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爲什麼調控重點轉向三四線城市?

信號|為什麼調控重點轉向三四線城市?

中房網訊 自去年11月開始,湖北宜昌的新房價格已連續6個月環比上漲,今年3月漲幅更是躍至全國前十。為遏制快速上漲的房價,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6月3日深夜,宜昌緊急發佈限售令,規定自簽訂商品住房網籤合同之日起,2年內不得上市交易。

同時,對商品住房申報價格過高且不接受政府價格指導的項目,一律暫緩辦理預售許可、合同網籤備案、現房銷售備案。

如今,限售模式已經成為繼限購、限貸後引導房地產市場購買行為、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的重要手段。

三四線城市房價現波動

宜昌發佈限售政策,只是近期公佈調控政策的其中一個城市。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截至5月,今年全國各地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達159次。剛剛過去的5月份,全國就有超過40個城市發佈多達50次的調控政策,創下單月調控次數最多的紀錄。同時,調控城市明顯從熱點的一二線向周邊三四線蔓延。

事實上,本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密集發佈的核心原因還是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出現了波動。

國家統計局今年4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顯示,環比漲幅超過1%的16個城市中,三四線城市多達10個,其中丹東漲幅最快,環比上漲2%。

6月11日,遼寧省丹東市召開的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工作會議強調,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地維護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切實做好房地產市場監管和房價穩控工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三四線城市房價出現波動,原因為何?上漲過快的房價,對房地產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價格低、管控松 熱錢流向三四線城市

樓市調控的“打擊點”一直在向下轉移:最初,“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出臺了嚴格的政策;近兩年,南京、合肥等二線城市也陸續加入了調控陣營;現在,調控又集中到了三四線城市。

這種轉移一方面體現出之前的調控政策確實有效,就像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所反映的,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降幅擴大,二線城市同比漲幅有所回落。但另一方面,隨著大城市房價調控收緊,相對價格低、管控松的三四線城市成為熱錢流向的“窪地”,新的問題逐漸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中。

“熱度下沉”導致不少三四線城市正在經歷樓市狂歡,而過快上漲的房價給當地民眾帶來了沉重的民生負擔。因為動輒過萬的房價與當地的消費水平脫節,讓買房者感到高處不勝寒。此外,高房價也對這些城市的房地產等產業結構調整造成嚴重影響。和一二線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的經濟基本面更脆弱,房地產面臨的去庫存壓力更大,市場風險也更高,而高房價則會拖慢資源優化配置和市場再平衡的步伐。

堅持合理調控 對投機炒作行為進行“精確打擊”

因此,面對三四城市過熱的地產市場,恰當的政策調控是必要的,也是及時的。通過整頓規範市場秩序,有助於這一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不過,在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也應該結合各地的具體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分類調控,力求對擾亂市場等投機炒作行為進行“精確打擊”。在調控的同時,也要支持和滿足回鄉置業等剛需群體的購房需求,防止政策“大棒”在砸“熱錢地鼠”的同時,也誤傷當地居民符合居住屬性的正常需求。

通過調控手段果斷將房地產市場中的泡沫擠出去——不論其發生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還是其它地方,這是堅守“房子是用來住的”紅線的必然要求。在穩房價、穩租金,加快制定住房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增加有效供給的大環境下,房地產市場的炒作投機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讓資金在市場體系中找到合適位置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其實通過強化政策槓桿給樓市“打地鼠”只是階段性的成功,因為擠出去的熱錢並沒有消失,還會流到其它領域,形成新的泡沫。因此更重要的是給資金找到合理的投資渠道,別讓錢都擠到買房這個“獨木橋”上來。通過合理的設計,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投資,不僅能有效減少房地產的炒作,實現“脫虛向實”幫助製造業發展,還能讓投資者切實享受到發展的紅利。通過政策聯動,讓資金在完善的市場體系中找到最合適的位置,是解決樓市調控頂層設計的方向。

 將市場引導至良性區間

未來三到五年,三四線城市整體仍將處於棚戶區改造的高峰期,貨幣化安置的普及將不斷激發更多的購房需求,保守估計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仍將在一段時間內處於歷史高位。

戴德梁行武漢公司研究部分析師胡韻稱,房價短時間的過快上漲往往預示著市場過熱及投機炒房的可能性較高。因此本輪房地產調控政策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打擊投機炒房行為向“防守”相對薄弱的三四線城市下沉,持續強調住房的居住屬性,將市場引導並調整至良性的道路區間。

來源:央視網、第一財經日報、公眾號:丹東發佈,中房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