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好太極拳中的「胯」

導語:上肢三大關節為肩、肘、腕,首先要求鬆開肩關節;下肢三大關節為胯、膝、踝,首先要求鬆開胯關節。胯關節鬆開後,腰腿的動作就更為靈活協調。在圓襠之下松胯,可使恥骨聯合和坐骨結節上的關節縫隙加大,運動度因而得到擴大,這樣就靈活了腿的弧形運動,使內勁上升到腰脊。因此,也可名為開胯。但開胯時如開得太過,或者在坐身時胯根低於膝蓋的水平,就會形成“蕩襠”,使腿的基礎浮而不固,同樣,如胯開得太窄,也會形成“尖襠”,就不能靈活地引進後坐。因此,胯關節是調整腰腿動作的關鍵。

如何練好太極拳中的“胯”

拳論說:“有不得機不得勢處,其病必於腰腿求之”,而胯是腰腿的轉關之處,胯關節不靈活,腰腿就很能順遂,可見鬆開胯關節是很重要的。以腰部為軸心微微轉動時,骨盆也連帶地在微微轉動。因此,轉腰實際上是轉腰胯。由於胯部負擔上體的重量,胯關節的鬆開要比肩關節鬆開多一段鍛鍊的時間。經常做彎腰壓腿(壓膝節、壓胯根)和高踢腿的基本功,可以幫助鬆開胯關節,提高其靈活性和柔韌性。

凡是體力條件許可,要求加大運動量的,逢到邁步時,實足的胯根要微向裡抽旋而下沉,隨著轉腰,姿勢同時微向下蹲(必須保持立身中正安舒,上下一條線),同時另一腿緩緩伸出,逐漸轉移重心於這一腿,到定式時落胯塌腰。這是太極拳鍛鍊方法中加大運動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使樁步在任何角度上都極為穩固的運動方法,是下盤穩固像大樹般根深蒂固的訓練方法。在上下一條線的中正姿勢下,虛領頂勁和腰襠勁下沉,貫到足跟猶如大樹的乾枝在上升,而根枝在下降。因此,練太極拳的人一般都腿部粗大,腿肌發達。但這是一種吃功夫的練法,運動量極大,一般只適宜於年輕力壯者要求增加運動量時方可採用,年老體弱者是不應該採用的。

如何練好太極拳中的“胯”

為了動作時處處保持“上下一條線”,凡前進後退時,必須兩胯節直豎,齊進齊退,或者均勻抽換,務必不偏不倚,上與兩肩骨節相對,動向一致,處處符合“肩與胯合”的要求,這樣就有助於始終保持“尾閭中正”和“立身中正”達到定式時的“中正不偏”、轉動時的“偏中有正”。技擊作用上的胯打,是乘勢乘隙以胯部的彈簧勁打擊對方,但胯打時仍然要立身中正。練拳即是推手,推手即是練拳,體用一致。

陳氏太極拳有顯於外的發勁動作,為了練習腰襠的運用,使發勁正確,經常抽出幾個單式來練習發勁,校正腰襠的變換。先求動作的正確性,後求爆發力的相對集中和加大,練巧先練勁,練勁先練順。必須風聲呼呼,才能練出功夫來,否則“拳無功,一場空”。還須兩人互喂,試驗勁力進展程度。楊、武、吳等拳式現在取消了顯於外的發勁動作,這是太極拳能夠適應廣大群眾練習的重要改革。

如何練好太極拳中的“胯”

練習楊、武、吳等式的年輕力壯者,凡是愛好練習發勁的,仍須抽出幾個單式來練習,如攬雀尾一式的掤勁、捋勁、擠勁、按勁,野馬分鬃一式的挒勁、採勁、靠勁,披身捶一式的順步進擊,搬攔捶一式的拗步進擊等,都是調整腰襠和練習發勁的拳式。太極拳的動作是先練慢速度的,現陳氏太極拳尚有第二路(即炮捶)是專練快速度的。因此,抽出幾個單式練習發勁,還能起到練習快速度動作的作用,有利於能慢能快,符合拳論所規定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要求。

在實足的胯根微向內抽、虛足緩緩伸出時,不但虛實分明,也是撐開兩胯根(開胯)的過程。每勢變動時的“活腰”與“開胯”,每勢完成時的“塌腰”與“落胯”,久久練習,胯根自然會鬆開,能使腰腿的轉動顯得非常靈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