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苏联第一代航天飞机,当年不输美国如今却锈迹斑斑


说起航天飞机,历史上美国无疑是走在前头的。先后研制过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等5种型号的航天飞机。而上个世纪作为美国的竞争者,苏联这方面也不甘示弱。图为苏联研制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当时美国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一种更经济的轨道运输工具以取代飞船和运载火箭,但前苏联则将这一新型航天器视为未来美国搭载核武器的工具,并于1976年决定发展类似的航天器作为对这种“威胁”的回应。这也就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由来。

当年米高扬设计局从事螺旋计划的部分技术人员,以及来自莫尔尼亚、米亚西舍夫等设计局的一些工程师也被调去从事暴风雪计划。

夜色中的暴风雪号蓄势待发。暴风雪号的主体由新成立的莫尔尼亚联合体全权负责研发,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相仿,机翼呈三角形。

点火的一瞬间。它能把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设计飞行寿命100次。

1988年11月15日,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 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图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研发团队。

图中的暴风雪号看上去颇为壮观。历史上只有美国与前苏联曾经制造能进入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并曾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

自然景色的衬托下,暴风雪号的辉煌似乎指日可待,前苏联总共建造过5架用于开展飞行活动的暴风雪航天飞机,而结果却是昙花一现。

1988年首飞后,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濒临耗尽:仅仅是开发航天飞机系统本身就花费了13亿卢布之巨,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

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1993年,暴风雪航天飞机机身的设计者,莫尔尼亚联合体被迫承认,暴风雪计划就此结束。图为废弃后的暴风雪号。

风吹日晒,机尾已经锈迹斑斑。设计者后来希望能够转向开发其他小型航天设备,但因资金不足,只能作罢。

宽阔的广场上,只有两座铁塔与之相伴,其余就是丛生的杂草。

图中废弃的暴风雪号,看上去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后来由于人类太空探索的目标转变,对于服务于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来说已经没用武之地。但此技术继续用作猎户座计划、太空发射系统、空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