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有考核,也有奖励,哪一类公务员可获得?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公务员也越来越像一份普通的工作。我们偶尔也会听到一些公务员辞职离开的消息,也听到了公务员聘任制,人们忽然发现,公务员不再像以前那样的如此稳定!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公务员也有考核!考核也分等级,根据不同的考核结果,确定是否升职或者处罚!

公务员有考核,也有奖励,哪一类公务员可获得?

前段时间,山东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及时奖励工作的通知》!这是山东出台的首个公务员及时奖励的文件!

奖励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依法实施、注重奖励、从严控制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时效和向一线倾斜的原则!

那么,对哪一类公务员会有奖励呢?

公务员有考核,也有奖励,哪一类公务员可获得?

大家可以看出,需要在处理突发事件、承担专项重要工作或者在特别工作环境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给与及时奖励!

这个及时奖励其实是一个大好事,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机关的生命和活力!另外,这次的政策还倾向于基层和一线!这也说明了对于基层公务员的重视,也相当于变相的表达了对于基层公务员的尊重!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写作题型之消息

1、什么是消息,它有哪些特点?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作新闻或狭义的新闻,它是我们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拓展阅读: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总称。)

消息的特点:采写发稿要及时、迅速,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在结构上一般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

2、消息的写作原则?

一是必须用事实讲话,要选择和运用典型事例对事实进行概括,处理好议论与叙述的关系(消息中的议论必须是从事实本身得出来的结论,不能抽象推理)。

二是必须完全真实、可靠、有一说一。要真实可信,分寸得当。还要强调反映本质的真实,不搞片面性和表面性。

三是新闻要新,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结构新。

四是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即强调思想性,主要是指指导性、正确性、针对性方面。

五是要有可读性,即要顾到知识性、趣味性、使读者感到有趣味。

3、消息写作的要求

一是迅速及时;二要短小精悍;三要生动活泼、有风趣;四要有文采。

4、常写的消息种类

1)简讯:即用三言两语简要报道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这类报道的内容要求单一写作。一般不分段,既没导语又不必交代背景,只求简单明了的告诉读者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件事就可以。

2)短消息:即用简洁文字把最新、最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实报道出来。一般的短消息,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有的短消息,也没导语,一气写下去,但是它比简讯、快讯要写的具体。

3)长消息:即用较多的笔墨详细的报道新闻价值较高的重大事实。此类消息的写作有导语,还要交代必要的背景,主要是报道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或成就及介绍先进经验等。

此外还有特写消息、人物消息、述评消息、图片新闻等。

归纳推理的十六字诀

结论一:只要一个例证为假,那么这个猜想就为假。

结论二:多一个例证为真,那么这个猜想就更可靠一分。

这两个结论我们上面说了,也比较好理解。我们现在需要更深一步去研究。结论二是“多一个例证为真,那么这个猜想就更可靠一分”,那多出的例证不同,造成的可靠程度的增加是相同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来看得出我们这个猜想的三个例证:阿炳、杨光和萧煌奇。他们都是已经成名的人。我们如果专从已经成名的人里面去找例证的话,那对我们这个猜想可靠性的促进度就不高了。而如果我们能从一些普通的盲人身上发现他们也是有音乐才能的,那么我们就一下子觉得我们这个猜想的可靠度大了很多。

结论三:如果我们的例证和之前找的例证是相似的,那么对可靠性的促进较小,如果我们的例证和之前找的例证是有更多不同的,那么对可靠性的促进更大。

再举个例子吧,我们去超市看到一个架子上卖的鸡蛋皮是白色的,这时我们如果只在这个架子上翻找是不是所有鸡蛋皮颜色都是白色的,我们很容易找到很多相同的例证,但是我们只需要稍一转身,就可能发现红皮鸡蛋,因为白皮鸡蛋和红皮鸡蛋往往是不会放在同一个地方的。所以找例证还是尽量多找些不同的才更有意义。

聪明的你,在验证“所有盲人都是有音乐才能的”这个猜想的时候你会如何寻求例证呢?不加选择的是盲人就判别当然可以,但是有没有效率更高的方法呢?比如说,我们调查一些富有的音乐世家的盲人孩子和调查贫穷的偏僻的山区里的盲人孩子,哪个调查能有意义一些呢?显然是后者。因为富有的音乐世家的盲人孩子很容易接受到音乐的教育和熏陶,有音乐才能本身就是很正常,而贫穷的偏僻的山区里的盲人孩子接受不到音乐的教育和熏陶,如果他们也恰好有音乐才能,那就非常能说明“盲人”和“音乐”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结论四:如果例证本身就是很正常的,那么这个例证的验证作用就不大,例证本身越反常,例证的验证作用越大。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用十六个字来总结一下我们上面的结论,对于猜想的验证、也就是归纳推理来说:“例证越多越好、越不同越好、越离谱越好。”

行测考试中的行程问题是数学运算部分较难的部分,考生在看到路程,时间,速度之类的马上就找不到北了,解决行程问题,只需清楚在每一个阶段,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的行程问题运用比例法就能很好的解决,在运用比例法之前,就得对这三者之间的正反比关系搞清楚、明白,下面以例题给大家说明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如何运用:

1.路程一定,时间、速度成反比

例1.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40米,丙每分钟走35米,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遇到甲2分钟后遇到乙,那么A、B相距多少米?

A.250米 B.500米 C.750米 D.1275米

解析:【答案】D。设A、B两地相距x米,可列方程x÷(50+35)+2=x÷(40+35),解得x=1275米。

比例法:此问题是一个相遇问题,路程一定,所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丙与甲相遇时间与丙与乙项相遇时间比为:(40+35):(50+35)=15:17,时间多两份,而实际多了2分钟,所以每份为1分钟,即甲丙相遇共用15分钟,则A、B路程为85×15,尾数为5,只有D符合。

例2.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须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整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4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的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A.5倍 B.6倍 C.7倍 D.8倍

解析:【答案】D。根据题意,此题中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只需找出时间比,变可求速度比。车一共行驶40分钟,故在行驶20分钟时遇到劳模,这时劳模已走了2时40分-1时-20分=80分钟。由于车比计划提前20分钟到达,那么劳模走的80分钟的路程车只需行驶20÷2=10分钟,故汽车的速度是劳模速度的8倍。

例题1,考生会比较习惯的就用方程法来做题,用方程法可以解决,但是计算会比较的复杂,如果我们用比例法,几乎可以不用计算,在1分钟内要解决一个题就不再是梦想。

2.时间/速度一定,路程、速度/时间成正比

例3.A、B两地以一条公路相连。甲车从A地,乙车从B地以不同的速度沿公路匀速率相向开出。两车相遇后分别掉头,并以对方的速率行进。甲车返回A地后又一次掉头以同样的速率沿公路向B地开动。最后甲、乙两车同时达到B地。如果最开始时甲车的速率为x米/秒,那么最开始时乙车的速率为( )。

A.4x米/秒 B.2x米/秒 C.0.5x米/秒 D.无法判断

解析:【答案】B。如下图所示,该题可以认为甲车一直以x米/秒跑了一段AB距离,而乙车一直以开始时的速率在相同的时间内跑了两段AB距离。时间相等,速度比等于路程比,所以乙车最开始的速率为甲车速度的两倍,即2x米/秒。

(实线表示甲行走的路程,虚线表示乙行走的路程)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相信考生会有一定的收获,希望能更大家一些帮助,祝广大考生在事业单位考试之路上走得更顺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