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台村——瀋陽「小台灣」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建的於臺小區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南陽湖街於臺巷(老村名還保留在這個新的條狀地名裡)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拆遷中的於臺村民宅

瀋陽西南郊的于洪區南陽湖街道(原楊士鄉、楊士街道)於臺村,舊時老人又戲稱其為“小臺灣”,老人們講起這個村也頗有些故事。

清順治年間,有歐陽(五)、趙、王三姓從山東省登州府遷此謀生,後又有賈姓來此定居,聚落在細河北岸。初期幾戶人家以打漁為業,搭一個臺子捕魚,以此得名漁家臺,後簡寫為於家臺、於臺。早前的於臺村是一個很富庶的小村,三四十戶的人家,人少地多,“土改”時期評成份,竟然沒有一戶是貧僱農。聽餘糧堡譚俊凱老人說,當地民國及“土改”初期,曾流傳一句順口溜,說是“窮大堡,富富官,海南島,小臺灣,不窮不富是甘官。”順口溜來源於當地民間的百姓口碑中,既形象又真實,這裡面的“海南島”就是太極屯,“小臺灣”就是於臺。上歲數的老人都說於臺的老百姓有錢,村中大戶老趙家和老賈家圍牆很高並且連在一起,有小炮樓、洋槍,村落居於細河(仙女河)北岸,三面鄰水,一面用圍牆圈連起來,河灣之地,所以稱其為小“臺灣”。過去鬍子多,都知道這個村有錢,可是村子防備設施堅固,易守難攻,鬍子就是無法進入村內。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南陽湖街的交通指示牌(南常村應作“南場”或者“南場屯”)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187路於臺公交站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1966年12月11日於臺大隊、細河及西北部的自來水公司衛星地圖

細河,又稱仙女河,民國初年的《瀋陽縣誌》稱其為於家臺河。而其的發源地就在於臺、大堡、楊士屯、汪家河子一帶。舊時,這一帶臨近渾河,地下水位高,土壤沙性強,形成不少泉眼和淺表徑流,形成細河之源。餘糧堡譚俊凱老人講過一個傳說,說於臺有一百個泉眼,只找到九十九個,最後那一個據說在於臺老趙家房基下,而且是在屋內鍋臺下面,被火烤乾了,所以說就少了一眼泉眼。不管這個傳說真假,我們聽起來也是一個饒有趣味的掌故遺聞。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於臺村內待拆遷的民宅(老街依然,老宅卻慢慢減少)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於臺村內待拆遷的民宅(老街依然,老宅卻慢慢減少)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這些門房大多是於臺村內的出租房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於臺村內待拆遷的民宅(老街依然,老宅卻慢慢減少)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之前,於臺及細河沒有汙染,那時候這一帶確實是一個楊柳青青、河水清澈、風景優美的魚米之鄉。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工業汙染後,而今於臺舊村的拆遷改造以及細河的整治在同步進行,環境變得越來越美,但是細河的生態恢復卻是個漫長無期的過程。

我們也期盼著。。。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於臺村的老街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寫有“徵收辦公室”的待拆遷房舍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等待拆遷的於臺村老房子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村北部的紅磚起脊瓦房民宅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於臺村附近的於洪公安分局南陽湖派出所(原楊士派出所)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細河南岸遠眺於臺村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於臺附近的細河南陽湖街大橋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瀋陽細河水源涵養紅線區示意圖(南陽湖街細河橋旁側)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於臺村附近南陽湖街細河橋及國家地表水環境監測標石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於臺村——瀋陽“小臺灣”

2004年於臺村衛星地圖(未動遷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