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2018研究生畢業典禮,校長寄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清华2018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寄语: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邱勇

7月7日上午,清華大學2018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舉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現場瞭解到,經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決定授予2259人博士學位,授予5401人碩士學位。

“畢業是一道分割線,從此你們將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畢業典禮上向7000餘名即將走出校園的畢業生寄語。他在講話中21次提到開放,期盼學生永葆“開放和創新”精神,勇於打破思維定勢、突破個體侷限,樂於接受新思想、接納新事物,敢於選擇有挑戰性的事業,做不畏艱辛的創新者。

“‘海能卑下眾水歸’ ‘同仁一視,泱泱大風’。”邱勇表示,開放是清華大學的重要傳統。而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節點上,廣大學子面對的是一個更加開放的時代,更需要“努力與時代同行,以開放精神點亮人生”。

他強調,與開放的時代同行,要擁有創新的勇氣,要學會尊重不同的聲音,要遵從內心的價值取向。

自動化系1977級本科生、1982級研究生管曉宏經歷過歷史的變幻,曾先後當過民工、樂隊樂手、木工、鉗工、車工,在高考恢復後自學考入清華。面對即將走入社會或選擇繼續深造的“學弟、學妹”,他站上臺笑稱“分享一點過來人的經驗”。

“選擇最容易走的路,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管曉宏說,“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改進,很快取得的成果,創新性往往有限。有價值的研究方向沒有多少參考文獻,說明這個方向比較難或者別人還沒有想到。雖然舉步維艱,但經過努力做出來了,就可能取得大成果。”

對於“隨大流”的人生選擇,他也發出告誡,適合別人的選擇不一定適合自己。同時,管曉宏希望,學生把個人成長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上世紀90年代中,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開始走上快車道,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如果我留在美國的企業工作,每年能有10萬美元的年薪。我回到國內任教,月薪只有300元人民幣。很多朋友不理解我為什麼要回國,也有人以為我是在美國混不下去了才回來的。我堅信個人的事業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聯。”管曉宏分享道,2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讓世界上許多人跌破眼鏡,他也自豪於參與了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

即將離校,在清華園學習生活過的學生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畢業生代表、化工系2013級博士生唐城感慨,是清華園這個小世界裡的愛和溫暖孕育了自己無盡的夢想和希望。

他表示:“在清華,我們學會了為學為人橫平豎直的基本功。”從明天起帶著過去這幾年裡塑造的優良品格、鍛煉出的過硬本領、收穫到的寶貴學識,他們將更有勇氣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繪畫系碩士畢業生林茹則向澎湃新聞表示,清華的學習生活讓她更獨立,讓她朝著自己感興趣,夢想的方向前進。

附校長講話全文: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親友們、來賓們:

今天,是一個特別值得銘記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學校向7000多名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和各位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

畢業是一道分割線,從此你們將開啟人生新的篇章。人文學院來自意大利的戈雅同學,畢業於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博洛尼亞大學。她來到清華學習中國語言文學,從清華畢業後又將回到博洛尼亞大學任教,傳播古老的東方文化。新聞學院來自新加坡的陳容華同學,已經在北京、新加坡和曼谷建立了個人工作室,畢業後將專心投入影視創作。學校今年的官方英文宣傳片,就是她帶領團隊歷時數月拍攝製作的,以國際學生的視角呈現了今日清華的活力與魅力。今天,有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400多名國際研究生身著清華的學位服參加畢業典禮。“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清華因開放而更加多彩。

開放的清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和國際學者,也讓越來越多的清華師生走出國門。經管學院的趙闖同學,在校期間曾赴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交流活動。他感受到,成為更好的自己、建設更好的世界是各國青年人共同的夢想。在個人總結中,他寫道:“國際舞臺上的青年就是國際舞臺上的中國,青年世代友好,明天就會更好。”

開放包容是清華大學的重要傳統。校歌有言,“海能卑下眾水歸”“同仁一視,泱泱大風”。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西雅圖全球創新學院、蘇世民書院、米蘭中意設計創新基地、世界和平論壇、“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亞洲大學聯盟,一系列成功的國際合作項目展現了清華全球戰略推進的堅實步伐。清華正在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世界也聽到了更多來自清華的聲音。

大學近千年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走向開放的過程。大學提供的豐富的教育機會,吸引聚集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和學者,不同的學科在大學裡協同發展,多樣的文化在大學裡相互交融。在全球化的今天,開放辦學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大學間的聯繫日益密切,大學在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西方有學者認為21世紀始於中國的1978年。改革開放將豐富多彩的世界帶進了中國,也讓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當今時代的開放性正在不斷擴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開放格局中,社會單元緊密聯繫,競爭與合作相伴相隨。同學們,你們正處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上,面對的是一個更加開放的時代。你們要努力與時代同行,以開放精神點亮人生。

與開放的時代同行,要擁有創新的勇氣。開放和創新是當今世界最鮮明的時代特徵,開放的時代為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創新的道路往往是佈滿荊棘的,越是重大的創新,挑戰性越大,風險也越大。你們要勇於打破思維定勢、突破個體侷限,樂於接受新思想、接納新事物,敢於選擇有挑戰性的事業,做不畏艱辛的創新者。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飛機設計師程不時先生從清華畢業後,毅然投身於我國的航空事業。面對當時外無專家幫助、內無前人經驗的艱難局面,26歲的程不時學長勇敢地挑起了任務緊、難度大的飛機設計重擔,為我國自行研製出首架大型噴氣式客機作出了突出貢獻。程不時學長說:“創新是人類有生以來就被賦予的一種品質,一種思維的品質,我們要捍衛起每個人心裡的創新基因。”

與開放的時代同行,要學會尊重不同的聲音。開放的時代為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良好的自由發展空間需要人們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文明因多樣而不朽,世界因融合而美麗,人生因包容而煥發光彩。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身,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來自他人的尊重,正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可以“各美其美”,更鼓勵“美人之美”。只有在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相互欣賞的基礎上,才會實現“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與開放的時代同行,要遵從內心的價值取向。開放的時代機會無限,眾多的機會帶來了多樣的選擇。但選擇越多,迷茫往往也越多。在選擇面前,不要為外物所擾,不要為私利所動,不要為俗流所惑,要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堅守自身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在迷茫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要做真正有長遠意義的事情,始終保持人生的方向感。聽從你心,行你所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同學們,海闊天空的人生畫卷正在你們面前展開,無限光明的未來正在呼喚你們勇敢前行。“惟希望也,故進取”“惟進取也,故日新”。身處開放的時代,我希望你們始終遵從內心的選擇,永葆進取的精神和創新的激情,在包容和尊重中不斷獲取人生的力量。“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融入這個偉大的時代,以開放精神點亮人生,成就自我,引領未來!

今天是一個讓人眷戀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