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禅修学佛弟子班:观音菩萨大乘佛教信仰的起源

山东济南禅修学佛弟子班:观音菩萨大乘佛教信仰的起源

大乘佛教悲、智双运,广说无尽方便之解脱法门。除进一步开示出种种依仗自力(自悟、自证)的法门外,更建立起种种仰仗他力(佛、菩萨)的法门。大乘佛教描绘出一幅幅庄严清净的佛国净土,创造出无数个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应化佛和菩萨。这些应化佛和菩萨都有一个共同的大悲愿,即不度尽众生,誓不证菩提,不成佛道,成为大乘佛教根本精神的具体体现者。

众多的佛菩萨中,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则是世人最为熟悉,也是仰仗最多的佛菩萨。其中,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观世音菩萨解救现世苦难,尤为世人所仰仗,以为解脱生死、求福免灾之易行法门。在中国,人或有不知释迦牟尼者,然无有不知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者,不仅四众信徒开口便称“南无阿弥陀佛”,祈福便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在一般民众中亦早已成为日常口头的赞叹语祈使语。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据现存汉译佛典,最早出现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佛经是后汉支曜译的《成具光明定意经》,经中罗列诸来听佛说法的菩萨中最后一位名叫“观音”。其后大概是在《心经》中出现的观世音菩萨称号。

然信众对观世音菩萨有较多的了解和广泛的信仰,则是在《法华经》译出之后。尤其是在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译出后不久,其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即有以《观音经》名单本别行。此后,各种以“观音”为名的经典纷纷现世,观音信仰也由此益盛。

一般地讲,大乘佛教中佛菩萨的他力信仰是以彻底解脱生死,往生佛国净土为根本,如弥陀信仰、弥勒信仰都是如此。因此,世人并不期望佛解救其现世中的“暂时”苦难,佛菩萨也不许诺解除其现世中的苦难。而世人为了得以往生佛国,甚至甘愿忍受现世苦难的磨练,以期最终获得永超生死轮回之苦,常住佛国净土之乐。然而,我们从以上所引经说和大量应验故事中看到的观音信仰,却不是这样的。

尽管观世音菩萨也讲过,将根据众生的愿望,接引到向往往生的佛土;也有如上引《华严经》中说的,观世音菩萨救护众生现世的苦难,只是为了通过这种方便,而“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然而,解救现世生活中的苦难乃是最切实的恩惠,一般世人之所以如此热诚地信仰观世音,主要因为这是一位近在身旁、随时回应的现世生活中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死后往生净土的阿弥陀佛信仰,生前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信仰,构成了大乘佛教他力易行道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充分地把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悲愿精神,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这也是大乘佛教在一般民众中最具吸引力之处。

天辛大师说,学佛为本,放生为末,人间佛教还得靠人创造。现今是科学化、商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共业问题的影响效应远大于个人问题的简单叠加。在这个时代,不能只考虑个人是善心善行就好,还要考虑行为本身在社会共业环境中的牵连作用、扩散影响,关顾到更广大的缘起,让我们的善心、善行更加广大圆满。山东济南放生协会 微信号 jnfsxh继续每周助印推广佛教常识答问@学诚法师,全力支持教界对正信正法弘传的实际工作。各地善信免费结缘佛教常识答问联系书院工作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