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家裡叛逆娃的內心,來看《麥田裡的守望者》

如果你想深入瞭解家裡叛逆娃的內心,來看《麥田裡的守望者》

這是一部不尋常的小說,整本書髒話連篇,小主人公吸菸、喝酒、打架,負能量滿滿,看什麼都不順眼,懟老師懟同學懟天地。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以上特徵好像符合家裡那位正處在叛逆期的小祖宗或者相當符合剛好14,5歲的你所側漏的霸氣。

這就是《麥田裡的守望者》,作者描繪了一個16歲中學生視角下的世界。

主人公霍爾頓出身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老師和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為的是出人頭地。而他在學校裡看到的就是談論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虛偽的人和事,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直到被第四次開除。他不敢回家,便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期間還糊里糊塗地召了妓女。但與此同時,他的內心又十分苦悶,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與真理。無法調和的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裡。

談論一部名著,脫離它的社會背景是難以獲得有深度的見解的。但我們並非專業的評論家,我們關注的點很小,這樣才有可能得到更實用的收穫,比如從這本書出發去理解孩子的叛逆。

初中的時候,英語老師說現在我教的語法只是部分正確,你們以後會逐漸接觸更完整的用法。每次我都會在心裡嘀咕,幹嘛不直接全部告訴我們。

以後慢慢長大我開始明白,以當時那個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必須把這個世界的很多東西框在一個小範圍裡。如果一下子把整個世界展示給他,孩子只會迷惑。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良師益友用心引導,否則就容易鑽進牛角尖。尤其對於那些精神敏感,還喜歡思考的孩子。

十五六歲正是孩子開始“睜眼看世界”的時候,他們具備了初步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他們不再盲目崇拜,無條件服從家長和老師。他們對周圍的一切有著敏銳的感知,尤其對於那些和他們從小被灌輸的美好向左的東西。

一如《麥田裡的守望者》裡的主人公霍爾頓,他在潘西(學校)看到的是校長的虛偽,學生小團體的冷漠排外,男女生關係之間的糜爛,舍友的自私淺薄,沒有一絲正面的東西。

人們很容易看到這個世界的惡,孩子更甚。但大部分成年人同時會看到更多這個世界的美好,然後努力奮鬥下去。但大部分孩子聽過馬克思,卻並沒學會辯證地看世界。

父母的一點社交小技巧會被孩子看做虛偽,老師的一次嚴厲批評會引起他們帶恨的反感。這就形成了偏見,因為他們沒有學會完整地看世界。

一旦幻滅,他們在自主觀察這個世界時所形成的意識會迅速奪過指揮權。讀完《麥田裡的守望者》你會感嘆,原來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可以是這個樣子。那也就自然而然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出格舉動,為什麼會揮霍大好時光,為什麼敢頂撞老師欺負同學。

小說用了一種稍帶神經質的“意識流”寫法,語言大膽隨意,道出了很多處在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的心聲。區別是霍爾頓到處嘴上罵罵咧咧,而很多小夥伴可能只是在心裡畫個圈圈詛咒。

但不要只過眼癮,越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說明越該反思,越該刷一刷《阿甘正傳》補充一下正能量。

而對於家長,這可能就是很多不成熟孩子眼裡不成熟世界的一種版本。你要做的也許並不是推倒重建,而是給這個世界加進一些正在陽光下發生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