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底薪+提成」?你的公司都快倒閉了,附解決方案!

分享一個職場案例,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

還在用“底薪+提成”?你的公司都快倒閉了,附解決方案!

文:胡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末有彩蛋!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老闆都有一愁就是薪酬。有一個權威調查,隨機調查了3000多家中國不同行業和不同規模的企業(包括在華的世界500強企業),結果顯示這些企業都在做績效管理和考核,但他們對績效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如下:

還在用“底薪+提成”?你的公司都快倒閉了,附解決方案!

看了這個結果頓時就讓人心情不好了:達到“滿意”和“很滿意”的只有17.6%,然而“很不滿意”和“不滿意”的總和(也就是績效工作失敗的)則高達71.7%!

KPI模式為什麼行不通了?

說到寬帶薪酬和績效管理,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KPI。但KPI不等於績效,它只是企業績效考核的一種工具。

KPI在中國風靡了十幾年,曾經被很多企業頂禮膜拜,然而隨著其弊端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反思KPI是否真的能夠幫助自己改善績效?

作者這些年為不少企業做諮詢,見過很多企業使用KPI後業績反而越來越差,老闆們叫苦不迭,卻無所適從。而員工更是對KPI怨聲載道,罵聲一片。作者挑選幾個KPI在實際操作中的弊端,各位讀者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槍”:

1、超預算

比如說過,去年合格企業部門費用為4.98%公司就硬性要求,必須將降0.5%-1%的比率,KPI的高目標,就是通過“達成率”做指標,目標比現在或過去高,超過預算。

2、高目標

KPI定的高目標,如果生產主管做不到,那麼老闆就會認為你不夠努力,完不成100%的目標,就要扣工資,扣獎金。這是因為KPI用減法的方式來管控,讓你的指標必須100%完成。但實際的目標是否合理,要有數據的支持才行。

3、負激勵

KPI的負激勵,它只注重考核,一些機會不可能完成的目標,都被要求完全達成,這樣的負激勵,只能讓員工變得更沒動力,只有壓力而沒有動力,員工牴觸這樣的模式,應為沒有正向的激勵。

4、只看表面

只看重表面的價值,忽視真業績。老闆一般眼光較長遠,需要長期持續的發展,往近了說就是實現短期目標的利潤增長,比如說計劃每月生產1000臺,實際出產1000臺就是全部完成,那麼就會得到獎勵,如果計劃月量產3000臺,結果生產了2400臺,沒有全部完成,那麼就要被扣錢了。那麼這兩個月來看,那個月的業績好,顯然2300臺的業績高,可是主管卻要被扣錢。

5、員工沒動力

喜歡把工資績效放在一起,激勵度太差是KPI的最大問題。如果說生產主管月薪是18000塊,基本工資5000,崗位工資6000,補助2000,績效5000,那麼績效考核就是考核績效這5000,實際上是這個主管一年中,有8個月被扣300-1200不等,有4個月得到400-600的獎勵,那麼從數據來看,就是罰大於獎,員工沒有動力很正常。-

基於以上種種,想讓員工拼命幹,為自己而幹?必須懂最具激勵的薪酬模式——全績效三大模式

一、KSF:企業管理者通過增加產值、價值的方式,實現為自己加薪。由於加薪但不增加企業成本,倍受中小企業推崇。適用於管理層,一線崗位。

還在用“底薪+提成”?你的公司都快倒閉了,附解決方案!

KSF薪酬模式如何讓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還在用“底薪+提成”?你的公司都快倒閉了,附解決方案!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還在用“底薪+提成”?你的公司都快倒閉了,附解決方案!

相對於KPI模式,更加重視企業與員工共贏的KSF模式的價值在哪裡?

1、安全感

KPI:只要達不到指標(通常是很高的指標),不管是什麼原因,就扣錢。

KSF:指標以過去一年的平均值為基點,達到了基點,就不扣錢,不獎錢(做到平均值不難吧?)

2、激勵性

KPI: 只要達到指標(高),員工就可以拿到應得的,注意,是應得的,沒有獎勵。超出再多,也不會超過預算。

KSF:只要到達了基點(合理),就可以達到應得的,超出了平均值,就獎錢。員工超得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越好的結果,企業從他創造的結果分一些獎勵給他,不吃虧吧?

3、驅動

KPI:壓力驅動,做不到就扣錢,這是公司逼著我去做,能做就做,做不了就走。

KSF:做好了就獎錢,做的越多獎得越多,上不封頂,有這種好事,我為什麼不努力?(這種激勵機制下,不努力的員工還能要嗎?

KSF設計模板

還在用“底薪+提成”?你的公司都快倒閉了,附解決方案!

這種薪酬模式有這樣幾種特點:

1、大彈性、寬幅: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在傳統模式之下,員工與老闆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而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本文講述的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在《績效核能》一書中有系統研究和表述,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並附送獨家配套視頻學習資料,前100名贈送諮詢師線上輔導一小時服務,更有機會和本書作者面對面交流。

文:胡老師

曾任世界五百強企業高管,負責企業薪酬績效管理和流程再造數十年;

現為企業問題診斷專家,整日奔波全國,為各類企業把脈,診斷;

數十年KSF薪酬績效實踐者,誓為中國企業薪酬績效改革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