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一個不一樣的家族

洛克菲勒,一個大洋對面的顯赫家族,翻看美國曆史,他們無處不在。

從創始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算起,這個首屈一指的財富家族已經繁盛了 6 代。

他們與美國甚至全球政治經濟、藝術文化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然,也包括中國。

最近,因為一次慈善拍賣,洛克菲勒這個姓氏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拿著花籃的女孩》 畢加索 1905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畢加索的《拿著花籃的女孩》就曾掛於大衛·洛克菲勒的書房中

創作於 1905 年的油畫《拿著花籃的女孩》,是畢加索“玫瑰時期”的經典作品,它曾掛在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大衛·洛克菲勒( David Rockefeller )位於紐約 65 街大宅的書房內。

當它以 1.15 億美元的價格成交時,正預示著一場世紀拍賣的開始——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收藏的 1500 多件藝術品在這場拍賣中全部成交,總額高達 8.3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 52.8 億元)。

這些藝術品見證了夫婦二人一生的收藏經歷,它們涵蓋眾多舉世矚目的藝術家傑作,包括畢加索、莫奈、馬蒂斯、修拉、馬奈、高更、柯羅、霍珀...的作品。

不過,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這次拍賣收益,將全部捐給大衛夫婦生前長期支持的慈善機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來一起回顧這個家族與藝術、慈善的關係,以及那些說不清的“原罪”。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前三代人合影

18 世紀,洛克菲勒的先祖從德國移民到美國。1839 年,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出生,但執拗的父親並沒有因為兒子的降生而想要穩定下來,依然是到處販賣假藥,“行走江湖”。

1855 年,父親未離婚而再婚,母親被迫帶著 16 歲的約翰離家出走。

母親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她勤快、節儉、樸實,並且對孩子的家教極其嚴格,這些品格,對約翰的成功產生了莫大影響。

24 歲那年,精通化學的朋友安德魯斯來串門,聊天中,約翰看到了商機,與朋友迅速修建了煉油廠。他認為“真正能賺到錢的是煉油,而非鑽油”,歷史證明了他想法的正確,數年內,由於過度開採,鑽油速度遠遠超過煉油速度,許多鑽油商必須低價拋售原油以避免破產,最終原油價格暴跌,約翰趁機積累了最初的財富。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在商業上,約翰精打細算、毫不手軟,通過兼併等方式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國。

到 38 歲時,他的美孚公司已經控制了美國煉油業的 90% 。由於公司的壟斷地位,約翰一度備受指責,甚至被稱為“罪惡的資本家”。

1892 年,法院裁定美孚公司為非法壟斷企業,他被迫將財產轉到各分公司名下。儘管如此,多數投資者依然熱衷於美孚的股票,最終,拆分後的公司股票市值總和竟遠超原來美孚公司的市值,約翰的財產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從前更多。

財富雖已足夠雄厚,但第一代的洛克菲勒對藝術品並沒有興趣,對遊艇、法國莊園等也沒有興趣。與多數富人不同,除了投資,約翰更多的將自己的財富用在了慈善事業上,甚至還出資成立了芝加哥大學等公共教育機構。

這種品格同樣得益於母親,母親曾經教育約翰,“在自己獲得金錢的同時也要給予他人幫助”,因此他從青年時期領到第一分薪水開始,就固定將其中的十分之一捐給教會,直到去世。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老約翰·洛克菲勒與小約翰·洛克菲勒

財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滅人,約翰對此深有體會。

他時刻給子女灌輸勤儉節約的價值觀,甚至孩子沒長大前,從不帶他們去自己的辦公室和煉油廠,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門而不再努力。

約翰唯一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在兒時很少有機會穿新衣服,這是一個在豪門裡成長起來的“窮小子”。不過,不同於父輩,小約翰從小就對藝術有極其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中國藝術。

1915 年,銀行大亨摩根生前收藏的所有中國瓷器被公開拍賣,儘管此時的小約翰已是 39 歲,但他仍需要向父親貸款,因為這批花瓶的價格高達 200 萬美元。

為獲得這筆貸款,他寫信對父親說:“瓷器是我唯一的愛好,也是我唯一想要花費金錢的地方。儘管這項愛好花銷不菲,但它十分安靜,低調而不張揚。”這封信感動了持反對意見的父親,最終,父親將這批瓷器買下,作為禮物贈送給了小約翰。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協和醫學院

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國的連接點,最著名的莫過於北京協和醫學院。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海外單項撥款數目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慈善援助項目。

小約翰曾三次派考察團來到中國,他看到了在中國發展醫學教育的迫切性,於是在 1915 年,基金會開始捐資建立協和醫學院。起初,建造預算 100 萬美元,至 1919 年底,建設學校費用竟已達 750 萬美元,而超出的預算只是因為小約翰的一句“不惜代價”。

此後,協和醫學院培養出林巧稚、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頂尖名醫,在中國建立起了培養現代醫學人才的體系,為日後中國現代醫學發展打下了基礎。

協和醫學院成立之初,中國沒有一所綜合性大學能夠達到期望的醫預系水平。為此,基金會又出資捐助了 13 所綜合大學,過程整整持續了 8 年,其中最大的資助對象就是當時中國的一流大學——燕京大學。

除此之外,洛克菲勒家族還曾援助清華大學成立生物系,併為清華大學生物館的建造捐助了一半經費,甚至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項目,也是在其資助下完成。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在藝術方面,洛克菲勒家族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與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齊名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其中最大的推動和出資者是小約翰的妻子艾比·奧爾德里奇·洛克菲勒( 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

這位出生在希臘羅德島的女性,從小接受優良的教育,對藝術有極佳的判斷力。但夫妻二人的藝術觀並不一致,這讓艾比有些苦惱。

1930 年,艾比邀請馬蒂斯到家中做客,希望這位藝術大師能說服丈夫,試圖讓審美偏傳統的小約翰理解現代藝術,結果並不樂觀,小約翰不為所動...後來兩人達成默契,艾比可以購買現代藝術品,但是不能放在顯眼的位置,也不要讓他知道。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星夜》 梵高 1889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舞蹈》 馬蒂斯 1910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那個年代,梵高、莫奈、塞尚和畢加索等藝術家的作品經常被視為“亂流”,不為大多數博物館所接受,而 MoMA 卻正是以收藏這些“亂流”藝術品為主,某種意義上說,艾比的努力,對博物館現代主義館藏和藝術中對於“經典”的定義產生了重要影響。

如今,事實很好的印證了艾比的藝術觀,MoMA 裡的隨便一件館藏藝術品都可能是鎮館之寶。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大衛·洛克菲勒夫婦

艾比的藝術品味影響著她的孩子們,尤其是她的小兒子大衛·洛克菲勒( David Rockefeller )。

儘管小約翰也收藏中國的陶瓷和歐洲古典藝術,但他不主張孩子們親密接觸藝術品。艾比的態度則截然相反,她希望孩子們沉浸在一幅油畫或一件陶瓷作品的美中,並且教他們對所有藝術形式敞開心扉。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格朗康海港》 喬治·修拉 1885 大衛·洛克菲勒夫婦舊藏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綻放的睡蓮》 莫奈 1917 大衛·洛克菲勒夫婦舊藏

受母親艾比影響,大衛從小就喜歡藝術。但與其他家族成員一樣,年輕時的大衛同樣沒有自由的資金,更不用說大量購買藝術品。

直到與佩吉結婚後,夫妻二人仍是隻能用少量的一些錢去購買藝術品。

後來,大衛自豪地說到,“我們最早購買的一些作品如今的標價已經是我們當初支付價格的 100 倍以上……雖然我們從來沒有從投資的角度考慮來購買畫作,但我們的藝術收藏品已經成為我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其中,就包括馬蒂斯的著名作品《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 馬蒂斯 1923

賣出 53 億藝術品的洛克菲勒,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族?

馬蒂斯的《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就曾掛於大衛‧洛克菲勒位於哈德遜松林大宅的客廳中

在佩吉與大衛的一生中,收藏了許多經典藝術品,它們被掛在家中的客廳裡、書房中、走廊兩側...不過大衛·洛克菲勒每晚都會走遍家中每個角落,為每幅畫作關掉上方的射燈。

這份細緻,來自一個家族延續了百年的家風,這種品格同樣體現在這個家族的事業上。

從創始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開始,他就給家族注入了一系列經營企業及管理家庭的理念,打破了家族企業“子承父業”的弊病,在這個家族裡,只有能者才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憑自己實力擔任一定的職務。

對於這巨大的財富,第三代掌舵人大衛曾說,如果沒有祖父和父母的明智之道,這些繼承下來的財富就會成為一種詛咒,而不是福氣。

100 多年過去了,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輩出,或許這才是主要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