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淺談太極拳慢練與快練

一般練太極拳的習慣於緩慢和不發勁,乍見陳家溝與我們所練的拳,往往驚異懷疑,以為這是外家拳,也有認為這種拳動作快而有發勁感到興趣(多數是青年人)。一入手就從快和發勁方面注意,練的不圓,也真成了外家拳(外家拳我雖然沒學過,但我相信也是不用拙力、直勁的),就走錯了路。

我們先分析慢字,慢是用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才學時一定要慢,不慢則緊張而不能松。必須先慢練,周身鬆開,處處動作找圓圈,怎樣公轉,怎樣自轉,公轉自轉怎樣配合,不慢則找不細緻。所以,慢是為了找運動規律,不圓而慢則處處是滯勁,不圓而松則處處懈怠。比如才學寫字,也是要求慢,用意在不可潦草,須瞭解用筆的方法,怎樣頓,怎樣提,怎麼轉折,並不是以慢為好,假設說練拳越慢的功夫越深,等於寫字越寫越慢,那還怎麼運用呢?

淺談太極拳慢練與快練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而且才學時,氣易上浮,精神緊張,還能拔氣,動作快了,氣更不沉,這與身體也有影響的。所以初練拳也要求慢,不過慢的有限度,平均一趟拳約以十幾分鍾為度,最快也不少於八分鐘。

才學時,不可貪多,要一式一動的大輪廓記清了,走對了,再學新的。以後還得特別注意小的動作和兩式銜接處的小圓圈,拳經說“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這是緊要關頭,也是拳的妙處.

淺談太極拳慢練與快練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在初學時,虛實變化配合不易掌握。特別是腿的虛實轉變,慢了可以體會清楚,並且加強了腿的支持力量,是有好處的。

頭趟拳如金剛搗碓的右腳,金雞獨立的右腳,擺蓮腿等全是腳上發勁,掩手肱拳、背折靠、及二路的許多式子全是發勁。發勁是鬆開轉圓的發,對內臟無絲毫影響,即對手腳發勁之點也毫無感覺才對。但初學時,可以先不發勁。二趟拳發勁處較多,尤其轉身跳躍處較多,身轉不圓則氣用不調,所以必須頭趟拳練有相當基礎再學二趟。

淺談太極拳慢練與快練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原理規律全掌握了,就可以慢練,也可以快練,總是圓為主。能做到慢而輕靈不滯,快而沉著不浮*,就對了。慢而不滯須轉換的恰當,快而沉著須轉換的圓滿。練架須全趟的練,又可以拆開單式的練,特別是較難練的式子,更得拆開多練,以求深入體會達到精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