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人間煙火|讀書《真正的生活者》老舍

雲書領讀 | 文學 | 《真正的生活者》老舍


一杯人間煙火|讀書《真正的生活者》老舍

老舍先生,我最喜愛的文學大師,他學貫中西、洞察世情、純樸幽默。前幾日,在別的文章裡偶遇王小波在《知識分子的不幸》中寫的:“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謂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的年代,也是拉瓦錫上斷頭臺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殺的年代,也是老舍跳進太平湖的年代。”每到這個時候,我都不禁腦補一回先生的雜文散記,在世道還不太壞的時候,那位喝茶養花、唱戲逗貓的閒散“寫家”。

一杯人間煙火|讀書《真正的生活者》老舍

“心是一棵樹,愛與希望的根鬚紮在土裡,智慧與情感的枝葉招展在藍天下。無論是歲月的風雨撲面而來,還是滾滾塵埃遮蔽了翠葉青枝,它總是靜默地矗立在那裡等待,並接受一切來臨,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母親

老舍幼年喪父,全家人靠母親洗衣維持,又有個脾氣不大好的姑母,可以說生活十分清苦。在回憶母親的時候寫道: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來了,滿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親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北平有多少變亂啊,有時候兵變了,街市整條的燒起,火團落在我們的院中。有時候內戰了,城門緊閉,鋪店關門,晝夜響著槍炮。這驚恐,這緊張,再加上一家飲食的籌劃,兒女安全的顧慮,豈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這種時候,母親的心橫起來,她不慌不哭,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

一杯人間煙火|讀書《真正的生活者》老舍

這樣的回憶生動深刻,是那個時代萬千母親的描繪,所謂言傳身教,當如是也。在我也為人母后,雖不期待幼子日後能為我撰文立書,但也希望能得到一句肯定,諸如“母親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理想生活

“男的沒有固定的職業,只是每天寫點詩或小說,每千字賣上四五十元錢。女的也沒事做,除了家務就讀些書。兒女永不上學,由父母教給畫圖,唱歌,跳舞——亂蹦也算一種舞法——和文字,手工之類。等到他們長大,或者也會仗著繪畫或寫文章賣一點錢吃飯;不過這是後話,頂好暫且不提。

這一家子人,因為吃得簡單幹淨,而一天到晚又不閒著,所以身體都很不壞。因為身體好,所以沒有肝火,大家都不愛鬧脾氣。除了為小貓上房,金魚甩子等事著急之外,誰也不急叱白臉的。”

一杯人間煙火|讀書《真正的生活者》老舍

初讀此文我記得是在中學裡的某個暑假午後,正是閒的發慌的時候,結果一下子就看了進去,好比受到了召喚,幻想自己不用上學,見天兒犯愁小貓上房是多麼有趣!現在想來,先生之於子女的教育觀念就像他的性情一樣平和,不因自己的社會角色,而要求子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恃才傲物,也不妄自菲薄,得個真自在。


婚姻觀

“在戀愛期間,理智往往弱於感情;一旦造成了將錯就錯的局面,必會將恩作怨,糟糕到底。反之,經友人介紹,旁觀者清,即使未必準是半斤八兩,到底是過了磅的有個準數。多一番理智的考核,便少一些感情的瞎碰。雙方既都到了男大當娶,女大當聘之年,而且都願結婚,一經介紹,必定鄭重其事的為結婚而結婚,不是過過戀愛的癮。”

一杯人間煙火|讀書《真正的生活者》老舍


子女

“有了小活神仙,家裡才會熱鬧。窗臺上,我一向認為是擺花的地方。夏天呢,開著窗,風兒輕輕吹動花與葉,屋中一陣陣的清香。冬天呢,陽光射到花上,使全屋中有些顏色與生氣。後來,有了小孩,那些花盆很神秘的都不見了,窗臺上滿是瓶子罐子,數不清有多少。尿布有時候上了寫字檯,奶瓶倒在書架上。大掃除才有了意義,是的,到時候非痛痛快快的收拾一頓不可了,要不然東西就有把人埋起來的危險。上次大掃除的時候,我由床底下找到了但丁的《神曲》。不知道這老傢伙幹嗎在那裡藏著玩呢!”

這段惟妙惟肖的描寫,講真,沒孩子的時候就當個笑話看過去了,沒留下什麼印象。如今再拿來細細品味,感覺又離先生親近了一層。


創作

原作題的是:“文藝副產品——孩子們的事情”,我還是覺得“創作”一詞更討喜,這樣,我們都成了能搞創作的“故事大王”:

一杯人間煙火|讀書《真正的生活者》老舍

“倆孩子最喜愛的是朋友給我寄來的一本英國卡通冊子,通體都是畫兒,所以倆孩子爭著看。他們看小人兒,大人可受了罪,他們教我給“說”呀。篇篇是諷刺畫兒,我怎麼“說”呢?急中生智,我順口答音,見機而作,就景生情,把小人兒全聯到一處,成為完整而又變化很多的故事。

說完了,他們不記得,我也不記得;明天看,明天再編新詞兒。

字,有時候把大人憋住,怎念怎念不明白。畫,完全沒有困難。普式庚的像,羅丹的雕刻,蘇聯的木刻……我們都能設法講解明白了。無論什麼嚴重的事,只要有圖,一到我們家裡便變成笑話。所以我們時常感到應向各刊物的編輯道歉,可是又不便於道歉,因為我們到底是看了,而且給它們另找出一種意義來呀。”

一杯人間煙火|讀書《真正的生活者》老舍

其實這篇隨筆,我沒有記述太多自己的感悟,多是對一代大師的紀念。摘抄的都是老舍先生的閒情雅趣,彷彿他從來沒有離開過一樣。曾經年少氣盛,為老舍先生“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和異見者爭論許久,且大獲全勝自鳴得意。回憶起來也不過多個笑談,而已。

“我想寫一出最悲的悲劇,裡面充滿了無恥的笑聲。”——老舍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雲卷讀書雲舒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