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普及

佛学常识普及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圣谛:苦、集、灭、道。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十二因缘: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三学:戒、定、慧。

三慧:闻、思、修。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三皈依:从本质上讲是皈依觉、正、净自性三宝,从形式上讲指的是皈依佛、法、僧三宝。

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

四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五停心观: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念佛观,五、数息观。

学佛应读的十大经典佛经:《心经》《金刚经》《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长阿含经》《地藏经》

三藏:经、律、论。

五毒:贪、嗔、痴、慢、疑。

无财七施:第一、和颜施,第二、言施,第三、心施,第四、眼施,第五、身施,第六、座施,第七、房施。

六根: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六尘:色 声 香 味 触 法

六识: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十法界:佛---菩萨---缘觉---罗汉---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四禅:初禅(定生喜乐)、二禅(离生喜乐)、三禅(离喜妙乐)、四禅(舍念清净)。

四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四正勤:(一)为除断已生之恶,而勤精进。(二)为使未生之恶不生,而勤精进。(三)为使未生之善能生,而勤精进。(四)为使已生之善能更增长,而勤精进。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

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菩提分:(一)念觉支、(二)择法觉支、(三)精进觉支、(四)喜觉支、(五)轻安觉支、(六)定觉支、 (七)舍觉支。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四摄: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

三世:过去世(有无量世)、现在世(唯此一世)、未来世(亦无量世)。

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

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三少三多:闲心少操多想佛,闲话少说多念佛,闲事少管多拜佛。

三不三只:闲心不操只想佛,闲话不说只念佛,闲事不管只拜佛。

五种念佛方法:1、持名念佛,2、观像念佛,3、观想念佛,4、忆佛念佛,5、实相念佛。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即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在家男众称为“优婆塞”;在家女众称为“优婆夷”,俱为梵语音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