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十几万的贪官,但为什么丝毫没起到作用?

朱元璋大概是历史上著名的工作狂之一,经常工作的半夜焦虑的睡不着觉,平定中国之后,朱元璋建立特务网,监督官员,努力维持着处罚贪官污吏的概率和力度。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处罚,不断地屠杀。但是贪官和韭菜一样,总也杀不光,杀光一批又一批。到了后来朱元璋绝望的说:

“我想清除贪官污吏,奈何早上杀了晚上又有犯的。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了!”(吴晗《朱元璋传》)

朱元璋杀了十几万的贪官,但为什么丝毫没起到作用?

明朝初期就形成了惩治贪官最严厉的制度,但是有用吗?

经过一系列的杀杀杀,杀到无人敢做官无人可做官,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按,朱元璋一口气就杀了两万人, 吴晗《朱元璋传》说空印案与郭桓案一共杀了七、八万人,结果如何呢?

要知道明初总人口统计也只有160万户,基本上把能当官的都杀完了,可以说,在明代当官,贪腐成本是很大的,随时要掉人头的,结果如何呢?

派下去的官员,如同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的战士,一排排地被糖衣炮弹击中倒下。如同股市里的散户,被割光一批,立刻长出来一批,朱元璋最后总结:

“朕自即位以来,法古命官,布列华夷,岂期擢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奸贪。朕乃明以惠章,而刑责有不可恕。以至内外官僚,守职维艰,善能终是者寡,身家诛戮者多。”

朱元璋杀了十几万的贪官,但为什么丝毫没起到作用?

也就是说,朱元璋总结:经过古法严格筛选出来的读书人,刚工作的时候能老实一阵,但是上班一久,就全变成贪官了,我拼命的杀啊杀,结果也没有效果,大家还是前赴后继的去死,能善终的几乎没有。

这就让我们感到困惑,发现杀人毫无震慑力,所有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拼命贪污,其实逻辑很简单是各地官员工作后都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贪也是死,不贪也是死,两相权衡取其轻。

有的回答说朱元璋不擅长洗脑,精神文明没有建设好。

朱元璋杀了十几万的贪官,但为什么丝毫没起到作用?

其实不是的,朱元璋有尝试过从厉害角度给官员洗脑,被历史学家成为守井理论。

他对那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官员们谆谆教导:“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就像是守着井底之泉。井虽不满,可却能每天汲水,长久不断。若是贪污受贿,一旦事发,你就要受牢狱之灾。家破人亡了,赃物都成别人的了!”

他也从理想主义的角度上和官员们谈心过

“朕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引酒过度。凡民之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贪污蠹害吾民者,罚之不恕。” 这也是朱元璋的原话。

朱元璋杀了十几万的贪官,但为什么丝毫没起到作用?

但是这都没有用,那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官员的工资太低了。

顾炎武就曾经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

由于朱元璋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出生当的皇帝,所以他对于官员并没有什么太好的脸色。觉得给你发了养家糊口的工资,就已经是对你莫大的厚待了。

这就形成了一边是官员哭穷,要求涨工资。一边是皇帝表示钱给的够多了,谁敢贪污,剥皮实草。

又由于古代男人多三妻四妾,加上儿女父母,以及家中佣人,那么点工资吃顿肉简直就是奢侈。加上办公的一行私人秘书,那都是自己掏钱,朱元璋可不报销。于是乎,明朝的官员就陷入要想生活过得去,就得贪污捞外快的怪圈中。

朱元璋杀了十几万的贪官,但为什么丝毫没起到作用?

十年寒窗苦读换得一朝为官,结果发现工资之低养家糊口过点好日子都难,难免就加入了贪腐的大军之中了。人总得想着先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去,才去为国为民的当个好官吧。

当然清官也有,知名者如海瑞。海瑞任淳安县令一职,却也穷的全家肉也吃不起,还得自己工作之余去种地。即便后来官居二品,死后也未留多少银两。可见明朝官员的工资是多么捉襟见肘了。

朱元璋如村里的地主一般,对自家子孙好的不行,对雇的长工短工——也就是文武官员,却扣扣索索,恨不得官员们光干活不领工资。因此,官员们自然要开辟自己的敛财之道啊。

其实看看中国古代官员的薪俸变化,我们会发现,汉唐以及宋,对官员都是很优容的。当然,宋代有些过头了,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但从元明开始,画风大变,低薪成了常态。

高薪未必养廉,但低薪肯定无法养廉。真理就是如此朴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