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對“命運”有一種敬畏之心,一切順應自然

中庸:對“命運”有一種敬畏之心,一切順應自然。

中庸:對“命運”有一種敬畏之心,一切順應自然

關於“命運”的學說有很多種,有的人說是自然規律,有的人說是宿命,有的人說是與生俱來就註定了一些東西。

總之,有不同的說法,而現實生活中,也有的人相信命運,有的人則不相信。

有的人是通過個人的努力去爭取,但是也有的人是因為見識到了人間的不公平之後,不相信命運了。

其實不管以什麼樣的狀態呈現在面前的時候,“命運”是存在的,世界也有因果關係這一層規律的,也就是所謂的命運也是存在的。

中庸:對“命運”有一種敬畏之心,一切順應自然

有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的一些地方,會有一些註定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我們能做的是需要順應這些命運,然後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一些事物,而不是刻意的違背天意,刻意妄為。

《中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雖然看它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是他的功德卻體現在萬物上,無所疏漏。

這句話的意思,是藉助於鬼神的特點來闡述中庸大道的智慧。

中庸:對“命運”有一種敬畏之心,一切順應自然

中庸是一種不偏不倚的適度,它是存在於萬物歸之上的一種自然規律,孔子認為:“不管一個人身處在何種角度,何種位置之中,都有一種冥冥中自然註定的事物在左右著他們。”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一種東西是看不見的聽不見的,但是他卻是無處不在的,他好像是難以琢磨的命運,好像是我們看不到的因果關係一樣。

正所謂《道德經》中說“大道”的智慧一樣。

大道生於萬物,恍恍惚惚,但是很多人無法用言語去形容,我們無法真正的感知,但是它確實存在於萬物真實存在的。

古人常說的一句話“離地三尺有神明”,就非常好的形容了這個智慧和道理。

古代有一個人叫湯霖,是元代人,他幼年喪父,而且為人也極為孝順。

中庸:對“命運”有一種敬畏之心,一切順應自然

湯霖的母親突患疾病,渾身發熱,湯霖請來很有名的醫生為自己的母親診治,但是也沒有什麼效果,病情也沒有好轉,他母親還拒絕服藥。

這個時候湯霖就非常著急,他問大夫:“有沒有好的方法可以治母親的疾患?”

大夫就對他說:“只有找到冰塊外敷,內服才能治好。”

但是當時在古代,是夏天,天氣熱的像火爐一樣,到哪裡能尋找冰塊呢。

湯林就很著急,特別的苦惱,淚流不止,他突然聽到池塘中有響聲,他連忙用衣服擦乾自己的眼淚,發現有一塊冰塊在水中漂浮著。

他急忙撈出冰塊兒,獻給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在服用冰塊之後,也很快的康復了。

中庸:對“命運”有一種敬畏之心,一切順應自然

這一個故事很多人都不相信,甚至覺得有一些誇張,但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就是讓我們相信一些冥冥中存在的一些東西,這叫做信仰,這叫做善良。

總之,它是讓我們更好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秉持一種剛正善良的信念,不偏不倚,相信中庸之道。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都有因果和命運,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無論人生結局如何,一方面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一方面是自己心性導致的結局,但是也有命運的驅使。

而對於一個人來說,最大的誤區,就是不懂得尊重中庸之道,不懂得敬畏自然規律,一味的妄為。

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命運,但是最終被命運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人生。

中庸:對“命運”有一種敬畏之心,一切順應自然

我們只有沿著命運的軌跡,做出我們合理的選擇,秉持一種善良正直的信念,引導著自己,風雨兼程,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好。

命運是我們的依靠,所以我們不可以完全的脫離命運,命運也是我們的保護傘,我們可以在保護傘下生活得更睿智更有魅力。

本文由【墨書國學】原創,品讀古人文化,學習《中庸》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