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等于失业或退役?中国U23球员在中超的真实处境是这样吗

今年U23政策走到了第二个年头,在U23进一步升级后,让更多平时没有机会的U23球员踢上了比赛。不过我们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到了24岁,球员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过了23岁就等于失业,他们尴尬无助的处境得不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和同情。

中国球迷和足协更希望U23政策可以帮助中国迅速培养青年才俊,甚至有不少U23球员自己也真心感谢政策。然而千万别高兴得太早,每名U23球员都会慢慢成长,早晚都会成为24岁的球员。那时他们该怎么办?
24岁等于失业或退役?中国U23球员在中超的真实处境是这样吗​那什么样的球员在24岁的时候还能在中超打上比赛呢?除了天津权健的刘奕鸣、郑达伦以及上海上港的傅欢、石柯等23到25岁的球员大放异彩,无论有没有U23政策,都能立足之外。像韦世豪这样U23年龄段数一数二的球员,今后自然也可以无需U23政策的庇护在中超立足。不过同年龄段又有几个韦世豪呢?总体而论韦世豪、郑达伦们是少数,而王上源、徐新有可能是大多数U23球员未来的样子。

更重要的是,在U23新政之下,看似给了年轻球员更多高水平比赛锻炼机会,其实反而可能抹杀了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
24岁等于失业或退役?中国U23球员在中超的真实处境是这样吗​郑达伦他们的成功不能说没有U23政策的功劳,但更主要还是因为在20岁左右时,他们有机会在中甲、在港超去踢比赛。

而如今上海上港的成功,也得益于武磊这批球员从16岁开始就在踢中乙联赛,得到了大量实战锻炼的机会。

世界杯冠军西班牙的国内赛事也同样如此,开放西乙B级别联赛给西甲球队B队,让大量年轻球员在西班牙第三级别赛事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
24岁等于失业或退役?中国U23球员在中超的真实处境是这样吗​而如今的U23政策,需要每个球队每场比赛最少报名3名U23球员。那么像郑达伦、闵俊麟这类实力不错的年轻人,球队还舍得将他们外租锻炼么?在中超当个替补,其锻炼价值真的比去中甲、中乙打满整个赛季更大么?这都是值得存疑和探讨的问题。

但对于24岁的中超球员来说,他们没时间也没经历去考虑这些涉及中国足球的大问题。他们想的只是眼前,只是未来,只是明天还有没有球踢而已。对于其他行业的同龄人来说,24岁正是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而如今对于中国球员来说,24岁成了失业的年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