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魯迅:吃素的柳媽,張著禮教的口,「吃」了祥林嫂這個人

重讀魯迅:吃素的柳媽,張著禮教的口,“吃”了祥林嫂這個人

來源丨喜馬拉雅許子東教授精品課《許子東重讀魯迅》

重讀魯迅,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祥林嫂之死。

重讀魯迅:吃素的柳媽,張著禮教的口,“吃”了祥林嫂這個人

精神吃人的最好註解

《阿Q正傳》是魯迅最有名的小說,祥林嫂的故事則是魯迅筆下最完整的一個故事。

按毛主席的說法,以前中國農民是被神權、政權、族權這三條繩索捆綁。但農村的婦女,像祥林嫂這種的,還要加上一個夫權,所以是四條繩索:神權、政權、族權、夫權。

《狂人日記》寫禮教吃人是一個象徵,而且也是寫真的是肉體被吃。但是如果要找一個精神吃人的案例,那祥林嫂是最好的一個註解了。

叔本華的悲劇理論說:第一種悲劇是有壞人;第二種悲劇是出了意外,車禍、癌症之類;第三種悲劇是最難寫的悲劇,即不同人物在不同位置上的必然衝突。我常常開玩笑說,前兩種是通俗文學,後一種是文藝小說。

所以,《祝福》裡狼叼走阿毛這麼煽情的情節,完全沒有實寫,寫得比較詳細的是祥林嫂對這件事情反覆哭訴。小說裡甚至不惜篇幅,在不同的地方讓祥林嫂全文講述她的故事,並且一再地重複。這就是把第二種寫意外的這種悲劇寫成了第三種更普遍、更深刻的、日常的悲劇。

重讀魯迅:吃素的柳媽,張著禮教的口,“吃”了祥林嫂這個人

這就是魯迅厲害的地方,把一個意外,寫成一個常態。這真是魯迅的藝術技巧。

他明顯是寫失去兒子的第二種意外悲劇,可是實際上寫的是反覆哭訴、沒人同情的第三種普遍的悲劇。而沒人同情,更是一石二鳥,既寫的是主人公自己的瘋癲的狀態,但更批判人們的同情心非常有限,受苦的人要別人同情,始終是沒有用的。

“善女人”柳媽與祥林嫂之死

這本來是一篇非常熟悉的小說,但我這次重讀,還是有新的感觸。第一個感觸是關於柳媽。柳媽提建議好像是出於好心,因為小說裡有那麼一句話:

柳媽是個善女人,吃素,不殺生的,只肯洗器皿。

洗器皿事關祝福、祭祀,後來魯家不讓祥林嫂做,祥林嫂就在旁邊嘆氣:

“唉,我真傻!”

“祥林嫂,你又來了!”

小說裡是這樣寫的:

柳媽不耐煩地看著她的臉,說,“我問你,你額角上的傷痕,不就是那時撞壞的麼?”

“唔唔。”她含糊地回答。

“我問你啊,你那時怎麼後來竟依了呢?”

“我麼?……”

“你呀。我想:這總是你自己願意了,不然……”

“啊,你不知道他力氣多麼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這麼大的力氣,真會拗他不過。你後來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說他力氣大。”

“啊,你……你倒自己試試看。”

祥林嫂笑了,柳媽打皺的臉也笑起來,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乾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侷促了,立刻掩了笑容。

重讀魯迅:吃素的柳媽,張著禮教的口,“吃”了祥林嫂這個人

這其實是決定祥林嫂命運的一個關鍵時刻。

柳媽,這位所謂的“善女人”,實則很有興趣去探聽好奇別人的性生活,潛意識裡其實是她對自己生活慾望壓抑的補償。

接下來的所謂“到陰間去”、“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閻羅大王只能鋸開來”之類的恐怖警告,去土地廟裡捐門檻的建議,正是這些直接導致了祥林嫂後來的悲劇。

祥林嫂的三觀與魯迅的矛盾

小說裡有不少的筆墨寫“我”,一個短暫回鄉的知識分子。“我”是整個故事的旁觀者、敘事者,但是“我”也在祥林嫂人生命運的最後時刻起到了一個他人起不到的作用,扮演了一個他人無法扮演的角色。

祥林嫂是有自己的三觀的,不僅有,而且頗堅定、頗執著。

第一,一女不侍二夫。所以祥林嫂被捆綁在賀老六家,曾拼命掙扎,之後便覺得自己不乾淨。後來她這麼在乎魯家讓不讓她祭祀,就是為了想擺脫或者證實她自己的罪人的身份,沒想到捐門檻贖罪也沒有用。失節是大,餓死事小,這也是宋儒的影響。

第二,她作為母親有本能的責任,沒有保護好阿毛是她一生都在懺悔的罪過。祥林嫂可能只知道她自己作為母親沒有盡到婦德。其實,潛意識裡仍然是儒家文化的基因,即人的生命要靠子孫後代血脈延續。如錢穆所說,中國人臨終前不需要神父、牧師、只需要子孫在身、面前,到另外一個世界的時候要有自己的血脈延續下去。

第三,人死了以後是一個什麼樣世界?閻羅大王要鋸她當然可怕,但祥林嫂更害怕的是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見面。對兩任丈夫,祥林嫂其實沒有什麼愧疚,任他們責怪宰割;但是阿毛被狼叼走以後,在另外一個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死魂靈,怎麼見面呢?第二天祥林嫂就死了,帶著生前的屈辱,帶著對另一個世界的恐懼。

重讀魯迅:吃素的柳媽,張著禮教的口,“吃”了祥林嫂這個人

仔細想想,祥林嫂的信仰危機,正是魯迅所面對的黑暗的閘門。

第一,“宋儒”吃人應該打倒;第二,母愛神聖,只有服從,必須懺悔;第三,未知生,焉知死, 未來的世界是什麼?說不清。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同” ,面對祥林嫂的提問,魯迅就像面對他自己心中的深刻的矛盾,就像面對黑暗閘門,又要反抗,又要承擔,所以魯迅說,“我也說不清”。

這真正是大實話。

關於主播:

許子東,現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文藝理論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許子東重讀魯迅】“要懂得中國的人和事,就一定要讀魯迅”。許子東先生重讀魯迅,是“素讀”,是“讀書的時候腦子裡一張白紙,沒有雜念,全盤接受。這樣讀經典終身受用”。北大教授陳平原說過,病症,是魯迅看得準,藥方,是胡適開得好!重讀魯迅,也是在重讀我們自己。

關於喜馬拉雅: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點擊“瞭解更多”↓ 你會發現這篇文章沒有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