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之华晨汽车,有宝马背书却依然在泥沼挣扎

导语:在其他自主品牌已有拿得出手的自主核心技术,或正在认真研发时,华晨依然还处在靠宝马刷脸的阶段。华晨借用了“双肾”脸,却没学到宝马做产品的认真态度,最后呈现给众人的产品,犹如东施效颦。想当然,华晨旗下的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不会太好,也难讨人欢心。

2001年,当宝马宣布选定华晨为中国的合资合作伙伴时,肯定比今年年初宣布与长城合作的消息,更让人劲爆。毕竟当年华晨只是地方国有资产控股企业,远不如一汽等大佬。但华晨似乎不是一个努力的“好学生”,在与宝马合资的近15年里,依然只学习到了宝马的皮毛。

扶不起的阿斗之华晨汽车,有宝马背书却依然在泥沼挣扎

华晨最常干的事,就是宣扬自己有宝马技术加持,虽有了影响力,但产品拉了后腿,败坏了好感度。截至目前,华晨还没有一款像样的爆款。更尴尬的是,整个汽车集团,只有合资品牌华晨宝马一路高歌猛进,其余产品基本都在尘埃中行走了。自身产品竞争力跟不上,即使再强调宝马背书,华晨也难得消费者欢心。

结果就是,华晨再怎么强调自身产品如何如何,大家觉得它还是宝马的劣质“赝品”。毕竟华晨自身产品拿不出手,加上以前引以为傲的金杯系列,近年销量不济。所以,这样的华晨,现在活得更艰难了。

不思进取,还在走逆向研发路子

与德国“三驾马车”之一的宝马。成立合资企业,是众多自主品牌梦寐以求的事。不然,长城与宝马合作MINI项目,也不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了。在近15年时间里,独霸宝马的华晨,是众多车企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扶不起的阿斗之华晨汽车,有宝马背书却依然在泥沼挣扎

但华晨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似乎不高,更愿意直接找宝马帮助。从与宝马2003年合资到现在,也不见其出过爆款产品。难道说,宝马提供帮助华而不实?似乎不是,根据华晨的说法,旗下华颂7搭载的是宝马N20系列发动机,中华V系列从第一款产品到现在的中华V7,从宝马团队加入,到与宝马共线,再到搭载宝马授权的1.6T系列发动机。而且,华晨还表示,在管理、研发和技术方面,汲取了宝马的汽车文化精髓。

不过,从华晨所透露出的种种行为来看,没有学到宝马做产品和管理企业的精髓,更多的只是喊喊口号。不然,与宝马合作15年,华晨目前最热销的自主乘用车中华V系列,一点原创都没有,外观造型设计只是稍微改了下,变成了“双肾”。

中华V7号称“中国的宝马”,于36亿打造的MX8平台打造,大家却没看出原创设计的点。媒体的评价是,造型更似宝马,内饰与中华V6一个样,配置空间比不上同级别自主品牌。因与宝马是合资企业,所以华晨的“拿来主义”,媒体没有像吐槽众泰的“保时泰”那样狠绝,只是在标题上总是会加上“宝马”二字。

扶不起的阿斗之华晨汽车,有宝马背书却依然在泥沼挣扎

在宝马有情有义的前提下,华晨在15年充裕的时间里,却没有孵出自己的核心技术,甚至成了差等生。吉利、长城和上汽乘用车等自主品牌,都有了独具特色的原创外观造型,部分已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或变速箱。而且在大家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时,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还说出“新能源汽车取代不了燃油车”的言论。在一段时间内,燃油车无法被取代是事实,但新能源汽车是趋势,这是共识。所以,华晨还是应该在新能源上再努力一把。

从华晨用在研发成本上的花费也可看出,其对核心技术的追求不太强烈。根据华晨2017年财报显示,用于一般及行政开支(管理及研发开支)也不少,为11.93亿。但有7亿元给了华颂品牌,就算剩下的5亿都用于研发,占总成本比例还不到10%。在吉利等自主品牌纷纷宣布在全球或将在全球建立研发中心时,华晨似乎也没多大水花。

有不少媒体认为,华晨算是车圈“扶不起的阿斗”的典型代表,背靠着参天大树宝马,却还没拿得出手的产品和技术,无怪乎宝马另寻合作伙伴。毕竟华晨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脸”。

产品质量问题多,安全性存疑

与宝马这样实力雄厚的国际主流车企合作,除了能带来可观的营收外,还能获得其技术方面的支持,学习到其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甚至与其共用生产平台等等。对自身而言,只要学习到外资企业的五成,就能少奋斗数十年了。不然,奇瑞、长城也不会总想着找外资车企合作了。吉利也不会“蛇吞象”收购沃尔沃,又并购这收购那的了。

扶不起的阿斗之华晨汽车,有宝马背书却依然在泥沼挣扎

按理来说,华晨产品不说完全学到宝马的操控和舒适性,只要一半也够它在同级自主品牌中,笑傲群雄了。现实是,华晨虽有宝马团队加入,但推出的产品质量却不如人意。新产品上市几个月后,各种质量问题频发,从众人捧变为众人嫌,销量迅速跌落。如搭载了宝马发动机的华颂7,有时候月销量才几台。与宝马共线生产的中华V6,月销量从最初的破万跌至现在的3000台左右。

华晨产品的安全配置也让人质疑。在最近一期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中,中华V6的碰撞测试成绩是49.7分,在同期13款车型中排名垫底。当初,中华V6可是宣称自己,宝马技术加持,是德国工业4.0标准。无怪乎网友调侃称中华V6要保障人身安全只能靠安全带,毕竟中华V6低配车型连ESP都没有,安全气囊也只在主/副驾驶座。

扶不起的阿斗之华晨汽车,有宝马背书却依然在泥沼挣扎

记者登录全国汽车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置服务平台发现,华晨自主产品投诉多集中在中华系列,其中,又以销量较好的中华V3为主。从消费者投诉的问题看出,华晨产品大小毛病不断,从发动机到变速箱再到电器零部件,均是投诉焦点。车身生锈、变速箱异响、电器故障.......,让车主烦不胜烦,也反映了华晨品控把关不严、设计存缺陷等问题。

扶不起的阿斗之华晨汽车,有宝马背书却依然在泥沼挣扎

在东风本田“机油门”事件高潮期,也有不少消费者投诉中华V3也存在机油乳化的问题。事实上,在2015年时,就已有车主投诉过机油乳化的问题。或因有东风本田、长安汽车在前顶着,所以此事没引起太大关注,华晨也没有解决此问题。车质网这方面的投诉,停留在了“信息审核”阶段。

面对宝马,处于弱势地位

华晨在与宝马的相处过程中,属于话语权较弱的一方。本来按华晨最初的设想,双方应是对等的合作关系,对合资品牌华晨宝马市场决策、人事调任等有一半的决策权。但没想到在自己的地盘,话语权却属于宝马。

扶不起的阿斗之华晨汽车,有宝马背书却依然在泥沼挣扎

当然,这与华晨在2002年前后经历巨变有相当大的关系。同时或许因华晨是抱着向宝马学习的心态,所以在合作之初,也不太在乎谁占主导地位。如今华晨自身发展较为艰难,华晨宝马势头却极为强劲,导致其话语权更为弱势。

回顾华晨宝马近些年的人事调整,多是宝马方根据当年销量业绩决定,华晨基本插不上手。有媒体报道,2007年时,华晨宝马经历过一次人事洗牌,中方高管基本全被剔除。目前,华晨宝马营销、研发等关键岗位,均由宝马方把控,难觅华晨方高管身影。

扶不起的阿斗之华晨汽车,有宝马背书却依然在泥沼挣扎

反观其他合资品牌,中外双方经常会因关键岗位人事任命进行博弈。虽也有输有赢,但至少说明他们没有被合资方架空权利。如长安福特母公司长安汽车和福特,经常会因销售等关键岗位的人事任命而上演厮杀,目前来看赢的是福特。另外,再看当年轰动车圈的“上汽奥迪”事件,也因一汽自身够硬气,加上经销商的施压,迫使上汽与奥迪的合作暂时失败。

所以,有媒体戏称华晨从合作伙伴已沦为宝马生产的“代工厂”。去年有外媒报道,如果中国开放合资股比,宝马将增持在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股比。这一消息的来源是宝马中国首席执行官康思远,他表示,“中国正在审核合资企业的关系,并准备进行改革,我们正密切跟踪进程并进行必要的商谈”。对处于靠华晨宝马养活的华晨,宝马有这想法,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结语:祁玉民说过“只要国产汽车技术过硬,不用担心放开车企股比限制”,但明显华晨不属于技术过硬的一方。所以,如果华晨自身产品再立不起来,那么在合资股比放开后,在吉利等自主品牌不断强大后,在宝马又另寻新欢后,它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