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陸軍上將蔡鍔將軍,是否像書中寫的那樣參加過「勤王」起義?

民國陸軍上將蔡鍔將軍,是否像書中寫的那樣參加過“勤王”起義?

蔡鍔將軍

一代名將蔡鍔將軍一生中最精彩的、最值得濃墨重彩來說的唯有兩件大事,正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以及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運動!

但是,在辛亥革命起義之前,所有的書中——包括記述蔡鍔將軍生平的年譜,幾乎都提及了一件事,那就是:1900年,正在日本留學的蔡鍔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

1882年12月18日出生於湖南的蔡鍔將軍,13歲考中秀才,15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成為梁啟超的學生,17歲隨梁啟超赴日本留學,而在18歲的時候,毅然回國參加唐才常領導的、在長江沿岸地區發動的,自立軍反清武裝起義。

民國陸軍上將蔡鍔將軍,是否像書中寫的那樣參加過“勤王”起義?

蔡鍔將軍書法

書中大體上都是這麼提及的:

一是唐才常組織自立軍起義時,蔡鍔出於對祖國命運的關切,見同樣留日的學生李炳寰、蔡鍾浩等人積極參與,便也在他們出發之後,“隻身回滬轉漢”,參與起義事宜;

二是唐才常因蔡鍔當時年齡太小,並不想讓他過早捲入危機四伏的武裝鬥爭,拒絕了他參加起義的請求;

三是唐才常見蔡鍔要求參加起義的意志堅定,便給了他一個任務,讓他去湖南給威字營新軍統領黃忠浩送信,請求黃忠浩將軍,在自立軍武漢起義後,也率領湖南新軍起義。

雖然,眾多關於蔡鍔將軍的傳記說法不同,但是核心意思都是這個,只是語句有所偏頗。那麼,這件事是蔡鍔將軍自己所說嗎?還是有其他人的佐證呢?

答案是都沒有!

民國陸軍上將蔡鍔將軍,是否像書中寫的那樣參加過“勤王”起義?

這一切的源頭都在於一篇蔡鍔先生的祭文——梁啟超1926年11月4日在北京清華學校蔡鍔“十年周忌紀念會”上的演說詞。而這篇演說詞幾經引用,互相印證之下,便成為了記述蔡鍔先生,1900年毅然回國參加起義的堅實鐵證!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篇激昂慷慨的演說詞中,除了說蔡鍔將軍少年大志,為國為民之外,通篇說的都是梁啟超自己,多麼多麼的關心國內政治,多麼多麼想參加國內革命,蔡鍔那次回國是跟著自己一起回來的,自己不過是因為沒趕上從上海到武漢的船,錯過了去參加起義。這完完全全是在,藉著蔡鍔將軍老師的名頭自我標榜!

民國陸軍上將蔡鍔將軍,是否像書中寫的那樣參加過“勤王”起義?

讓我們分析一下樑啟超文章中的漏洞:

1.梁啟超既然說蔡鍔是隨他一起在上海的,並從上海前往的武漢,那麼我們只要查一下樑啟超在上海的日子,就一清二楚了。很慶幸,這個資料我們能夠找到:唐才常所定自立軍各路同時大舉的時間是8月9日,梁啟超在自己的傳記《三十自述》中寫到,他剛一到上海,就聽到起義失敗的事。可見梁啟超完完全全沒參與這件起義,這個往臉上貼金的舉動,反倒是被自己啪啪打臉。

2.梁啟超說唐才常讓蔡鍔去湖南給新軍統領黃忠浩送信,那麼我們查一查起義時黃忠浩所在何地,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現實又一次給了梁啟超先生一個響亮的耳光:面對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危局,張之洞為了所謂“東南互保”,已經將黃忠浩調到武漢起義的大本營漢口,根本不用蔡鍔將軍千里迢迢去送信。

3.相反,迄今所見,蔡鍔生前曾經四次委婉談及唐才常自立軍“勤王”起義一事,並說出他當時身在日本“歸心似箭”的感受。

4.蔡鍔將軍多年的同窗好友範源濂也說過,當時留學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主要分為三派:其一是為革命奔走,急於改革政治的;其二是主張精研軍事學問,想要強兵的;其三是主張興辦教育,通過教育救國的。範源濂不屬於政治派,而屬於教育救國派,蔡鍔將軍同樣不是主張急於政治改革的,而是主張“強兵”。

所以說蔡鍔將軍,是為了一個並非自己主張的政治理想,而被恩師一篇文章“參加起義”的。

民國陸軍上將蔡鍔將軍,是否像書中寫的那樣參加過“勤王”起義?

值得一提的是,蔡鍔1916年11月8日逝世後,國內眾多報刊為紀念這位反袁稱帝的護國英雄,發表了多篇紀念文章,可是這麼多文章中,卻沒有半個字提及這件“少年大志”,迄今所見,梁啟超這篇紀念蔡鍔逝世10週年的演說詞,可以說是首開了這一說法的記錄。這不得不讓人感嘆梁啟超的自我吹捧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