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家祭出“贝壳” 对银行有何启示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乡金融报」可快速关注

链家祭出“贝壳” 对银行有何启示

近日,链家祭出链家网的升级版——贝壳找房,宣布迎来其作为房产服务“大”平台重要新角色。看似寻常的平台升级,背后却透出非同一般的转型涵义,意味着链家不再局限于做房源提供商,而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居住领域的端口位置,争夺流量话语权。

链家祭出“贝壳” 对银行有何启示

作为房产中介的龙头之一,链家的这一举动不仅在房地产经纪行业激起千层浪,而且引起了对住房租赁市场虎视眈眈的银行的关注。

链家祭出“贝壳” 对银行有何启示

为何力推贝壳

在分析中国互联网产品时,往往最佳的方案是举出大洋彼岸的对标物种,这次,贝壳对标的是美国住房租赁市场上赫赫有名的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MLS作为房产中介的基础系统,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整合房源,该系统通过会员联盟的形式,现在已整合全美各主要城市的各类中介机构,并将90%以上的二手房源整合到一个共享库中,事实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垄断地位,并促进了独立中介、“夫妻店”业态的兴起。

除了MLS外,链家还从内到外“借鉴”了美国著名房产信息平台Zillow。后者的模式在于从MLS购买原始数据,利用模型加以分析估算,给出目标房产的精确价值作为买卖双方和中介进行交易的基础。在这个核心竞争力支持下,Zillow也是做“赋能”的生意——就是把某一区域的代理权或广告位出售给中介,中介据此带看成交。

从以上对标产品的分析就可以看出,链家通过贝壳想要实现的,不仅仅是上线开放平台这样一个“术”的层次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套基础性的、可复制的房产中介合作网络(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把自己转型为行业公共基础设施,攀升到行业顶端。

缔造开放平台

贝壳使命是缔造平台。它以共享真实房源信息与链家管理模式为号召,吸引经纪人与经纪公司入驻。产品展现之外,贝壳真正的撒手锏在于数据。这次,链家携其在楼盘字典、Real Data等数据产品的深厚积累,力图以此为枢纽,对内促进经营模式变革,对外改变行业运行机制。

具体来说,贝壳就是通过数据作为一种行业公共资源的再造和提供,消除信息孤岛,打通房源和客源之间因中介利益关系而人为构筑的壁垒,变中介“吃独食”的恶性竞争为基于贡献的良性合作。过去,中介之所以能吃独食,要害就在于对房源信息的独断把控,如今贝壳将其公开化并辅之以再造一套激励分配机制,可谓打蛇打到七寸上。

贝壳在继承之前广受好评的UI界面基础上,探索性地推出了“VR看房”这一前沿功能,除了提供前期已经应用的3D视图外,还新增了语音讲房,力图在线上完整复制看房经历;在内容上依旧涵盖了二手房、新房、租房、旅居、海外等主要场景,而最大的革新点在于开放性,除了自有品牌如链家、自如和德佑外,也会赋能给其他机构甚至个人。

对银行有什么启示

从业务层次看,链家作为住房中介市场的主力玩家,避开对已然强监管的金融领域的觊觎,直接转型为“行业赋能”的科技企业,在中短期大概率地消解了自身甚至这个行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的业务竞争,为合作开展住房中介这个兼具战略性与政策性的市场铺平了道路。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将账户管理、支付、理财、信贷等服务进行封装,嵌入到贝壳的二手房、租房等场景,同时输出风控等能力,根据贡献比例收取费用;另一方面,除作为传统的销售渠道外,结合商业银行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开拓,贝壳找房还可以向其提供房源信息、基础数据,这不仅仅是针对其发展房贷业务,甚至可以支持其发展经纪、信息等服务。

从探索意义看,首先,商业银行与链家在数据上的合作有可能开启这项业务跨行业的先河。链家房源信息主要涉及财产权利,客户乐于提供和授权使用,从源头上权利瑕疵和风险较小,且这种信息的公共使用在国外已不乏成熟实践。另外,以链家转型为代表,越来越多行业的头部企业会选择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行业整合,重构利益链条,编织生态,构筑场景。因此,商业银行要开始探索进行更精细的场景分类,整合自身产品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最后从范例意义反思,链家早期的业务模式更偏线下,这与商业银行面临的线下网点过多、队伍臃肿等问题类似。不过,过去金融费率计划经济式的管理,在避免行业恶性竞争的同时也使其除对外除牌照外,还缺乏其它专业壁垒。进一步看,商业银行虽然是信息化最早一批尝试者,但以发展增量而非改造和带动存量业务革新的策略,客观上导致了门户洞开,互联网企业长驱直入,攻城略地,最后仅仅是靠监管介入才将阻止其扩张步伐。

链家祭出“贝壳” 对银行有何启示

链家先是通过用线下重资产模式拉开与对手的差距并定义彼时的行业风貌,继而强调数据真实性,用数年之功形成了房源信息这一自身的核心优势。继而通过转型贝壳找房,摇身一变成为高喊赋能、平台的互联网企业,拉齐与先行者在技术、模式、效率上的差距,并以场景霸主身份遏制后来者的进入。

链家的成功事实上证伪了线下传统企业不能成功进行互联网转型的疑虑,在这一过程中其对细分市场的把握,对比较优势的发挥乃至于对互联网转型的真诚拥抱都应该成为商业银行正在和未来转型的借鉴。

文:车宁

文章刊于《中国城乡金融报》6月29日A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