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離的老員工,HR怎麼喚醒他?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本頭條號發佈的職場及管理知識!CEO周課,無干貨,不分享

公司老員工較多,且部分目前貢獻值不大。公司新上任領導,多次暗示HR,要及時處理公司老員工的問題,作為HR,如何激發老員工更大的潛能?面對貌合神離的老員工,該如何處理?

一、在崗“退休”狀,為害者甚眾

在討論老員工的管理問題前,必須明確一點,即哪些員工可以被歸為“老員工”。

貌合神離的老員工,HR怎麼喚醒他?

“老員工”的“老”並不是指年齡,而是體現在兩方面:

1、資歷老。

這些員工在本企業的司齡較長,有的甚至在企業創業初期就加入進來,他們與公司一起經歷了初創、發展的風雨歷程,與企業風雨同舟,也因此和老闆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較強,對公司的依賴心較重。

2、貢獻大。

這些員工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內擁有熟練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或者具有豐富的人脈等,他們在任職期間往往為公司做出過突出貢獻。 

過去,老員工提前進入退休狀態的現象普遍出現在競爭性不強的國企當中,但目前,老員工尤其是管理人員心態“早老”現象不僅出現在國企,也在不少私營企業中顯現。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對此早有預見,他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就曾預言,企業會出現一種現象:當管理者服務了一定年限以後,很容易出現在崗離(退)休狀態。

貌合神離的老員工,HR怎麼喚醒他?

二、員工有早衰,組織老化加速

管理人員一旦提前進入“退休”狀態,不僅對個人的職業生涯不利,而且對組織氛圍也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我們不妨觀察一下那些管理者在工作上存在“早衰”問題的企業,整個部門或者組織都會出現一些“症狀”: 

1.管理人員,不管是高層還是中層、基層,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越來越少,無論是正常上班還是加班,已遠不及初入職甚至五年前。對於他們來說,能做到準點上班、準時下班就已經是表現不錯了。

2.相關部門的人員在業務量未增加的情況下,人員反而增加了。要不是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基層人員的數量早已如一箇中年人的體重一樣,與日俱增,無法控制。

3.一些管理人員已經很久拿不出新想法、新思路或者改進建議。從業多年的管理人員突然變得沒有想法。以前開月度會議時,員工們總覺得像是證券會開盤,你一言,我一語,爭執不下;而今時今日,月度會議沉悶無趣,員工們要麼低頭不語,要麼眼望天花板,整個會議既沒有反映實際問題,也沒有道出問題實質,更別說拿出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了。 

4.部門與部門之間、管理人員與管理人員之間變得非常“和諧”。曾經令老闆頭痛的員工之間的紛爭和摩擦不見了,公司再也不必花錢聘請講師宣講跨部門溝通了。人人都變得心平氣和,把關係、面子、利益的“妥善處理”看作工作的主要內容。至於工作上存在的分歧,管它呢,與表面一團和氣相比,問題及解決方案都是次要的。當然,不少老闆很容易被這種團結與和諧的工作氛圍所矇騙。殊不知,當一個企業的工作環境步入世俗化、政治化、人情化的狀態,它的員工其實已經失去了進取心,將“不得罪”與“給面子”視為工作第一考慮要素。 

5.管理人員對培訓喪失興趣,業務培訓的吸引力越來越小。這是因為,大家覺得沒有任何改變的動力與必要。 

6.員工們聚在一起時,談論最多的是工作以外的事情;對工作上的事情,包括異常情況討論、改革的思路及對其他部門的意見、建議很少出現。只要不出大事,只要客戶不投訴,各項工作都“推著幹”。員工的關注重點與思考重心已經悄悄地發生了轉移。 

7.企業當下出現的困難、未來的戰略無人關心甚至無人提及。員工們在所謂制度化、流程化的工作中逐漸走向形式化。 

管理者在崗離(退)休狀態雖“病”在一人,但危害已經波及整個企業組織。當然,如果將所有錯誤都推到“早衰”的老員工身上,似乎也有所不妥,因為這種現象已成為近年來的一種普遍現象,甚至可以說是近3-5年的企業通病。

貌合神離的老員工,HR怎麼喚醒他?

四、尷尬老員工,去留皆兩難 

目前,企業中的中高管隊伍多由70後、80後構成,他們為公司工作多年,曾經做出過突出貢獻。他們對公司和老闆極為依賴,也因此對外面的世界不再有太多的想法。除非公司主動裁人,否則他們一般不會自行離開,因為重新找到一家對他認可的企業從頭再來並不容易。更何況,近幾年的經濟形勢並不樂觀,走出去的風險遠大於保持現狀。 

另外,老闆對他們也有足夠的瞭解與信任,而這種信任完全是靠時間一點一點堆積出來的。這種相互間的信任本是件好事,但問題就出在,如果一個體制過於穩定,人自然就會滋生出惰性。

當管理人員處於上升無門、加薪無望、穩定無虞、工作無壓力、任務無挑戰的境遇下,其工作積極性勢必會慢慢消解。此時,如果企業再錯誤地向其傳遞這樣的信息——只要公司不倒,你在這裡雖然不可能發財,但也絕對不會失業。

接收到類似信息後,一些管理者很難不發生思想轉移。要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混日子;要麼思想開小差,積極發展自己的第二職業。既然工作沒有太大壓力,也不可能再多漲點工資,不可能靠工作發財,而自己又不可能、沒勇氣考慮離職,那麼,為了增加收入也只能另謀出路。 

對於這樣難纏的老員工,尤其是一些中高層管理者,老闆們似乎只能感嘆“既看不慣他,又裁不掉他”。

正如德魯克所說,對於企業裡面一些幹了很多年的人員,我不能重用或提拔他,因為他能力不夠;我也不可能讓他離開,因為他在這幹得太久。

同樣,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點,如果讓一個工作多年且沒有犯致命錯誤的老員工離開,對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影響極其惡劣的事。如果這些人員僅僅是一線操作人員,影響範圍可能還不會太大;但如果被迫離開的對象是一個為公司服務多年的管理人員,那將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貌合神離的老員工,HR怎麼喚醒他?

四、怎麼辦?

1、建立新機制,激活年輕態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是說當一個人自身沒有改變的動力時,施加外力也是徒勞。筆者認為,外力固然很難影響人心,但還是可以通過改變環境、製造“變化”,使裝睡者無法安然靜臥。 

為了防止老員工尤其是管理者提前進入“休眠”狀態,大多數企業通過績效考核來激發其鬥志,或者通過股權激勵、阿米巴經營模式等方式來改變內部人員的工作狀態。應該說,上述方法只要運用得當、貫徹得力,都不失為好方法。在此,筆者從純粹的組織管理角度,再補充幾點操作建議: 

2、調整崗位

一個人在同一崗位工作超過五年,企業無論如何也要為他安排一次崗位調整。至於換到什麼部門,是升還是降,企業可以視實際情況而定。當一個人進入新的部門,接觸新的領域,其工作狀態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跨部門調崗既可以讓老員工有重新學習的機會,提升其綜合能力,也可以激發他對新領域的求知慾與工作熱情。 

貌合神離的老員工,HR怎麼喚醒他?

3、更換領導

如果工作滿五年的管理人員一時無法進行崗位調整,那就給他換個領導。新的領導在工作時總會有一些新想法、新要求或新思路。老員工會在與新領導的磨合過程中,從相互抱怨走向相互配合,甚至在新領導的要求下,老員工也沒法再繼續麻木和消沉下去。

4、

設定目標

企業可以對老員工的年度、季度工作目標做出精細化設計,之後嚴格要求,密切關注其執行結果,並將結果與經濟利益掛鉤。這種方法加上一系列配套方法,足以重新激發老員工的工作熱情。 

貌合神離的老員工,HR怎麼喚醒他?

5、引進外腦

通過引進外來人員,或者請一些貨真價實的諮詢公司帶來一些新的思路與方法,激發老員工的工作熱情。

6、退居二線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管用,也可以讓老員工退居二線崗位。所謂一線管理崗位,就是直接生產產品或直接面對市場與客戶的崗位。其他崗位統稱為二線崗位。企業可以把服務多年的老員工安排到二線崗位,適當充實一些新鮮血液到一線,為企業注入一些活力。 

貌合神離的老員工,HR怎麼喚醒他?

7、

內部創業

假如企業可以提供相應的機會和平臺,也可以讓一些老員工在公司的支持下,走上內部創業之路。內部創業可以一舉兩得,一是使那些為公司奉獻了青春的老員工增加收入,二是讓他們在創業過程中恢復能量,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德魯克曾經說過,制度的本質是激勵。對於老員工,企業既要以安穩來獎勵他們的忠誠,又不要以絕對的穩定來變相消磨他們的鬥志與進取心。激勵那些為企業奉獻了青春的老員工,讓他們重新煥發出激情與幹勁,而不是早早步入“準退休”狀態,這其中大有學問,更是一種管理藝術。

小編推薦:花上萬甚至幾十萬學習EMBA課不如關注CEO周課,我們已經為您準備了CEO百元成長課程,將各商學院EMBA課程內容進行了提煉,整理成100節精品音頻課,課程包含企業管理、資本運營、戰略及運營管理、人才管理、財務管理、項目投融資、企業併購重組、上市指導、互聯網運營創新等豐富內容。

您只需要每天花很短的時間來收聽既可以搞定了。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即可,開啟您企業發展進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