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有一類人,他們習慣於尋求保護和控制,難以勝任需要獨立性的工作。他們會避免需要直接負責的職位,並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陷入焦慮。社會人際關係侷限於極少的幾個可以依靠的人。並有很高的風險患情緒失調和焦慮症。

隨時隨地極度需要有人關愛;並且導致無條件順從,黏人,害怕分離等特徵。這種順從性,依賴性特徵的源頭是對自己的錯誤認知,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獨立做好任何事。

什麼是依賴性人格?

在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中,人格特徵分成三聚類(cluster A-C),十小類,其中有一小類叫做DependentPersonality Disorder,編號301.6 屬於ClusterC. 中文翻譯——依賴性人格障礙

有依賴性人格的人常被形容為被動,自我懷疑,不確信自己的資質和能力,常常說自己“笨”。

他們把批評和反對當作是自己沒有價值的佐證,對自己沒有信心。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1)常常無法自己做出任何決定,哪怕是今天出門穿哪件衣服,都要徵求他人意見,經過他人反覆肯定才做出選擇。

(2)他們的順從性也決定了他們難以做到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因為害怕如果這樣做,會讓他人離開自己,不再照顧自己。

(3)他們不能領導或獨立完成任何工作,總是等待其他人的指導,或讓周圍的人先開始做,自己跟著做。因為在他們心中,認定了其他人會做的更好。

(4)當需要他人幫助時,他們會繞圈子,難以直接提出要求,但對於其他人提出的要求,哪怕是不合理,也會盡力完成,無法拒絕。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5)獨處時會感到不自在,甚至害怕,因為內心認定了自己無法照顧自己,保護自己。

(6)每當一段親密的關係結束,會急忙尋找下一段親密的關係,尋找可以關愛,保護自己的人。

(7)害怕被拋棄,害怕只剩自己孤單一人,而且這種害怕是不現實的。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這種人格障礙的人處處聽命於他人,缺乏自信,總是要求別人為他拿主意。依賴型人格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感情無關。依賴型人格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依賴型人格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

特徵表現

(l)寧願讓別人為其生活中的大事作決定。

(2)與虧待他的人保持關係,因為怕孤獨。

(3)即使認為對方的意見不正確,口頭上也表示贊同,害怕影響關係。

(4)獨自難以制定計劃或採取行動。

(5)為了取悅他人,自願去作令人不愉快或降低身份的事情。

(6)獨處時感到無助和不愉快,竭力避免孤獨。

(7)當親密的關係結束時,感到極其沮喪。

(8)經常害怕被人遺棄。

(9)遭到批評或反對時情感容易受傷害。

(10)經常尋求保證、同意或稱讚。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依賴性人格障礙以過分依賴為特徵,表現為缺乏獨立性 ,感到自己無助 、無能和缺乏精力, 深怕為人遺棄 。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別人 , 過分順從於別人意志 。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 ,當親密關係終結時則有被毀滅和無助的體驗 ,有一種將責任推給他人來對付逆境的傾向。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常見病因

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難以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必須依賴他們

常見症狀

無主見、無助感、被遺棄感、無獨立感、過度容忍、害怕孤獨、難以接受分離、易受傷害

診斷標準

符合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特徵

以過分依賴為特徵

症狀表現

表現為請求或願意他人為自己生活中大多 數重要事情做決定;將自己的需求附屬於所依賴的人,過分順從他人的意志 ;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 、 人生觀 ,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 ,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 ;不願意對所依賴的人提出要求 ,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處處委曲求全 ;由於過分害怕不能照顧自己 ,在獨處時總感到不舒服或無助 ;沉陷於被關係親 密的人所拋棄的恐懼之中 ,害怕孤立無援 ;沒有別人過分的建議和保證時做出日常決定的能力很有限,總把自己看作無依無靠 、無能的 、 缺乏精力的 。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診斷標準

1. 符合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2. 以過分依賴為特徵 ,並至少有下列3項:

(1)請求或同意讓人為自己生活中大多數重要事情做決定;將自己的需求附屬於所依賴的人,過分順從他人的意願 ;

(2)不願意對所依賴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由於過 分害怕不能照顧自己,在獨處時感到不舒服或無聊;

(3)沉陷於被關係密切的人所拋棄的恐懼中,害怕只剩 下他一人來照顧自己。

形成原因

心理學觀點認為 :依賴型人格源於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 、 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 ,總怕失去了這個保護神 。這時如果父母過分 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後依然不能自主 。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採納各 項任務 、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的治療由於人格障礙的本質和發生原因尚未解決, 因此對治療作用的評價不一 。 在人格障礙的治療上應該清除無能為力的悲觀論點 ,採取積極的態度進行矯治 。人格障礙的主要治療原則是在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基礎上著重強調人格重建 ,改善病人的社會和心理環境 ,使其適應社會 。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總的來說 ,沒有一種藥物對人格障礙治療有效 。但出現異常應激與情緒反應時臨時少量對症用藥是很有幫助的 ,某些藥物可用減輕某些症狀 。這種方法並非一勞永逸 ,並且對於改善其他症狀療效不佳 ,因為與人格障礙有關的問題本來就很頑固,所以對藥物治療有效的症狀通常在停藥後復發。

人格障礙者是自我協調的 ,他們一般不會主動求醫 ,常常是在環境及社會地位改變後不能適應感到痛苦,或出現情緒睡眠方面的症狀危機時才到醫院尋求治療 。由於社會化問題是人格障礙的最關鍵和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心理干預首先是重建他們的心理和社會環境 ,創造關心 、愛護和不受歧視的氛圍 。另一方面幫助其認識個 性缺陷 ,鼓勵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矯正其不良習慣,改善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加強自我調節和進行各種 治療( 包括環境適應能力訓練 、就業及行為方式指導 、人際關係調整等),人格障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糾正 ,動員其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 ,控制和糾正偏離行為與習慣 ,逐漸改造不良人格 ,重建健全的行為模式 。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教育訓練安排

多數學者指出懲罰對這類人是無效的 、需要多方面緊密配合對他們提供長期而穩定的服務和管理,特別是 衛生部門和教育系統的配合。以精神科醫生為媒介組織各種服務措施 。 丹麥有處理此類人的特殊中心 ,由精神 科醫生 、社會工作者和律師組成 ,由1名全日工作的管理人員組織日常工作 ,並經常與精神病福利官員、社會治 安部官員 、職業介紹所官員等取得密切聯繫 。管理人員根據不同情況召開會議請部分相關人員參加。這類中心提供全日性門診諮詢服務 ,給這類人以持續的關照和支持 。在那裡管理人員與寄宿舍 、監護車間 、工業復原部門 、綜合醫院 、急診室等機構取得密切配合 ,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對於慢性人格障礙是有益的 。

心理學人格解密——依賴型人格障礙

預防

一個人的人格障礙,是在早年就開始形成了,所以強調兒童早期教育,在幼年時期培養健全的人格,對預防 人格障礙的發生、發展至關重要 ,當兒童出現行為問題時,父母及老師絕不能疏忽大意 、聽之任之 ,而應及時 設法矯正 ,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度寵愛 、 放縱孩子的個性任其發展,則容易使孩子的 個性形成偏離正常 ,貽誤終身 。年輕父母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 ,懂得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家庭 、幼兒園和 學校要對孩子予以良好教育 ,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減少家庭糾紛 ,避免父母離異 ,應創造良好的人際關 系和生活環境 ,對人格障礙的預防亦大有裨益。

依賴性是人格障礙分類中的C,心理治療效果比較高。看完文章後對照自己,如果有此類症狀並已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建議儘早尋求心理醫生治療,最好和家裡人一起去…

我是放羊叔,專注心理學研究十年

關注我,為你解刨更多心理,瞭解各類心理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