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修行?我們應從哪裡開始?郭繼承新解《中庸》的智慧

《中庸》裡有這樣一句話:

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我們應從哪裡開始?郭繼承新解《中庸》的智慧

郭繼承老師新解《中庸》

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這是中庸之道,就是說這種大智慧,就像我們走路一樣。無論我們走多遠,都要從腳下開始,比如登山,無論我們登多高的山,都得從山腳下一點一點的開始。那麼這其中講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一個人不管修行的境界多高,都是從我們身邊的日常生活下手,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

1、真正的修行在哪裡?

其實就在紅塵裡邊,就在我們怎麼對待父母啊,怎麼對待家人啊,怎麼對待朋友啊,怎麼對待工作啊,怎麼對待領導啊,實際上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處理各種關係的過程中,然後不斷地反省和昇華自己。因此,修行的路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也就是我們的起點。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我們應從哪裡開始?郭繼承新解《中庸》的智慧

當大家讀《六祖壇經》的話,為什麼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惠能大師就說真正修習佛法的覺悟在哪裡?在世間覺悟,就是我們跟老百姓打交道,給老百姓服務,給社會造福的這個過程中,才是不斷地去昇華自己,這就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如果我們不跟老百姓打交道,連日常的生活都不會,這時離世覓菩提,如果我們離開日常的生活,不給老百姓造福,不給社會服務,總是幻想著離開這個世界,請問到哪裡去修行?這時恰如求兔角,就像找兔子的角,但是兔子沒有角啊,也就是告訴我們永遠都修不成,那要在哪裡修呢?就在萬丈紅塵裡修,所以佛菩薩下面的座為什麼都是蓮花座?就是要在淤泥濁水中間開出蓮花,實際上就是說在萬丈紅塵中開出那個道心。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我們應從哪裡開始?郭繼承新解《中庸》的智慧

2、什麼是修行?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就是說我們無論追求多高的境界,都得從當下開始,都得從我們的日常生活開始。可是我要問大家,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是什麼?家庭啊,所以《中庸》用了《詩經》裡面的話: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就是說家庭很和睦,夫妻之間關係很好,就像瑟琴,彈唱之間配合得特別好。

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就是說兄弟之間,關係也很和睦,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尊重。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生活中,我們對自己的家庭特別好,對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特別好,一句話,整個家庭成員之間都和樂融融。

我們知道在古代家庭都是大家族,包括夫妻之間關係好,兄弟之間關係好,一大家人對自己的孩子關係好,試想一下,兄弟之間關係好了,夫妻之間關係好了,整個家庭很和睦了,這時候老人會高興嗎?老人當然高興了,所它用孔子的話說,子曰:父母其順矣乎!我們想一想,一個做老人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還有自己孩子的夫妻關係處理得特別好,兄弟姐妹之間很和睦,自己的子侄,下輩人之間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顧,這一家其樂融融,又團結又和睦,家裡面又充滿著正氣,這難道不是老人所希望的嗎?所以父母其順矣乎,父母當然很高興了。什麼是修行?這就是修行。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我們應從哪裡開始?郭繼承新解《中庸》的智慧

一個人在家裡邊,能夠跟自己的妻子關係處理好,能夠跟自己的兄弟姐妹關係處理好,能夠跟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關係處理好,能夠讓自己的父母很高興,這其實已經是很高的修為了。能夠把這些關係處理好的是什麼人?實際上是需要放下很多小我,能做很多的奉獻,而且面對利益都不計較,面對別人的誤解都能心胸豁達,只有這麼好的品質,才能讓自己的兄弟姐妹高興,才能讓家庭每個人成員都高興,這就是修行。

3、修行從哪裡開始?

我們老說學習,提高自己的修為,從哪裡提高?就從我們的生活開始,如果你是學生的話,你的宿舍關係處理得好嗎?跟老師處理得好嗎?如果你的宿舍關係很和睦,大家互相愛護,對老師恭恭敬敬,老師也很喜歡你,你也敬重老師,到了家裡邊父母很喜歡,給家裡爭氣,又愛做家務,到了社會上又有公益心,樂於助人,那你就是修得好啊。所以修行在哪裡?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告訴我們從當下開始,在當下的每一個生活的細節裡面,就是你修行的道場。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我們應從哪裡開始?郭繼承新解《中庸》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