信的父親突然與家人取得聯繫,母親欣喜若狂,連夜推輛小木車趕往安徽潞安州找到父親。

淮海戰役開始,王德修所在的77軍起義,他被改編到解放軍華東軍區後備兵團預備第二師第六團。返鄉後,王德修在中學燒過開水,趕過馬車、餵過牲口,後來在搬運公司拉架子車一拉就是幾十年,直到退休。

老人不抽菸,不沾酒,“只是偶爾哼唱幾句京劇”,王正華說,“就是愛哭,在電視上一看到‘血戰臺兒莊’就哭,還一個勁兒說,比這還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