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只是“青年说”,元曲博物馆里还有“人物”说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正青春,我无悔,致敬不平凡的我们!

今天想跟大家说一说,讲一讲元曲博物馆里的人物!简历虽简却不平凡!

龙山三老

别以为只是“青年说”,元曲博物馆里还有“人物”说

在石家庄西南二十多公里,有座封龙山,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名山。相传大禹曾这里治水,把一条乱水蛟龙封于此山中,故名封龙山,山上有四大书院之一的“封龙书院”。

封龙书院在元代迎来了辉煌,但这辉煌的塑造者,却不是一两位山长,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一群人。李冶把封龙书院办成综合型大学,张德辉督学真定路期间,时常与元好问(字裕之)、李冶(字仁卿)同游封龙山中,时人号为“龙山三老”。

与张德辉一生仕宦不同,元好问在金朝灭亡后就没做过官,但他同样受到元朝统治者的器重。这位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诗人、文学家,就是那句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作者。


真定元曲八大家

别以为只是“青年说”,元曲博物馆里还有“人物”说

真定作家群具有规模大、文化素养高、作品体量多的特点,他们对元曲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元人钟嗣成所著的《录鬼簿》记载元杂剧形成前期作家56人,作品345种,其中真定作家8人,作品45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定元曲八大家都有谁?

白朴:1226-约1306,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山西,后迁于真定,自称为真定人。

主要作品: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

史天泽:1202-1275),中国元朝名将,后官至中书右丞相,是元朝最早的汉人丞相。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县)人,元散曲家。可惜散曲作品今不存。

尚仲贤:元代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

主要作品:著有杂剧11种,今存《柳毅传书》、《濯足气英布》、《单鞭夺槊》、《玉清殿诸葛论功》4种。

李文蔚:元代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州路瑞昌县尹,是白朴的好朋友,二人交往常以“经卷琴囊,酒尊诗笔”相伴为乐。白朴有题为《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书》词。

主要作品:著有杂剧12种,今存《同乐院燕青博鱼》、《破苻坚蒋神灵应》、《张子房圯桥进履》3种。

戴善甫:

又名善夫,元代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与尚仲贤同里同僚。

主要作品:著有杂剧5种,今存《陶学士醉写风光好》1种。有《元曲选》等刊本,《柳耆卿诗酒江楼》存部分曲文。展示:《风光好》书影、明代刻本、唐寅《陶谷弱兰图》

侯正卿:元代杂剧作家,名克中,号艮斋先生,生卒年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其幼年丧明,听人诵书,即能悉记。稍大,习词章,精心治《易》,著有《大易通义》、《艮斋诗集》等。

主要作品:著有杂剧《关盼盼春水燕子楼》1种,今已不存。

史樟:(约1240—1288)字敬先,号散仙,又号“史九散仙”、“史九散人”等,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代杂剧作家。他是元初重臣兼散曲家史天泽之子,曾为真定顺天新军万户,武昌万户等职。

主要作品:著有杂剧《破莺燕蜂蝶庄周梦》1种,今已不存。

汪泽民:(1273—1355)字叔志,自号“堪老真逸”,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代杂剧作家。延佑五年,登进士第。历数郡推官,人都服其明,至正三年,召为国子司业,专修三史。后以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退居宣州。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中的吊汪泽民的曲词:汪公德润字泽民,赵燕北南真定人。主要作品:著有杂剧《糊突包正臣》1种,今已不存。


元曲四大家

别以为只是“青年说”,元曲博物馆里还有“人物”说

名称由来: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