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格格多數不能如願要個小孩 跟電視劇上完全不同

提到格格,我們大概第一反應就是《還珠格格》上,畢竟以前每逢寒暑假就輪番播放,即使後來有了新版,但老版的“你是風兒我是沙”、“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依然歷歷在目。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格格是否也能活得那麼瀟灑呢?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如願要個小孩 跟電視劇上完全不同

“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是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作為高官貴族的富二代,在我們的認知中應該是吃香喝辣,集萬愛於一身的幸運兒。但是格格真實生活要與我們的認知相差一個跟斗雲的距離。完全沒有電視中演繹的那樣幸福,甚至可以說苦逼。以至於很多公主發出“可憐生在帝王家”的嘆息。

其次,別以為當了格格就可以挑選你喜歡的五阿哥和爾康。統治階級的婚姻那都必須是包辦婚姻,還有各種政治聯婚。作為格格,那要按照皇帝、皇后亦或是皇太后的志願去挑選自己喜歡的目標,格格的婚姻大事和國家社稷聯繫在了一起,皇帝很會運用“賜婚”這麼的手段去籠絡人心。

受害者永久只要格格自己。皇太極首要一馬當先,將自己的數個女兒嫁給了蒙古貴族。從此今後,滿蒙通婚逐步演化成為一種規矩。關於嫁出去的皇族之女,清廷也有一違揹人道的規律:遠嫁蒙古的皇族之女,沒有皇帝的諭旨,十年禁絕回家。

那些幸運地留在紫禁城的格格,她們的婚姻就真的美好嗎?不,她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需要面臨不孕不育的困惑。文獻記載,清朝有很多格格都有生孩子能力,可當她們婚配後,通常只能經過老公其他的妻妾生孩子過繼而來。這是因為有一種人從中作祟。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如願要個小孩 跟電視劇上完全不同

便是陪嫁的奶孃。這奶孃通常都是皇后家的親信。按照清朝皇室規矩,格格出嫁後是要賜給他們一座府第,只是這是特意為格格獨自寓居的,駙馬不容許跟格格同住。駙馬住在府第的外舍,沒有格格的宣召不可以同床共枕。這不就奇怪了,新婚燕爾,哪有女子不願意看著自己的老公陪著自己呢?

所以,還有奶孃從中作梗,奶孃對格格婚姻日子具有必定的權力。格格與如若想要行房,還得跟奶孃做口頭懇求。如此一來,這些奶孃就要趁機敲詐。格格若不向奶孃納賄,夫妻日子多半不被容許。

假如懇求次數多了,奶孃還要笑話格格日子淫亂。格格們有苦難言,礙於情面,也不敢傾吐委屈。久而久之,也就造就了清代格格不生小孩子的悲慘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