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 寒,這個中醫學標誌性概念,知道多少,理解多深,證明學多高

惡 寒,這個中醫學標誌性概念,知道多少,理解多深,證明學多高

惡 寒

病人自覺周身怕冷,或某局部怕冷均叫惡寒。臨床以其輕重不同程度分為惡風、畏寒、惡寒、憎寒等多種,統屬惡寒範圍。

人體正常體溫的維持有賴於陽氣的溫煦作用,若因外感風寒之邪,則邪閉肌表,陽氣鬱遏,不能正常達於肌膚,使溫煦功能失調,或因內傷臟腑氣血,陽氣不足,使溫煦作用低下,以上均可產生惡寒感覺。總之,惡寒產生機理無外乎機體陰陽失調,臨床外感多為實寒,內傷多見虛寒兩大證候類型。

鑑別要點

1、惡寒原因:可分為外感與內傷兩類,

(1)外感惡寒:感受陰寒之邪,以風、寒、溼邪為主

(2)內傷惡寒:多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陽氣;或久病,年高體弱,腎陽不足,

所以脾腎陽虛是內傷臟腑引起惡寒的主要原因。

2、惡寒發生時機及與邪氣關係:外感證惡寒一般在得病之初,發病多突然,為時不多,一般較重。雖居房室中亦不減,遇風寒加重。內傷發熱一般發生在日久慢性疾病過程中,惡寒程度較重,但可隨病情進展而逐漸加重,一旦病勢轉愈,惡寒亦隨之減輕,得衣被可暫時緩解。

3、惡寒兼見症:

(1)惡寒,兼見身疼體痛,無汗,苔白,脈浮緊的是外感風寒之邪。

(2)微惡風寒,兼見有汗,苔薄,脈浮緩的是外感風邪。

(3)惡寒,兼見肢節困重,少汗頭昏,苔白厚膩,脈濡緩的是溼傷肌表。

(4)惡寒,兼見脘腹冷痛,腸鳴洩瀉的是外感寒邪直中中焦脾胃。

(5)惡寒以形寒肢冷為特徵,兼有腰膝痠軟,欠溫,或有五更作瀉,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是腎陽不足之內傷虛寒證。

(6)惡寒以形寒四肢踡臥為主,兼有面色蒼白,口淡不渴,腸鳴,腹瀉,舌淡,

脈沉遲是脾陽虛弱證。

(7)惡寒,兼有面色 白虛浮,或肢體浮腫、咳嗽痰喘,是陽虛水飲內傷之證。

(8)身雖惡寒,手足厥冷,但兼症卻是口渴,呼吸氣粗,便秘,溲赤,脈滑實有力,此是假寒證。假寒並非沒有惡寒,身寒還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因為這種寒的病理本質是陽熱性質,故稱為假寒。亦包括上熱下寒的“戴陽證”。

(9)惡寒,手足厥冷,舌淡,脈微甚微細欲絕,是陰寒盛於內之寒厥證,多是傷寒厥陰病後期。

(三) 寒熱互見

惡寒和發熱同時出現,或寒熱交替發作,稱做寒熱互見。

惡寒發熱的產生機理,主要取決於邪氣與正氣交爭的部位以及勝負情況,臨床一般有外感寒熱與內傷寒熱兩大類型。若感外淫之邪,衛陽被遏,營衛失和,正邪相爭於衛表,則出現惡寒發熱。離表入裡,潛伏半表半里,出入營衛之間,入與陰爭則惡寒,出與陽爭則發熱,正邪交爭而發作。

鑑別要點

1、產生寒熱互見的原因,寒熱互見原因較為複雜,歸納起來以內傷臟腑氣血為多,外感六淫等邪氣力少,外感主要可見於風、寒、溼、熱以及瘧邪,瘴氣等疫癘之氣;內傷主要由於血虛,陽虛,腎陰虧損,及七情為病,肝膽氣滯火鬱,月經不調等,它如外邪侵入血室等也可引起寒熱同時發作。

2、辨寒熱發作次序:發熱惡寒行時是一開始就同時出現,但也有的是先有惡寒或先有發熱,嗣後發熱或惡寒出現,可分以下幾種:

〔1〕病是先惡寒,不久便發熱,或惡寒後寒熱互作,見於外感風寒。若先發熱,繼之惡寒、寒熱互作,是外感風熱之邪。邪氣深入血室(適值月經來潮)或邪伏募原,也多先出現惡寒,繼之發熱,寒熱互見。

(2)寒熱始終同時發作的,多見於內傷病證.如血虛,陽虛,陰虛,氣鬱等證。

3、寒熱輕重及性質

(1)惡寒重於發熱的,可見於外感風寒邪氣,寒熱瘧疾,冷瘴,邪伏募原的溼溫證,機體陽氣虛損證。

(2)發熱重於惡寒的,可見於外感風熱邪氣,熱瘴,血虛證等。

(3)寒熱並重的,多見於瘧疾,熱入血室,少陽證,其惡寒發熱均較重,以寒戰壯熱為特徵,常反覆往來發作。

(4)寒熱均輕,以內傷陰虛、血虛、陽虛,月經不調,肝膽氣鬱為主,如感外邪不重,其寒熱亦可輕微。

總之,寒熱輕重受邪氣性質,機體陰陽盛衰情況等因素影響,外感惡寒雖得衣被亦不減,內傷惡寒則得火熱可使緩解;外感發熱多驟起,發無定時,而內傷發熱起病緩,熱勢也比較平穩,很少有壯熱者。

4、辨寒熱發作時其他體徵

(1)外感發熱惡寒,可兼身痛體痛,苔薄,脈浮等。

(2)肝膽氣鬱引起的寒熱,與情緒有關,常因鬱怒發作或加重。

(3)瘧疾寒熱,休作有時,一天一次,或二天一次,也有三天一次者。汗後一般可熱退身涼。

(4)熱入血室,寒熱雖如瘧狀,但發作無定時,入夜加重,常伴神志錯亂等症。

(5)陽虛寒熱,發熱不高,形體怯冷,尤覺四肢不溫、舌胖潤苔白,脈沉弱。

(6)少陽證寒熱,是外邪內入半表半里證,兼口苦、咽乾,目眩,脈弦等表現。

(7)血虛和月經不調寒熱,多發於女子,可伴有心悸失眠,健忘,口唇淡,舌淡紅,脈細數。月經不調的寒熱則受行經規律的影響,伴有頭脹,胸脅脹悶等現象。

(8)溼熱痰濁鬱於中焦,其寒熱如瘧,但汗出不清,兼胸悶嘔惡,口乾少飲,尿黃,便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